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东风与西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读书文丛”一九九八年十一月版),所收的是葛小佳和我合写的读书心得,以及两三篇各自单独写的小文。本书初版时,小佳远在美国,当时的自序只能由我独自执笔。如今出修订版,小佳更远在天国,这个小序仍只能由我独自执笔。天有不测风云,最近一两年随时都在经历;人有旦夕祸福,不意也成这一两年亲历之事!所谓朋友,或许就是相见甚欢,不见亦如见,并不在朝朝暮暮。然而此后就真只能不见如见,能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小佳与我,相遇在“川大”。他在二班,我在一班,大概是通过戴思杰兄认识的,结果一见如故。思杰兄不住学校,后来更不常来学校,所以我和小佳的来往反多。那是我们一生的转折,不过当年似乎也没这么想,就是觉得读书已晚,所以稍更勤勉而已。读书之余的生活,也有不少的乐趣。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遍寻成都大小饭馆去吃价廉物美的好菜。小佳从煤矿中来,带薪,那时可以说是高薪,所以他付账的时候要多许多。他的另一业余活动是踢球,因此而结识不少朋友,有的也成为我的朋友。 我们的另一共同行动是学英语。我在入大学前只念过不到一年的初中,他的中学,恐怕也不到常规水平。第一学期我是乱读杂书而过,小佳则似乎对未来有着某种预感。第二学期开学,他忽然对我说,他的英语已远远超过班上的进程。我们基本都是进大学才开始学英语的,忽然间彼此的水平就真正不可同日而语了。为了让我能赶上,他特意停学英语一学期。我则拼命追赶,到二年级差不多赶上他的水平,又共同推进。到三年级时,我们竟然成了全校文科的前两名。没有那时的努力,后来恐怕就不能出去读书了。 当初在美国念完书,他也准备回来。然而那时葛公子亦杰不过几岁,多年在美国生活后,回中国竟然严重水土不服,几十天不能安宁,终于确定在海外定居。后来小佳虽然事业有成,进入那一行的顶端,但似乎总有些许遗憾。近些年他一直在为国内的心理学界(特别是中科院的心理学所)做些帮忙的事,也因此让我们多了不少见面的机会。小佳当年以讲义气著称,也包括为朋友与人打架。造化弄人,自从他成了美国的名教授,义气仍在,而为人则斯文了许多。甚至到我家,也要到门外去抽烟,俨然一个外国君子。 小佳是绝顶聪明之人,学科对他似乎没有限制,反多借鉴。他本科学的是明清史,硕士改台湾史,博士则学社会学,毕业后从事心理学,很快以在顶级心理学刊物上频繁发表重要论文而著称。一九九六年,也就是他进入心理学领域后两三年,他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上发表“The Developmental Interface Between Nature and Nurture: A Mutual Influence Model of Child Antisocial Behavior and Parent Behavior”一文,产生很大的影响,被认为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后来又得美国家庭研究会正式表彰,誉为理论与研究结合的典范。该文现已成为那一领域不能不提的经典论文,引用达数百次。 他的专业论文均以英文发表,所以国内人或不了解其影响有多大。说点今日一般人所关注的:二○○二年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请了十位对二十一世纪发展心理学有大影响的教授展望学科的前景,小佳便在其中。他曾是美国著名的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项目评审人,那一位置有多么位高权重,内行都知道。他也是世界青少年心理学会的执行理事,并担任该会二○○六年年会的大会主席之一,清晰体现出他在那一领域的世界地位。今年三月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特意为他举办了纪念会。 小佳一向为人低调,近年他做了很多为他人帮忙的善事,为朋友,为心理学所,为各式各样的人,就是很少为自己,为家人。若他还在努力,我不会把这类世俗的名位挂在嘴上。但我们确实应记住,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位著名的华人心理学家。现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已将他帮助建立的行为遗传学实验室和少年双生子库命名为“葛小佳青少年发展与行为遗传实验室”,四川大学也将在历史文化学院设立以葛小佳命名的优秀论文奖,让那些认真研究的学子得到鼓励,并知道他们曾有过眼界何等开阔的学长。 在美国那种讲究竞争的社会,凡有所成就者,专业压力都相当大。然而小佳不仅想着中国的心理学界,也没忘记他始终保持兴趣的文化和历史。他能写出本书所收入的这些文字,真正可说是“拨冗”而为。在我为初版写序的时候,他曾从美国来电话,特别提出要说明我们这些文字都是诚诚恳恳用心力认真写出的。这虽然有些像戏台上自己喝彩,却是出于对读者的尊敬,以及个人的自重。 本书各文的写作缘起,初版序言已略述及。今日不少享大名的海外学者,当年即由本书首次介绍到中国。近年不少青年学子对我说,他们对海外汉学的了解,就是来自此书。然此书坊间早已售罄,借阅则不甚方便。曾来联系再版的出版社,其实也有数家,过去都辞谢了。适社科文献出版社新推出“书与人丛书”,拟纳入其中。这次是故人出面,且小佳也忽然驾归道山,遂使再版之事不能不重新考虑。 这一次的修订,除订正文字讹误外,内容基本未做改动。初版中几篇针对今日学风士风的商榷文字,凡我所独撰者,在修订本中已删去。增添了一篇小佳评王汎森兄《傅斯年传》的遗作——《重建傅斯年学术与生命的历程》,是兆光兄据手稿整理的。回想我们合作的第一篇书评,也是评森兄青年时的旧作,或许也是一种缘分吧。 小佳匆匆离去,已经一年。本书的全部版税,都会捐助给四川大学的葛小佳优秀论文奖。所以我要衷心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提议再版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