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兼评厉以宁的《资本主义的起源》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张岩 [中国图书评论]
    厉以宁先生的著作《资本主义的起源》,从比较经济史的角度尝试阐述资本主义是如何起源的,表达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思想,对于解放思想、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也是国内学者以专门著作形式探讨资本主义起源的大胆尝试,其突出贡献就在于提出了他多年思考所得的资本主义起源理论:“把封建社会分为刚性体制和弹性体制,把封建社会中的异己力量分为体制内的异己力量和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把资本主义分为原生型的资本主义和非原生型的资本主义,并以此对资本主义起源做出解释。”[1]厉先生认为西欧封建社会的体制是刚性体制,在这种刚性体制下出现了体制内的异己力量和体制外的权力中心,从而导致了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全书以此为中心贯穿始终,整合一体,从论点的提出到论证的演绎及材料的使用,可谓是思维缜密,层次分明,是成一家之言的不可多得的著作。
    但是读后以为仍有缺憾之处,研究资本主义的起源离不开对“资本主义”一词的解释,而厉先生对资本主义的解释,显然令人难以十分满意。只有对资本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做出明确的界定,才能在对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中有的放矢。这就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
    一
    资本主义是什么,人们经常挂在口头以致熟视无睹,而其丰富内涵远非几句话能概括清楚的。“大概因为资本主义在世界上牵涉的地区广泛,历时久远,迄今尚未停顿,且又与现代生活发生了密切的关系。……资本主义,既可当作快乐与新生命之原动力,也可以视为许多失望与灾害的渊薮,因为我们无法在理智上或情绪上漠然视之。”[2]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文化、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文明、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等等,从上述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一词很少单独出现,往往以形容词的形式出现,起着定语的作用。形容词的资本主义和名词的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吗?在资本主义一词的包围中,我们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呢?
    据布罗代尔考证,资本主义一词在1850年代仍不被经常使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政治论坛中得到广泛应用,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面。1902年桑巴特发表《现代资本主义》一书,资本主义一词又引入学术界。[3]而一旦资本主义一词被广泛应用之后,它在人们的观念中就再也挥之不去,以致布罗代尔这样形容,“你把资本主义从大门逐出,它会从窗户回来”。[4]那么资本主义是指什么呢?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卡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使用资本主义的形式是资本主义+其他,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生产和雇佣劳动制度等。通过对这几个词的分析,马克思对资本及资本主义的解释是:“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5]资本反映的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是这样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从属于资本,或者说,这种生产方式是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为基础,而且这种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6]“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7]由此马克垚先生认为马克思是给资本主义下一个明确定义的人。即资本主义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者,攫取剩余价值的制度,而资本主义社会则是资本家和无产阶级对立的社会。[8]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是指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
    莫里斯·道布的观点与马克思的观点类同,他同样注重生产关系的改变。1946年道布《资本主义发展研究》一书出版后反响很大,受到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他在书中论述了英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问题,探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起源。他认为农民反抗封建主的阶级斗争和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制度的改变,才是封建社会解体的基本动因。道布认为资本主义是产生于封建社会的,并将取代它,资本主义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即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劳动,获取利润,为保证此制度的运行,还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而桑巴特与马克思·韦伯则都强调资本主义精神,他们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们的精神和观念的变化。桑巴特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由企业的精神和市民的精神两部分组成;韦伯则认为资本主义精神虽是整个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但它更与基督教新教伦理相联系。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应从“西方特有的和独特的合理主义”中去寻找,新教伦理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不是全部。“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似乎最好理解为合理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并且似应能够从合理主义对生活基本问题的原则立场中推演出来。”[9]“资本主义乃是不同时期生成于西方文明中的多种因素(如古希腊罗马的理性化经验科学、合理的罗马法体系、经济生活的商业化和可计算性)相结合的产物”。[10]韦伯理解的资本主义主要是指从事资本主义活动的人应具有的“以合理而系统的方式追求利润的态度”[11],这种合理谋利的观念在资本主义的产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认识资本主义首先要认识资本主义精神,了解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尤其指加尔文教)之间的关系,这是理解资本主义的关键。
    英国历史学家H·罗伯逊则指出:“资本主义,即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在中世纪也并不是非普遍性的。因此,很难把资本主义看作是宗教改革的产物。”[12]比利时历史学家H·皮尔纳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一切基本特征,即个人企业、信贷发展、商业利润、投资事业等等,自12世纪以来就存在了。”[13]他们把商业的发展作为理解资本主义的关键,商人阶级的兴起是资本主义产生的重要标志,反对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说和马克思、道布的社会结构演变说。
    美国著名学者诺斯和托马斯合著《西方世界的兴起》,他们认为制度的因素在经济的增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经济增长又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在诸多制度因素中,产权制的作用最为突出,既是资本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又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在诺斯的资本主义的涵义中,私有财产所有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托马斯·麦格劳认为“资本主义这个词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当时是作为‘社会主义’的反义词出现的”。[14]因此资本主义应从社会主义的角度去理解。
    《美国大百科全书》对资本主义一词的解释是:“资本主义是一种资本为私人所拥有的经济形态,拥有者可以自由支配其资本以期自经营企业中获利,这种经济形态称资本主义制度。”[15]资本主义在这里等于资本主义制度。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从资本主义历史的角度来考察资本主义,他认为:“资本主义首先是一个社会历史体系。”资本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关键因素,资本主义一词由资本而来。“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冲动是万物商品化。”[16]“历史资本主义是具体的、有时间和空间界限的生产活动的统一,无休止的资本积累是它的经济目标或‘法则’,这一法则指导着基本经济活动,或在这些活动中起支配作用。……这一历史体系起源于十五世纪后期的欧洲,它在空间上不断扩张,到十九世纪后期囊括了整个地球。”[17]沃勒斯坦的观点是,不能把资本主义看作是某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现象,而是从世界体系的理论出发,把资本主义看作是世界体系与局部地区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
    厉以宁先生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同道布、马克思所持的观点大致相同。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只有把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我们才能够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究竟是怎样取代封建主义的”。[18]这种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具体是指政治上资产阶级掌权,产权明确且受到保障,商品货币关系正常,私人雇佣关系完善,人们的思想发生转变(新教伦理、市民意识)等。既然厉先生把资本主义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那么我想书名最好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起源》,这样会更确切一些。
    生活在资本主义的海洋里,资本主义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要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资本主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资本主义还是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如财产私有制、人的自由权利等。资本主义不是封建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是它最本质的特征。资本主义是从封建社会中孕育产生的,社会主义又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弄清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的区别、差异则是理解资本主义的关键。
    在马克·布洛赫著的《封建社会》一书中,封建主义主要指中世纪西欧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具体是指封主与封臣的关系,封主封臣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土地的分封制度,等级分权制度,国王抑或是中央权力式微,传统的法律习惯等。社会主义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是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是对立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它主张废除私有财产制,实行财产公有制(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政府控制生产和产品的分配,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目标是消除差别、贫困、战争、剥削,建立一个高度团结和公正的社会。
    封建社会属于中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取代了封建社会,而资本主义社会则属于近现代,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但它有很多东西不同于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重等级,资本主义重平等;封建主义以出身定身份,资本主义以财富论高低;封建主义强调的是人身依附,资本主义强调的是个人自由;封建主义守成,资本主义创新;封建主义信仰是国家的事情,资本主义里信仰是自己的事情;封建主义经济以农业为主,资本主义经济以工商业为主等等。
    资本主义社会有诸多弊端:经济危机、失业、贫困、剥削、战争等,在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的过程中产生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主张财产私有制,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掌权,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掌权;资本主义强调市场的作用,社会主义强调政府计划的作用;资本主义重视个人,社会主义重视集体;资本主义追求财富,社会主义追求理想等。
    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它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资本主义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资本主义应分阶段、分地区去理解,因为这其中资本主义本身有很多自相矛盾的东西。早期的资本主义实行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到了后来则有了国家干预;早期资本主义政府的角色是守夜者,后来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充当了一个全职保姆的角色。虽然资本主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呈现出互相矛盾、千差万别的现象,但资本主义有几样东西一直未变。这就是私有制、自由市场和法治,它们构成了资本主义这座大厦的基石。而这些东西的中心是个人,是为个人实现自己理想的保证。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封建社会对个人的理解,它对人的理解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密不可分。资本主义认为人是理性的,个人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有能力发现真理、判断是非,而不需要别人的干预。资本主义认为个人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政府给予的,它只需要得到政府的承认、认可。国家、政府是由不同的单个人建立的,它的目的就是保证个人能够自由、安全、追求幸福的生活。从以上分析看出,资本主义就是一种政治制度,它的前提是对个人的理解、认识,即人是理性的、有判断力的、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有着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财产私有制、自由市场、法治就是为了保障个人权利能够实现,以此建立的政府就是要保证这些原则得以实施。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的这种内在东西,使它具有一种魔力,即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整个世界变成一个以此法则运行的世界体系。
    同时资本主义还意味着某种思维方式。首先是个人主义。其次是发展进步的思想,即经济会不断增长,社会财富会越来越多,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极其执着地相信进步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一信念具有极大的影响力。”[19]
    把资本主义理解为以私有制、自由市场、法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和代表个人主义、发展进步观的思维方式即是我对资本主义的理解。
      三
    厉以宁先生把资本主义理解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我认为有一定的缺欠,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毕竟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资本主义的全部内涵。“一个社会如何过渡到资本主义,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运动。从现在的研究来看,指出某种单一原因作为其过渡的动因往往不能使人满意,而应做多种因素的分析。”[20]所以把资本主义简单地理解成社会经济制度不能全面地阐述资本主义的起源。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它的内在特征,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才渐渐确立下来。资本主义一词的历史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并不同步,资本主义一词是对资本主义历史过程的概括。有了这么一段历史,它和它以前的历史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人们便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这一段历史如此纷繁庞杂,怎是资本主义一词所能概括得了?于是资本主义成为最富歧义的一词。
    《资本主义的起源》一书虽然篇幅大、内容多,由于面面俱到,反而在很多问题上论述得不够。正如马克垚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指出的那样,“对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写得不够”。[23]而农业革命、农业的发展恰恰是资本主义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上,如第二章“西欧封建社会中集市贸易和城市的兴起”,第三章“西欧封建社会中对商品货币关系的限制和反限制”,第四章“西欧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等章节中,从整个西欧地区范围来阐述,虽做到了全面,但以西欧为单位进行分析,不能具体到个案研究,同时西欧各地区本身也有差异,史实不具有代表性,难免有大而化之的缺憾。最后,《资本主义的起源》一书某些章节有些多余,不免画蛇添足。如第六章“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前两节对荷、英、法、西、意、德等国家革命的叙述,只是重温了一遍历史教科书,于全书的价值不大,同时对英国革命的评价太高不符合英国历史发展的史实。
    参考文献
    [1][18][23]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3:封二,4,前言。
    [2]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1997:1。
    [3][4]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二卷),三联书店,1993:237—238,234。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266。
    [6]马克思,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2:151。
    [7]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295。
    [8]马克垚,关于封建社会的一些新认识,历史研究,1997(1):13。
    [9][11]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50,38。
    [10]陈晓平,探索历史的复杂性,读书,1987(11):21。
    [12]H·罗伯逊,经济个人主义兴起的状况,剑桥大学出版社,1933:34。
    [13]H·皮尔纳,资本主义社会史诸阶段,美国历史评论(第19卷),1914(3):495—496。
    [14]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4。
    [15]美国大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大美百科全书出版公司,1988:599。
    [16][17][19]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3,5,2。
    [20]马克垚,资本主义起源理论问题的检讨,历史研究,1994(1):90。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