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秦器物上的动物、植物纹饰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秦汉文化网 李秀珍 参加讨论

    战国秦及秦代出土文物上有很多动物、植物纹饰,长期以来没有人进行系统的归类和研究。其实文化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各种题材的动植物纹饰是古代人们生活实践 的结 晶,是他们在长期生产斗争中创造的一种实用艺术。动植物纹饰的艺术不仅反映当时人们的某种观念、情感和信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本文通过对秦 动物、植物纹饰的归类研究来探讨秦人的经济生活和文化艺术,也从一个侧面了解秦时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一、秦动植物纹饰的种类
    秦人在不同的器物上以不同的方式装饰有动植物纹饰。常见在瓦当上、带钩上、铜器上以及壁画上,另外还有一些动物的泥塑和铜塑。其中动物纹饰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即野生动物 、家畜及个别神化的动物,植物纹饰主要有树纹及表现一些植物的花和叶子的纹饰。
    1.野生动物纹饰
    野生动物纹饰占的比重较大,可以说是当时的主流纹饰。其主要种类有:鹿纹、獾纹、豹纹、雁纹、虎纹、蛙纹、龟纹、蛇纹、鹤纹、象纹、兔纹、鼠纹、鸟纹、昆虫纹饰、鱼纹;此 外还有组合形纹饰,如双鹿纹、双鸟纹、双獾纹、四兽纹、鹿雁纹、树鸟鹿纹、鱼鸟纹、奔虎逐雁纹和猎人斗虎纹等。
    春秋战国秦的瓦当主要以野生动物纹饰为主,其中鹿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虎纹、獾纹、豹纹、鱼纹、鸟纹也较常见。在秦都雍城和秦咸阳宫遗址中都有大量的出土,如秦都雍城出土的 奔虎逐雁和猎人斗虎纹瓦当①;在秦都咸阳出土的奔鹿和飞鸟纹瓦当 等②。
    秦带钩上有很多野生动物纹样。秦始皇兵马俑上的带钩纹样有蟠蜴形、飞鸟形③;在凤翔高庄秦墓中有鸟形带钩④;在塔儿坡秦墓中出土有3件蛇形和1 件兔形带钩⑤;陕西凤翔八旗屯西沟秦墓中发掘出由两蛇盘结而成的 带钩,一蛇侧颈斜 曲作钩,另一蛇蜷曲于前蛇腹部之上,尾部留出方孔,用以贯带,方孔内有饼状圆钮;还有一带钩钩作鹿首形,钮作虎头形⑥。
    陕西枣庙秦墓中出有一铜牌,长11.7厘米,宽7.1厘米、厚0.1厘米,画面上为一只猛虎衔住一只羊,另一只雄鹰站立羊背与猛虎搏斗,造形十分生动,这种动物纹饰很具有北方草 原纹饰的特色,也许是从北方民族那里传来的东西⑦。
    在陕西凤翔高王寺战国铜器窖藏中出有镶嵌射宴壶两件,形制雷同,纹饰各异,通高 40厘米,口径10.8厘米,腹径23厘米,足高3.4厘米。壶身上用金属片镶嵌出各种图像, 且以带状斜角云雷纹将壶身隔为四层。其中一层为狩猎图,上面有成群的大雁纹饰、鹤纹和鱼纹⑧。在陕西旬邑发现的一件战国秦铜罐上,画有一幅百兽图,图 分上下 两部分,图上野生动物纹饰主要有象、鹿、虎、豹、蛇、兔、鹤、大雁、獾、鼠等,有些似 两栖类动物⑨。
    在陕西凤翔八旗屯西沟道秦墓中,陶鸽1件,昂首,翘尾,作展翅飞翔状,足下残断,似为器物之附件,背尾及两翅均涂有白色圆点,分布均匀,前颈绘一段白色宽带,喙涂朱色,眼 外画一白圈,睛涂朱红,刻画生动传神,残高4.5厘米,首尾长5.8厘米,两翅间宽8厘米。
    在陕西陇县边家庄5号春秋墓中,陶鸟5件,有冠,尖喙圆目,长尾,颈部有一周凸棱,体饰卷云纹;铜鱼17件,形态、大小各异,头部均钻一孔,似鱼目,尾部有的平齐,有的开叉像 尾鳍,有的残缺,长5.6—8.9厘米。宝鸡西高村春秋秦墓中,有铜鱼两件,嘴部有穿孔, 一件两侧有鱼鳞,另一件一侧有鱼鳞[10]。秦公一号大墓中出有一件金鸟,约1.6厘米长,1.6厘米高[11]。
    在神木出土一银鹿,约10厘米长,8.5厘米高;还有一只银虎,11厘米长,7厘米高,均为战国秦的东西[12]。
    2.家畜类动物纹饰
    这类多为圆雕动物,即陶塑和铜塑较多。其种类主要有:牛、羊、狗、猪、兔、鸭等。
    在陕西铜川枣庙秦墓中出有陶牛两件,四肢短粗有力,膘肥体壮,全身绘黑红色;陶羊一件,通体呈黑红色,残长7.3厘米;狗5件,作回首反顾状,双耳上竖,显得异常机警,身上 绘有红、黑、白三色相间的彩道,通长7.4厘米[13]。 在陕西陇县边家庄5号春秋墓中,出土铜兔4件[14]。在秦公一号墓中出土一猪形盒子[15]。
    3.神化的动物
    秦器物上的纹饰虽以具体、写实的动物纹饰为主,也存在少量的神化动物,其主要有:龙纹、凤纹、夔纹及组合形神兽等。
    在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遗址中出有龙纹和凤纹空心砖[16],在第二号宫殿 遗址中出有单龙绕壁、双龙交尾空心砖[17],都用于宫殿建筑。在 陕西凤翔 出土有战国秦的夔纹瓦当,均曲颈展翅,尾部高翘,线条圆润流畅[18]。在秦 始皇陵周围出有大型的变形夔纹瓦当[19],在秦陵铜车马上也同样用夔龙、夔凤纹装饰的[20]。塔尔坡秦墓出土有四件龙形带钩。
    在陕北神木秦墓中出有一神兽,金制,高11.5厘米,兽身,鹰嘴,有两个很怪的长角 [21]。
    4.植物纹饰
    以植物作为装饰纹样在秦时很多见,但因缺少有关的鉴定而难以区分其种属,通过观察能够辨明其种属的主要有:葵纹、莲瓣纹、树纹、花纹、蕉叶纹等,大都见于秦瓦当上。
    在秦都咸阳宫殿遗址中出有大量的壁画,其中在三号建筑遗址中,发掘出了大量的壁画残片,计350件。有迎风飘忽的枝叶,有丰茂的扶桑和蔓草,还有一些植物就很难断定其种属了 。壁画以黑色为主,朱红、赭石、土黄、石青、石绿为次。正确地处理了实际生活中各种色调的韵律,准确地勾画出动植物所固有的形态、生机和当时社会的自然风貌。
    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陶俑甲衣上彩绘中,也有各种植物纹样,主要有总状花序、伞状花序、篮状花序和穗状花序,但具体归属于哪类植物,则需进一步的鉴定[ 22]。
    二、秦动植物纹饰的表现手法
    秦动植物纹饰非常丰富,表现手法也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浮雕、线刻、圆雕及彩绘。
    1.浮雕
    浮雕动植物纹饰多装饰在秦瓦当上,以动物纹饰为主,在战国秦时最为盛行。雍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首都,宫殿密集,因此是秦瓦的主要出土地点之一。这里的动植物纹瓦当大都 是战国秦的作品,它们出土地点明确,风格统一,特征突出。即动物形体均为粗轮廊的单耳双腿侧面像。造型活泼舒展,自由奔放;风格写实,构图均衡。它一扫商周青铜器中动物 纹那种凝重、庄严的神秘气氛,令人耳目一新。战国秦动物纹瓦当采用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取材于现实生活,以狩猎中常见的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它反映了战国时秦人经济生活 中狩猎占有重要地位,以及皇室贵族频于畋猎的风俗。
    秦动物纹主要以鹿纹为最多,有单体鹿,作站立状或奔跑状,单耳双腿的侧面像,鹿角非常明显;有子母鹿,在凤翔凤凰尾采集的一件瓦当上一母鹿前站立一小鹿,形象很可爱。另有 鹿和其他动物组合的纹样,如在凤翔采集的鹿雁蛇树纹组合的瓦当,远处一棵树,天空中一只大雁,鹿头前一条蛇的形象,鹿的身体很清楚,但鹿角不是很清楚。又如在凤翔铁沟树采 集的鹿犬雁蟾蜍纹瓦当及在凤翔孙家树采集的鹿犬雁鱼纹瓦当,构图简洁朴实,同时在咸阳一号宫殿遗址中出土的双鹿马雁龟纹瓦当,将整个圆瓦当用双线条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中 分别为双鹿、双马、双雁和双龟。
    此外,有虎纹瓦当以及奔虎逐雁、猎人斗虎等虎纹瓦当;有獾纹及双獾纹瓦当;有鸟纹瓦当,还有少量的蟾蜍纹和鱼纹瓦当等。
    植物纹瓦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除树纹瓦当外,有叶纹、花瓣纹、花蕾纹等,但很难分辨出植物类型。如在临潼洪庆堡采集的四叶纹瓦当,其中茎和叶脉非常清楚。
    瓦当纹饰是秦代简洁纯朴的浮雕形式,刻画了许多秦的动植物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秦俑带钩上动物纹饰也是以浮雕形式雕刻上去的,其中雁纹和鸟纹较多。
    2.线刻
    这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在青铜器上,线刻的动植物纹饰形象清晰,如在雍城出土的镶嵌射宴壶,上有成群的大雁,有的大雁已被弓箭射中,下面水中有鱼儿在游,岸边站立着两只鹤。线 刻所表现的动植物纹饰比较少。
    3.圆雕
    秦有些青铜兵器和容器上铸有圆雕动物形象,车饰和一些其他装饰品上也有圆雕动物的形象,有些是完整的动物形象,有些只是头部或身体的局部,另外就是完整的陶塑和铜塑。动 物种类有虎、鹿、鸟、兔、鱼、牛、羊、狗、鸽、蛇等。非常具有特点的两件银塑,是陕北神木出土的银鹿和银虎,鹿呈卧姿,长10厘米,高8.5厘米,鹿角形象,二目圆睁,注视着 前方;虎的形象也惟妙惟肖,虎呈站立姿势,虎目圆睁,虎嘴半张,前腿上有螺旋状的虎纹,长11厘米,高7厘米,凶残的内在本质暴露无遗。
    4.彩绘动植物纹饰
    彩绘动植物纹饰主要存在于秦咸阳宫一号、二号和三号宫殿遗址里出土的大批壁画中,壁画中除了有人物、建筑图像外,还有大量的动物、植物纹样。
    秦陵西侧出土的铜车马上和秦俑铠甲边饰上也均有彩绘动植物纹样。
    三、秦动植物纹饰的意义
    1.秦动植物纹饰的大量出现反映了这时的美术逐渐摆脱原始图腾和宗教礼仪的束缚,人间化,生活化
    商周青铜器的动物纹样主要以抽象的动物纹样为主,容庚在《商周彝器通考》中所列的动物纹样包括:饕餮纹、蕉叶饕餮纹、夔纹、两头夔纹、三角夔纹、两尾龙纹、蟠龙龙纹、虬纹 、犀纹、 纹、兔纹、蝉纹、蚕纹、龟纹、鱼纹、鸟纹、凤纹、象纹、鹿纹、蟠 夔纹、仰叶夔纹、蛙藻纹等等。安阳殷墟出土铜器中常见的动物纹样而为容氏所未列入的, 还有牛、水牛、羊、虎、熊、马、猪纹[23]。这一时期虽然有一些动物与 自然界存在的动物关系明显,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纹饰还是抽象化了的饕餮纹、夔纹、蟠虬 纹等,其他写实动物纹饰所占比例极小,并且商周青铜器上纹饰以线条刻画为多,有的只能看出抽象的动物的头,这与秦个别青铜器上射猎场面、百兽形象相比截然不同。
    饕餮、夔、蟠虬是神话传说中神异动物,《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 ,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而夔是只有一足的龙形动物,《说文》中:“夔, 如龙,一足。”《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 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蟠虬依《说文》,“虬,龙子有角者”,则虬纹便是有角的龙纹。这些神奇的动物再 用几何纹饰表现出来,更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同青铜礼器本身一样,起到一种通民神、通天地的作用。而秦的动物纹饰中也存在夔纹和变形的龙凤纹,但不占主导地位,更多的则是 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纹样,如成群的大雁、鹿、虎、豹等,并且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如麋鹿纹瓦当,他们运用了动感的写实手法,既突出显露鹿的机灵性格,又夸张了鹿的善跑 本领,无形中将人们引入了大自然的心旷神怡之中;再如,猎人斗虎瓦当,表现手法简练,虎完全以粗轮廓表现,而人的头足虽说夸张,身躯和四肢却以细线条表现,一粗一细,处理 得恰到好处。而在画面的布局上,刺虎猎人填补在虎足下方的空处,顿时增添了整幅画面的立 体感,完美地反映了其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写实手法,在以植物为题材的瓦当中也表现得十 分显著。在临潼洪庆堡采集的一件四叶纹圆形瓦当,为战国秦的实物,瓦当面径14厘米,四片 叶子非常清晰,叶茎叶脉表现得很得体;在凤翔河北里采集的一件残圆形瓦当,上面刻画出 了房屋树木及人物,一幅非常生动的生活画面。[24]
    秦的动植物纹饰,画面写实,个性鲜明,生活气息很浓,与商周装饰纹饰截然不同,为当时的装饰艺术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2.大量的动植物纹饰反映了当时秦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首先狩猎在秦人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秦器物上有大量的野生动物纹饰,如鹿纹、虎纹、豹纹及大雁纹等,并且还有表现狩猎场景的纹饰,如猎人斗虎纹。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 在 镶嵌射宴壶上,一部分画面是反映当时人的狩猎生活,画面上出现成群的大雁,有的大雁已经中了箭,并可看到有的猎人已拉满弓,箭在弦上,有的箭已射出,还有一些习射的场面。 这些都是当时狩猎生活的真实反映。其实秦人在立国之前是以游牧狩猎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部落。立国之后,戎俗犹存。秦穆公霸西戎,又使秦国版图达到今甘肃中部以至更远的地方。 从此,秦与西北的戎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而,秦在宗教艺术等方面必然显示出游牧民族的特色。《诗经·秦风·驷铁》和石鼓文《吾水》《车工》《田车》等诗篇所 记叙的秦公游猎场面,就带有浓厚的草原生活气息[25]。在当时, 还有专为秦王 打猎而设的场所,即上林苑。这就更反映出狩猎是当时秦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动物纹则把这一切形象化地表现出来了。
    北方的很多游牧民族,大都喜欢将他们习见的动物视为崇拜对象加以描绘刻画,这是由于宗教和艺术的起源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缘故。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游牧民族,以各种 动物纹装饰美化他们的生活是其共同的文化特征。“北方古代动物纹饰”是草原民族游牧狩 猎生活的再现。有些岩画还直接描写他们的游牧狩猎生活[26] 。秦 动植物纹饰实际上也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反映。
    秦动物纹除了北方常见的鹿、虎、獾等兽纹外,还有一定比例的鱼纹和蛙纹,这在北方纹饰中不很多见。在镶嵌射宴壶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很多鱼纹,还可以看到人在水中游泳捕鱼 情形。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
    房屋树木纹饰说明当时人们过着稳定的定居生活,与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部分野生动物纹饰只是反映了他们的狩猎和渔猎活动,而不是游牧生活,很多圆雕动 物形象所表现的家畜,如马、牛、羊、犬、兔等,是他们在长期定居生活中饲养的。
    3.秦动植物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生态环境
    秦动物纹饰中的鹿纹、虎纹、豹纹、獾纹、雁纹及奔虎逐雁纹、蛇纹反映当时是有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的。鹿纹在秦器物非常常见,尤其在瓦当纹饰上,有大量的鹿纹,并以不同的造 形出现,有奔鹿、卧鹿、立鹿、子母鹿等,很多学者认为这是秦人的一种图腾崇拜。实际上,它不仅仅是秦人的图腾崇拜,它同时反映出在秦人的生存地有适合鹿生存的自然环境。
    前面提到在陕西旬邑出土的一战国秦的铜罐上有象纹。众所周知,象是生活在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那么当时象是否可能在秦地生存呢?在武丁时代的一个甲骨文上记载当时打猎时曾获 得一象[27],这说明当时在中原地区是有象生存的。大象在关中及 中原地区生 存,说明当时的气候环境要比现在暖和得多,这与科学测试的结果是基本相一致的。在我们今年进行的蜗牛化石磁化率的测试分析表明,在距今3000年到2000年气候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降温趋势,但在春秋战国时,气候回暖,当时是个温暖期;秦汉时,属于开始降温时期,但仍比现在高出1℃—2℃。
    动植物纹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秦地的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并且有大面积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的森林和草原。
                        
    注释:
    ①陕西省雍城考古队:《秦都雍城钻探试掘报告》,《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2期。
    ②陈国英:《秦都咸阳考古工作三十年》,《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
    ③陕西省考古所、秦俑考古队:《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7年 版。
    ④吴镇烽、尚志儒:《陕西凤翔高庄秦墓地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1期。
    ⑤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塔儿坡秦墓》,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⑥尚志儒、赵丛苍:《陕西凤翔八旗屯西沟道秦墓发掘简报》,《文博》,1986年第3期。
    ⑦[1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铜川枣庙秦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 第2期。
    ⑧韩伟、曹明檀:《陕西凤翔高王寺战国铜器窖藏》,《文物》,1981年第1期。
    ⑨[12]资料待发表。
    [10][1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站、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陇县边家庄 五号春秋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1期。
    [11][12][15][21]王仁波、李斌城等:《古都西安》(英文版),朝华出版社, 1992年版。
    [16]咸阳考古队:《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文物》,1976年第11期。
    [17]咸阳考古队:《秦都咸阳第二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考古与文物》,198 6年第4期。
    [18][19][24]徐锡台、楼宇栋、魏效祖:《周秦汉瓦当》,文物出版社,1988年 版。郭勇:《山西省右玉县出土的西汉铜器》,《文物》,1963年第11期。
    [20]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文物出 版社,1998年版。
    [22]王学理:《秦俑军服考》,《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三号,1983年版。
    [23]张光直:《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2期。
    [25]刘莉:《战国秦动物纹瓦当的艺术渊流》,《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三号。
    [26]乌恩:《我国北方古代动物纹饰》,《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27]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 第1期。
    (编校:徐卫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