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外城以北约900米的地方出土了青铜仙鹤、天鹅、鸿雁40多件及特殊姿态的陶俑15尊(见《中国文物报》2001年11月23日、2003年1月24日)。这一发现,不仅体现了始皇帝求仙的夙愿,更使人们认识到秦始皇帝陵布局的严整,其埋藏的丰富多样使我们难以想像。 7号坑,有的先生亦称之为水禽坑,但是15尊陶俑的出土,便使水禽坑的命名有些不十分确切了。陶俑才是本坑的主体。那么,称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可称之曰池沼。所谓池沼,就是古代在都城附近所建的水池。池中有台榭、水禽、假山,可以举行歌舞祭天等活动。据《遁甲开山图荣氏解》中说:“降北有阳石山,中有神农池。黄帝时,遣云阳先生养龙于此。帝王历代养龙之处,国有水旱,不时祀池请雨。”①一池清水便将天上人间联系了起来。 古代帝王于都城附近建有苑囿,囿中有台,有池沼。周文王灵囿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沣河西岸。《诗经·大雅·灵台》叙述了文王建灵台的过程及灵囿、灵沼的概况: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鸟;王在灵沼,於鱼跃。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灵囿之中建有灵台及灵沼。这里有肥泽的牝鹿安祥地伏卧,不惊无扰;有洁白的鸟儿在飞翔,众多的鱼儿在跳跃。灵囿之中为什么建台?朱熹说:“国之有台,所以望氛。”郑玄注说:“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象,察氛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朱熹的注解是从郑玄的注化来的。就是说在台上看阴阳二气所形成的吉凶与祥瑞的表征。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 周武王有滈池。 〔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壁遮使者曰: 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壁去。滈池君是谁?服虔曰:水神也,是滈池的水神,也指周武王。武王居镐,建滈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始皇帝无道,如纣。武王伐纣,始皇帝也将要完蛋了。这是江神让人给滈池的神事先传递的信息。秦以水德而王,其将亡之时,水神们先互相报告这一重大讯息。 秦咸阳东有兰池。《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秦始皇帝“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正义》引《括地志》云:“兰池陂即古之兰池,在咸阳县界。《秦纪》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逢盗之处也。”此地在今咸阳杨家湾。渭河发电厂建厂时考古人员钻探得知,这里秦汉文化层有二十层,浅处30米可见生土,深处70米才见生土,可见当时的水深。兰池旁建有兰池宫。看来,兰池是一座较大的人工湖。所谓“筑为蓬、瀛”,应该是筑起东海三神山的蓬莱、方丈、瀛州。这是始皇帝企慕的地方。他为了求得长生不死之药,让徐福多次出海去东海的三神山为自己求取长生不老的药。在兰池中筑起三神山,是从心理上觉得三神山便在身边,求得心理的慰藉罢了。池中的大鲸鱼也是有来历的。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东行郡县,在琅邪又找来徐福,问为什么还没有到东海去将长生不死的药弄回来?徐福说:蓬莱的药自然可以得到,但海里有大鲛鱼太厉害了,所以去不成,到不了蓬莱。请皇上给我带上一批能射弓弩的人,就行了。为此,始皇帝还做了一个恶梦,梦见与海神打架。他将所作的梦告诉随行的博士。得到的解释是,这个海神便是大鱼鲛龙。为此,他亲自手持连弩在船上等待大鱼出来。他的船从琅邪向北在海中行驶,到荣成还未碰到大鱼,直到之罘,才见到一只大鱼。将这只大鱼射死才甘心②。兰池中所置的鲸鱼石刻,便是他射死的大鱼的象征。“二百丈”是夸饰之词,或错简。 下面,我们从《三辅黄图》(陈直校证本)中来了解一下汉代的池沼。 汉昆明池,武帝元狩三年穿,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西南夷传》曰:天子遣使求身毒国布竹,而为昆明所闭。天子欲伐之,越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水战,因名曰昆明池。 《三辅故事》又曰: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 《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 《三秦记》曰:昆明池中有灵沼,名神池。 昆明池属上林苑。池中有石刻鲸鱼、织女、牵牛。地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东洼地中,面积约10平方公里。太液池,在长安故城西,建章宫北,未央宫西南。太液者,言其浸润所及广也。《关辅记》云:建章宫北有池,以象北海,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汉书》曰:建章宫北治大池,名曰太液池,中起三山,以象瀛洲、蓬莱、方丈,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陈直先生引《杂记》卷一云:“太液池边皆是雕胡、紫、绿节之类。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为雕胡。芦之未解叶者,谓之紫。菰之有首者,谓之绿节。其间凫雏雁子,布满充积,又多紫龟绿龟;池边多平沙,沙上鹈胡、鹧鸪、、鸿,动辄成群。”这是太液的状况,池中石刻有牵牛、织女,并有三神山,还有各种水禽。太液在今西安市三桥镇高低堡子西北的一片洼地上,即今西安市太液池苗圃,中有两座大土堆,有人认为便是当时三神山中的两个神山。太液池水来自昆明池。 百子池,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祖,尝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合之,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阙,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辰求长命乃免。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已,张乐于池上。 由以上所述,可见池沼一般是在苑囿之中的。它的作用除了作为园林中的水池以外,还有祭祀天神以求福祉的求仙作用。其中所养有苑囿中的鹿等兽类,水中有水禽,并且可以作乐。禽兽之类,还要供给祭祀。昆明池中“起宫室,因欲游戏,养鱼以给诸陵祭祀,余付长安厨”。少府飞外池,“飞具缯缴以射凫雁,给祭祀,故有池③。”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7号坑来看了。7号坑Ⅰ区共发现天鹅、仙鹤、鸿雁等水禽44件,均是面水渠而居,有的在水渠边的水中,是一幅水禽戏水之画面。Ⅱ区的过洞与厢房中出土陶俑15尊。从已修复的两尊来看,被命名为箕踞坐姿的陶俑通高0.87米,双腿伸直平坐于地面,上体前倾,双臂前伸置于双膝,左手微握,掌心向上;右手握拳,掌心向上,手心原有执物,头戴布帻,身着长襦,下着长裤,腰系革带,右腰际悬有长方形扁囊,脚穿布袜,头微低,目视前方,神情专注。被命名为跽姿陶俑者(按,此陶俑应是跪而非跽。跽是一种坐姿,两膝着地,两臀贴于两足跟),高1.08米,上体直挺,左臂自然下垂,双膝跪地,右膝稍前伸,右臂微屈上举,拇指平伸,余四指作半握状,手中原有执物,头戴布帻,身着右衽长衣,腰系革带,右腰际悬有长方形扁囊,脚穿布袜,目光略下视,面目祥和。同时出土银、铜、骨质小件。有指甲形银器,铜棒及喇叭形、圆筒形、三角形骨器。 其他13尊陶俑尚未修复,不好臆度。从已修好的这两尊来看,箕姿俑似为一名乐人,左手持弦乐器,右手拨弦。跪姿舞俑(跽姿俑)似为一舞者的一瞬间的动作特写。如果其他13尊陶俑修复后,大约应是一组乐舞场面。小形的银、铜、骨器物,有的似乎是乐器上的部件。 7号坑是秦始皇帝陵一处象征苑囿的地方中的池沼。其西不远处有一动物坑,面积约300平方米,有16个小区,出土的动物残骨有鱼、鳖、鸡、猪、狗、水獭及近似于鹤的大鸟④。我觉得这处动物坑与 7号坑同属于这个苑囿的范围,其用于祭祀之用。秦为水德,水为北方,故池沼在秦陵外城以北。其设置同始皇帝的求仙思想应是息息相关的。始皇帝生前多次派人去东海求仙,希冀长生不死。人死可以成仙,这大约是人们对逃避不了的死亡的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其实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一种自我安慰的思想。始皇帝也是两套方案,生时求仙愿不死,死后望天想成仙。都城旁苑囿中的池沼是求吉祥的地方,陵墓边的池沼则是异想中的与神仙沟通的成仙之路。不仅始皇如此,汉武也如此。秦皇汉武在求仙上是一样的狂追不舍的。汉代人的墓中往往有仙图,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帛画、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的锦瑟漆画、马王堆1、3号汉墓的帛画都有墓主人乘龙驭凤天的故事画。正像屈原在《楚辞·九歌·河伯》中唱的: 乘水车兮荷盖,驾雨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白居易在《海漫漫》一首诗中也吟道: 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 山上多生不死药,服之羽化为天仙。 秦皇汉武信此语,方士年年采药去。 蓬莱今日但闻名,烟水茫茫无觅处。 海漫漫,风浩浩,眼前不见蓬莱岛。 不见蓬莱不敢归,童男 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诳诞,上元太一虚祈祷。 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毕竟秋风吹蔓草。 何况玄元圣祖五千言, 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秦始皇帝陵7号坑出土的文物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审美价值,更具极高的学术价值,它对研究秦始皇帝的思想以及秦陵布局如都城、秦代的艺术与科技都提供了实物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太平御览·地部·池》,中华书局版。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上引《三辅黄图》见陈直《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 ④《中国文物报》2001年11月23日、2003年1月24日。 ⑤《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作者:秦俑博物馆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