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之政治改革与多党制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第一集
    政治改革与多党制
    从
    1982
    年
    11
    月起在两年零四个月里,
    勃列日涅夫、
    安德罗波夫、
    契尔年科这三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相继病逝。
    1985
    年
    3
    月
    11
    日,苏共中央召开非常全会,戈尔巴乔夫当选苏
    共中央总书记,成为苏共新一届最高领导人。
    他一上台即宣称要进行经济改革,实行‚加速‛战略。但由于缺
    乏正确的方向和有力的举措,
    不到两年时间,
    苏联的经济便陷入困境,
    人民生活开始恶化。
    1987
    年
    1
    月,苏共中央召开全会。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把苏联社
  
  
    - 7 -
    会的‚民主化‛提到首位。
    1988
    年
    6
    月,苏共中央决定‚根本改革
    政治体制‛
    ,改革重心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
    1994
    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助手亚〃尼〃雅科夫列夫在回
    忆录中说:
    早在
    1985
    年
    12
    月,
    我就给戈尔巴乔夫写信,
    明确提出
    ‚民
    主化‛就是要通过‚公开性‛等手段,结束苏共的‚一党专制‛
    ,在
    苏联实现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议会制。我‚所讲的很多
    东西逐渐被采纳‛
    (11)
    原苏共中央意识形态部部长亚〃谢〃卡普托:
    ‚在
    1988
    年就能明
    显地看出,
    在苏共中央内部,
    有很大一部分中央委员是反对戈尔巴乔
    夫改革政策的。
    戈尔巴乔夫以年龄过高等为借口,
    开列了
    150
    人的所
    谓反对派名单,
    在一次中央全会上把他们清除了出去。
    党章是不允许
    这么做的,
    因为这些苏共中央的委员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的。当时
    150
    人清单中就有苏联外长葛罗米柯。
    ‛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
    戈尔巴乔夫迅速剥夺了党内坚持党的原则的
    ‚元老派‛的权力,把亲西方的谢瓦尔德纳泽、雅科夫列夫等人拉进
    苏共中央最高领导层,
    对各级干部包括军队领导人进行了大幅度撤换
    或调整。到
    1986
    年
    2
    月,
    15
    个加盟共和国党中央、最高苏维埃、部
    长会议的主要领导人更换了
    19
    人,
    (12)40%
    以上的中央委员是新人
    (13)
    。到
    1988
    年初,所有部长、中央机关的部门领导、各委员会负
    责人遭替换、开除或数次调换岗位,干部变动率超过
    100%
    。
    (14)
    为了向国内外塑造自己所谓‚公开‛
    、
    ‚民主‛的形象,戈尔巴乔
    夫甚至不加区别地要求电视直播党和国家的高层各种会议,
    这致使苏
    共高层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加剧了苏共内部的分歧。
    原苏共中央意识形态部部长亚〃谢〃卡普托:
    ‚在党的队伍中很
    快分成了两派,一部分是所谓传统‘保守派’
    ,另外一部分是所谓改
    革‘民主派’
    。其实这是一种很狡猾、很圆滑的说法。对戈尔巴乔夫
    有异议、持批判态度的,报刊等媒体就把他们打到‘保守派’
    ,当中
    去
    ;
    只要支持戈尔巴乔夫的做法,哪怕他的观点全是错误的,马上就
    被封为改革的‘民主派’
    。党的队伍中的两派开始对立起来。这一矛
    盾逐渐在全国蔓延开来。
    ‛
    1986
    年底,在高尔基城被流放了六年的著名持不同政见者萨哈
    罗夫回到了莫斯科。
    现场记录:
  
  
    - 8 -
    记者:
    ‚是谁给你打的电话,是不是戈尔巴乔夫?‛
    萨哈洛夫:
    ‚是,他突然打来电话,说作了一个决议,你可以回
    到莫斯科。
    ‛
    这是戈尔巴乔夫为给自己的改革营造社会政治基础,
    同时打压党
    内健康力量,
    向苏联境内公开崇尚西方民主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分子伸
    出的橄榄枝。
    萨哈罗夫:
    ‚我希望我会获得全部的人身自由,我以后尽我的力
    量做一些事,这是我的使命。
    ‛
    重返政治舞台的萨哈罗夫积极从事反共反苏的种种活动,
    并迅速
    成为所谓‚民主派‛的领头羊。
    在‚民主化‛
    、
    ‚公开性‛的浪潮中,
    1986
    年苏联开始出现各种
    ‚非正式组织‛
    。这些组织是以各种‚辩论会‛
    、
    ‚俱乐部‛
    、
    ‚知识分
    子小组‛和‚青年小组‛等面目出现,时而隐蔽,时而公开。
    1987
    年蔓延到全苏很多大中城市,当年底就发展到
    3
    万余个,
    1989
    年增
    至
    9
    万多个。
    这些‚非正式组织‛中的绝大多数是有政治目标的组织。有的打
    着维护所谓本民族利益旗号谋求脱离苏联而独立,
    有的崇拜西方民主
    主张全盘西化,有的还要求复辟沙皇专制统治,等等。而打着资产阶
    级‚民主‛和‚人道主义‛旗号的组织尤为活跃。
    ‚非正式组织‛活动猖獗,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集会、游行、
    示威、罢工、罢课以至民族冲突此伏彼起,连绵不绝。
    面对严重威胁党和社会主义政权以及社会稳定的‚非正式组织‛
    及其活动,戈尔巴乔夫听之任之,不久便大加赞赏。
    1988
    年
    6
    月
    28
    日,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全面拉开了政治
    改革的大幕。
    此次会议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确立为改革的‚最终目标
    和理想‛
    。戈尔巴乔夫还以区分党的机关和国家机关的职能为名,强
    调苏共只通过自己的党员贯彻执行自己的政治方针‛
    (15)
    ,
    试图放弃
    苏共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领导权。
    戈尔巴乔夫后来坦言:
    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就是把权力从共产党
    的手中转到人民代表苏维埃的手中,
    就是把苏联人代会改造成为允许
    反对派进入并自由发表意见的西方式的议会。
    (16)
    政治嗅觉灵敏的美国前驻苏联大使马特洛克,
    是这样回忆他当时 
    翻阅代表会议文件时的感受:
    ‚新内容比比皆是,我兴奋不已‛
    ;
    除了
    ‚社会主义,
    ,这个词外,与《共产党宣言》甚至与《资本论》几乎
    没有一点联系,而更接近于欧洲民主。如果文件所言能够实现,共产
    党‚一党专政‛将很快寿终正寝。
    (17)
    1989
    年春,全苏人民代表选举开始。这是戈尔巴乔夫效仿西方
    议会制,在苏联举行的第一次全民选举。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伊〃茹科夫:
    ‚到召开苏联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无论是在首都还是在外
    地,
    共产党在选举中都失败了。
    后来参加选举包括选举取胜的那些人,
    都是放弃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人。
    ‛
    选举过程一片混乱。
    许多不称职的人,
    甚至连杀人坐牢的恶性罪
    犯也出现在人民代表的候选人中。
    而那些反苏反共的空谈家和蛊惑人
    心者,更是数不胜数。
    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势力纷纷组织起来,频频发表竞选演说,
    组织各种群众集会,声援自己的候选人。
    而戈尔巴乔夫却要求苏共在选举中与选举保持距离,
    命令党组织
    不得干预其候选人的活动。
    波罗的海三国分裂势力的代表人物和积极分子纷纷当选。
    苏共内
    部著名的反对派人物叶利钦也在莫斯科高票当选。
    起初在苏联科学院
    落选的萨哈罗夫,在戈尔巴乔夫特别关照下入选。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160
    名党委第一书记中有
    32
    名落选。
    在列宁格勒,
    市、
    州两级党和苏维埃领导人以及州党委委员没有一名
    当选。全苏
    16
    个军区有
    14
    个军区司令员铩羽而归。
    戈尔巴乔夫却吹嘘公开性取得了选举的胜利。
    他后来坦言:
    为达
    到把权力从共产党手中转交到人民代表苏维埃手中,
    就必须允许和鼓
    励反对派进入权力体系参与‚改革‛
    ,同时藉此孤立和打压苏共内部
    ‚最保守的部分‛
    (18)
    。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伊〃茹科夫:
    ‚当时党的领导人没有及时利用良好的机会,
    让赞成共产主义理想并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当选。
    普通的党员无可奈何,
    他们的声音很微
    弱,人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
    1989
    年
    5
    月
    25
    日,苏联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电视和广播
    现场直播,辩论的场面一浪高过一浪。
  
  
    - 10 -
    大会选举了最高苏维埃主席、第一副主席、最高苏维埃成员等。
    当时持自由派观点的代表波奇诺克是这样描述那场选举的。
    俄罗斯联邦前劳动和社会发展部部长亚〃彼〃波奇诺克:
    ‚在选
    举中要战胜苏共,
    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苏联共产党筹备人民代
    表大会选举包括最高苏维埃选举时采取的措施显得那么笨拙、
    粗糙。
    ‛
    有近
    15%
    的‚民主派‛及其支持者进入最高苏维埃。叶利钦侥幸
    靠递补当选。戈尔巴乔夫当选最高苏维埃主席。
    会上,萨哈罗夫率先提议取消明文规定‚苏共领导地位‛的苏联
    宪法第六条。
    叶利钦当即附议赞成,
    但因大多数代表坚决反对而作罢。
    人民代表大会后不久,
    1989
    年
    7
    月,全苏第一次跨地区议员团
    代表会议在莫斯科的电影之家召开,
    与会者包括波罗的海沿岸几个共
    和国代表在内的
    240
    多名‚民主派‛人民代表。
    叶利钦、波波夫、萨哈罗夫、阿法纳西耶夫等一些所谓民主派的
    头面人物当选轮值主席。
    在苏联最高权力机构第一次出现了正式的反
    对派组织。他们首要推动的是要取消宪法第六条。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伊〃雷日科夫:
    ‚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目的就是让国家的局势变坏,
    给中央政权脸上
    抹黑,以此来证明,他们代表的才是新的、进步的思想。
    ‛
    ‚跨地区议员团‛
    还接过戈尔巴乔夫‚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
    号,要求苏共交权。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伊〃雷日科夫:
    ‚我记得很清楚,有萨哈罗夫的一些照片。如果有必要,可以在网上
    找到这些照片。他脖子上戴着一个硬纸板,上面写着:
    ‘一切权力归
    苏维埃’
    。
    ‛
    1989
    年
    12
    月
    12
    日,第二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萨哈罗夫
    代表跨地区议员团再次提议取消宪法第六条。
    萨哈罗夫发言同期声:
    ‚根据权力分立的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应
    作出以下决议:一、取消苏联宪法第六条
    ;
    二、改变苏联法律制度。
    苏联的法律如果要在加盟共和国境内生效,
    就必须经加盟共和国最高
    立法机构批准。
    ‛
    戈尔巴乔夫:
    ‚我提议对宪法第六条的动议进行表决,请各位代
    表进行表决。是赞成,是反对,是弃权。
    ‛
    投票的结果是这项提议仍没有被列入大会议程,但得到超过
    1/3
  
  
    - 11 -
    的支持票。
    两天后,萨哈罗夫突发心脏病去世。所谓‚民主派‛知识分子借
    机将葬礼演变成一场政治示威。
    面对‚民主派‛掀起的修宪狂潮,戈尔巴乔夫最终决定迎合。
    1989
    年
    11
    月
    26
    日,戈尔巴乔夫撰文赞赏西方议会民主,宣扬
    效仿西方式的三权分立。文章还提出,改革‚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
    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
    (19)
    这是苏联领导人向社会
    乃至世界释放苏联准备搞西方民主制度的明确信号。
    1989
    年
    12
    月
    7
    日,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修改了该共和国宪法第六
    条,取消了其中有关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表述。一个月后,戈尔巴乔夫
    在立陶宛发表讲话:
    ‚我认为实行多党制并不是悲剧‛
    ,
    ‚我们不应该
    像魔鬼怕烧香那样害怕多党制‛
    。
    1990
    年
    2
    月
    4
    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会前一天,
    ‚民主派‛在莫斯
    科动员了
    20
    万人集会游行,喊出了‚取消苏共领导地位‛
    、
    ‚审判苏
    共‛
    、
    ‚实行多党制‛等反动口号。
    2
    月
    5
    日,戈尔巴乔夫在中央全会上对上述公然的猖獗行为不仅
    在戈尔巴乔夫的推动下,
    3
    月
    11
    日,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向苏联人民
    代表大会提交修改宪法第六条等建议。
    三天后,
    第三次苏联
    (
    非常
    )
    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修改宪法的法
    律。将其中第六条‚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
    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
    (20)
    ,改为‚苏联
    共产党、其他政党以及工会、共青团、其他社会团体和运动通过自己
    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政
    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21)
    。法律同时还规定,苏联公民有权结
    成政党。
    早在
    1936
    年,斯大林领导修订的苏联宪法首次明文规定,党是
    ‚劳动群众所有一切社会团体及国家机关的领导核心‛
    。
    (22)
    这是苏联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法律和政治保障。
    取消宪法第六条,对于苏共和苏联意味着什么呢?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叶〃库〃利加乔夫:
    ‚这是个大错误,这
    是毁灭性的开始。取消宪法第六条就是否定、取消党的领导。
    1991
    年苏维埃表决取消苏联。
    这是两个严重的错误。
    两次我都投了反对票。
    在
    1991
    年的会上,有
    200
    多人投了反对票。 
  
  
  
    - 14 -
    叶利钦同期声:
    ‚经过深思熟虑,我本想在二十八大之后退出苏
    共,但鉴于会上我被提名为中央委员,我不得不现在做出如下声明:
    我正式声明退出苏共,诚愿与各党派、社会团体进行协作。
    ‛
    随后,
    莫斯科市苏维埃王席波波夫和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索布
    恰克等‚民主派‛人士也纷纷退出苏共。
    大会通过的决议表明,
    此时的苏共已经发生了完全的质变,
    蜕化
    为组织上‚联邦化、松散化‛
    、思想上完全奉行民主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意识形态的‚俱乐部‛
    。这是戈尔巴乔夫按照人道的民主社会主
    义路线改造苏共的必然结果。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叶,库〃利加乔夫:
    ‚千万不能让野心家
    在党内建立宗派组织。然而,
    1990
    年党的代表大会报告讲:允许党
    内出现不同的派别。
    对于苏共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队伍的团结、
    统一。
    列宁在世时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内团结的决议,
    规定党内不允许出现派
    别。出现宗派分子则立即开除出党。
    ‛
    随着多党制和总统制在苏联的确立,
    苏共领导苏联军队的地位开
    始发生根本的动摇。
    全苏第三次人代会通过的
    《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
    位和苏联宪法
    (
    根本法
    )
    修改补充法》
    规定,
    苏联总统是苏联武装力量
    的最高统帅,
    有权任命和撤销军队高级指挥员。
    这就从法律上剥夺了
    苏共领导和指挥苏联军队的最高权力。
    军队‚非政治化‛
    、
    ‚非党化‛舆论四起。渗透到军队的反苏反共
    势力配合社会上的‚民主派‛
    ,利用苏联召开人代会之机不断攻击军
    队。社会上反军浪潮也十分狂烈,苏军被斥为‚反改革的保守力量‛
    、
    ‚保守势力的最后堡垒‛
    。军内外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相互勾结,
    要求改变苏军的性质和建军方向。而苏共的裂变,民族的分裂,进一
    步加剧了军队内部的混乱。
    军心涣散,
    军纪松弛,
    派系林立。
    到
    1991
    年
    8
    月,苏联军队形成五大派系,彼此争权夺利。
    人民对党、国家及军队的状况深深忧虑。
    1991
    年
    8
    月
    19
    日,震惊世界的‚
    8.19
    ‛事件爆发。这是苏共内
    部一些力图挽救社会主义苏联的领导人为避免国家走向分裂所做的
    最后尝试。
    然而,在国外敌对势力的强力支持下,
    8
    月
    21
    日,叶利钦等所
    谓自由派势力控制了局势。
    苏联国防部决定撤回部署在实施紧急状态地区的部队。
  
  
    - 15 -
    苏联军官国际联盟执委会主席叶〃伊〃科佩舍夫:
    ‚我走访过那
    些部队,当时只有少数的军队站在‘国家紧急状况委员会’一边,更
    多的人则无所谓。
    列宁曾说,
    党领导的红军比什么都重要。
    而此时被解除思想武装
    和党的坚强领导的苏联军队,
    面对站在坦克炮塔上的叶利钦阻止军队
    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面对反动势力疯狂摧毁苏共的组织、
    大肆迫害苏共党员时,
    除了束手看着自己长期捍卫的党和人民事业被
    葬送,还能做什么呢〃
    曾任美军中将和美国国家安全局长的威廉〃
    奥多姆指出:
    苏联
    ‚共
    产党同它们的将军们手挽手、肩并肩地走向灭亡‛
    。
    (23)
    ‚
    8
    〃
    19
    ‛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利用总统职权并伙同叶利钦等所
    谓‚民主派‛疯狂迫害‚
    8
    〃
    19
    ‛事件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八名主要成员除内务部长普戈被捕前自杀
    外,其他成员都相继被捕或遭监禁。
    1991
    年
    8
    月
    22
    日,
    莫斯科举行大规模集会,
    庆祝叶利钦在
    ‚
    8.19
    ‛
    事件中取得胜利。
    叶利钦同期声:
    ‚今天俄罗斯联邦决定,将三色旗作为国旗。
    ‛
    1991
    年
    8
    月
    23
    日,叶利钦在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宣判了苏
    联共产党的命运。
    戈尔巴乔夫同期声:
    我刚拿到事件当天的内阁会议记录,
    但我还
    没有看。
    叶利钦:就在这里读嘛。
    叶利钦:此时此刻我将签署总统令,停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
    就这样,
    叶利钦以俄罗斯总统的名义,
    命令停止俄罗斯共产党的
    活动,
    禁止俄境内苏军党组织的活动,
    禁止苏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
    部党组织的活动,下令查封苏共中央总部。
    8
    月
    24
    日,戈尔巴乔夫没有召开任何中央会议,就自行决定辞
    去苏共中央总书记,宣布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同一天,苏军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因悲愤绝望而自杀。
    当时担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库普佐夫目睹了苏联共产党的
    最后时刻。
    原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前国家杜马副主席瓦〃亚〃库普佐夫:
    ‚
    23
    日白天,苏共中央书记处有五位书记被搜家。他们以此来吓唬
  
  
    - 16 -
    我们,
    看我们能不能给他们什么证据。
    中午两点,
    我签署了一个决定,
    要求完整保存所有中央文件。他们从中午就开始往外轰人,到
    25
    号
    苏共中央就不存在了,
    我们只能通过电话互相联络。
    那时我在老广场
    办公大楼的三层,
    我的办公楼土面还有一个小阳台。
    我看到那些大学
    生还有那些受指使的人员。有一些外国使馆的车给他们送来吃的喝
    的。这些人都喝得醉醺醺的,干些完全发疯的事情。
    ‛
    更让库普佐夫感到屈辱的是他被赶出苏共中央办公大楼的那一
    刻。
    原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前国家杜马副主席瓦〃亚〃库普佐夫:
    ‚过了栏杆,进入一个
    100
    多米长的通道。两边挤满了人,有
    150
    多
    台摄像机在拍摄。
    我们路过的时候,
    他们纷纷向我们吐痰,
    侮辱我们。
    这是我人生经历的最屈辱的一刻。
    ‛
    拥有
    93
    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就这样走完了它最后的时刻。
    苏联解体后,
    许多共产党人遭到追捕。
    这位原立陶宛共产党中央
    主管意识形态问题的书记,
    现为共产党联盟一苏共理事会副主席的叶
    尔马拉维丘斯,就是被投进监狱的共产党人之一。
    原立陶宛共产党中央书记尤
    .
    尤〃
    叶尔马拉维丘斯:
    ‚苏联解体以
    后,
    我们一直处于非法的状态,
    只能在一些比较隐蔽的地方躲避。
    1994
    年
    1
    月
    15
    日那天,我们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在美国总统来访时非法绑
    架了,他们把我们带到了维尔纽斯——立陶宛首都。很明显,这些做
    法都不符合国际法,
    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我因为积极宣传共产党的主
    张,
    被判处八年有期徒刑。
    在维尔纽斯的监狱里还关押有不少教授。
    ‛
    与此同时,
    大批苏共党员和干部遭迫害。
    数以万计的苏共党员首
    先是党的机关的工作人员失业。仅莫斯科市就有
    6000
    多人
    ;80%
    的苏
    军领导人和高级军官被撤换。
    其中有不少人的生活从此没有着落,
    流
    落街头,
    靠变卖家当甚至出售过去用鲜血换来的军功章维持起码的生
    计。
    亡党的结果就是亡国。
    ‚
    8
    〃
    19
    ‛事件后,除此前已宣布独立的立
    陶宛、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外,
    原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正式独
    立。
    12
    月
    16
    日,哈萨克斯坦最后宣布独立。至此,苏联,这个存在
    了
    69
    年的强大的联盟国家实质上已经消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