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说亚历山大东征,这是希腊人实地了解里海东边地区的唯一机会。 323 BC,亚历山大逝世时,他的帝国在东北方向上最远已经到达了索格底安那以北(右图)。但是亚历山大一去世,各将领就瓜分了他的帝国,塞琉古最后得到面积最大的西亚部分,于312 BC建立了塞琉古王朝(右图中浅绿色的部分)。可是塞琉古王朝的东部边境并不平静。先是印度人开始反叛。304 BC,印度历史上著名的“月护王”(阿育王的祖父)建立了“孔雀王朝”,并从塞琉古手中夺回了印度河流域。接下来,250 BC,巴克妥利亚宣布独立,脱离塞琉古王朝。247 BC,新兴的游牧民族又占据了帕提亚,建立起后来的世界四大帝国之一的安息(另三个是罗马、汉、贵霜)。不到70年的时间,塞琉古王朝就失去了对里海东岸的控制,至此希腊人再也无法亲身考察这里的地理情况了。除了个别像马可波罗这类的旅行家之外,包括罗马人等等的后世所有西方民族,在大约2000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机会接近中亚。 于是2000年中,西方人对里海东部的了解只有靠亚历山大时代留下的一些记载。从上面的地图可以看到,当时希腊人已经占据了奥克苏河(今称阿姆河)流域、雅克萨提河(今称锡尔河)流域的一部分地区。而这两条河都比较大,都在里海之东,都朝西流,于是古代学者们当然会想:X也许就是它们中的一条吧? 现代人,包括现代学者,一看今天的世界地图就知道这有问题,因为这两条河都不注入里海,而是都注入咸海啊!但是且慢。 首先,古人没有今天的世界地图,他们作此猜想完全是合理的。 其次,让我们回到《历史》的一202。那里说居鲁士征讨玛撒革特人时渡过的所谓“阿拉克塞河”,其大部分水量流入了一个“沼泽”,余下的水注入了里海。请特别注意:这个记载其实非常接近奥克苏/阿姆河在公元前5、6世纪的实际情况。今天的阿姆河确实只注入咸海,但在大约400 AD以前,它却真地是大部分水量流入咸海(咸海南部的花拉子模一带自古水网密布,这里即是希罗多德所谓的“沼泽”),其余水量注入里海的。直到大约1550 AD,奥克苏/阿姆河才不注入里海,只注入咸海。那一段现在已不存在的奥克苏河,我已在关于中亚的附图中用虚线标出。具体的讨论请看这里。这一点,据我的观察,国内研究《历史》的学者们尚未注意到。 也就是说,如果亚历山大的远征军征服了花拉子模,知道了奥克苏河流经咸海并且注入里海的事实,他们,以及后来的希腊学者们马上就会明白希罗多德在一202提到的所谓“阿拉克塞河”,即我们要寻找的X,其实就是奥克苏河,玛撒革特人就在此河之北(上面所引的图中正是这么标注的)。很可惜,由于当地民众的抵抗,他们没有征服花拉子模,于是X究竟是奥克苏/阿姆河、雅克萨提/锡尔河中哪一个的疑问就只有留给一代代的学者去争论了。比如左边这张图中,虽然绘制者非常罕见地把奥克苏河的旧河道画出来了,但仍很奇怪地把雅克萨提/锡尔河标注为Araxes,把Massagetes放在此河之北(请对比前面的图),看来亚历山大的军队没有征服花拉子模对于后世学术界的影响至今尚存。 (其实只要仔细读关于亚历山大远征的记载,就很容易明白玛撒革特人是在奥克苏/阿姆河之北,而不是雅克萨提/锡尔河之北。因为亚历山大的远征军就和玛撒革特人交过手。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四卷16、17节就写到他们在索格底安那、巴克妥利亚一带和玛撒革特人打过几仗。另一方面,这更证明了奥克苏河就是X。) 没有征服花拉子模对于学术界的影响还不仅于此。最大的影响就是他们错过了西方人在2000年中发现咸海的唯一机会。很明显,亚历山大的军队占据了部分奥克苏、雅克萨提河流域之后,他们肯定听当地人说西边有一个很大的湖――今天的咸海,于是他们想当然地以为这个湖就是希罗多德所说的那个“孤立的海”(一203)――今天的里海。 (点击可放大,注意其左上部亚洲中心只有一个内陆湖――里海) 这样,从亚历山大时代往下,西方学术界就只知有里海而不知有咸海。比如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三卷30节(不知道咸海对于亚历山大远征军的几乎致命的另一个影响见后面对第四卷的评论)、罗马学者老普林尼的《自然史》第15章。诸位还可以去看看这里收集的古代地图,无一例外地把亚历山大远征军首次发现的奥克苏河、雅克萨提河画成从东面注入里海。咸海则无影无踪。这种地图在网上我能找到的最晚的例子是右边这张1602年的,而1602年距离《历史》成书已经2000多年过去了,距离亚历山大的远征也已经有1930年了。 这种画法在1550年之前对于奥克苏河还不算全错,毕竟奥克苏河那时还是部分流入里海的,但对于雅克萨提河就从来没有丝毫正确性可言了,因为它从来就只注入咸海。 西方人最终了解到奥克苏/阿姆河注入咸海这个事实,要等到1715年沙皇俄国的探险队对里海的考察,沙皇还想过让阿姆河改道重新流回里海(参见《世界探险史》,马吉多维齐[苏]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602页)。至于西方人何时知道咸海的存在并知道雅克萨提/锡尔河注入咸海的,我现在还查不到,但大致也应该在这段时间。1715年,天哪,要知道,新大陆这时已经发现了217年了,西方人对亚洲内陆的基本情况居然还是这么模糊。 没有办法,历史是靠记载组成的,而记载靠的是写记载的人。写记载的人,或者他认识的人如果没有去过某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情况对于记载、对于历史来说就是空白,就是模糊。既然西方人在2000年中没有去过中亚,那么也就只能原谅他们这个源远流长的错误了。只是希罗多德如果在《历史》一202中不要用“沼泽”,而说明是一个湖的话,也许咸海不至于失踪这么久。 十五.游牧民族的进攻 前面提到了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进攻,对此问题的具体讨论我放在对专门描述斯基泰人的第四卷的评论中。这里只是简单讲讲这个问题和我们现在研究的西亚地区有关的部分。 希罗多德在第一卷中提到的游牧民族的地方有四处,其中一处比较重要。 第一处在一6,他告诉我们辛美利亚人曾经进攻爱琴海东岸的爱奥尼亚。 第二处在一15、一16,这里他对一6的事情讲得详细了些。在第二代吕底亚王阿迪斯(Ardys,克洛索斯的曾祖父)时代,辛美利亚人差点攻陷了吕底亚的首都萨尔迪斯。直到第四代吕底亚王阿利亚特(Alyattes,克洛索斯的父亲)才把他们赶走。另外,希罗多德还告诉我们辛美利亚人是被斯基泰人从故乡赶了出来,才进入亚洲的。 第三处在一73、一74,这一段是个故事:一些游牧的斯基泰人来到了美地亚,本来和美地亚人相安无事,结果因为一点小事双方闹翻了。斯基泰人杀了美地亚人的孩子之后,就逃到吕底亚去了。后来美地亚和吕底亚还为此大打了一仗。这件事据他说也发生克洛索斯的父亲阿利亚特的时代。这个故事其实是把两件事混在一起了。一件应该是斯基泰人入侵美地亚,所谓因为一点小事而杀了美地亚人的孩子,其实只是斯基泰人劫掠美地亚的委婉说法。另一件是美地亚和吕底亚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恐怕和斯基泰人没有什么关系。 重要的是第四处,一103以下,这次希罗多德把故事讲全了。一6、一15说辛美利亚人被斯基泰人赶出了家乡,于是入寇小亚细亚。这里则说斯基泰人追踪辛美利亚人,也到了亚洲。不过他们迷了路,没有像辛美利亚人那样进入小亚细亚,去攻击爱奥尼亚和吕底亚,而是误打误撞地到了美地亚。他们推翻了美地亚王克亚克萨里(Cyaxares),到处抢劫,还曾想入侵埃及。在亚洲横行了28年之后,被他们推翻的克亚克萨里卷土重来,把他们赶走了。而这位卷土重来的克亚克萨里,就是被居鲁士推翻的那位末代美地亚王阿斯提亚吉的父亲。我们知道阿斯提亚吉是克洛索斯的姐夫(或妹夫),那么他的父亲克亚克萨里就应该是克洛索斯的父亲阿利亚特的同时代人。所以这里讲的其实就是上面一73中斯基泰人入侵美地亚的故事,只是去掉了掩饰。 总地来看,先是辛美利亚人被斯基泰人所逼迫,进入了亚洲。后来斯基泰人自己也来了。前者差点灭掉了吕底亚,后者实际上已经灭掉了美地亚。照希罗多德的叙述推算,他们的入侵应该发生在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他们被赶走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这就是西方史籍中记载的第一次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的进攻。他们的行为应该说让农业民族很恐惧。一106特别提到他们“骑着马到各地把人们的财物掠夺一空”,对中国史比较熟悉的网友应该很容易地联想到匈奴人。后代西方人将无数次地重温这种恶梦――罗马城下的西哥特人、伊朗高原上的帕提亚人、君士坦丁堡城下的奥斯曼突厥人、更不要说铺天盖地而来的蒙古人。 在专门讲斯基泰人的第四卷,我们将对这一事件做进一步地研究,在那里我们将得知斯基泰人其实也是被别的民族赶出了家,才不得不去逼迫辛美利亚人的。这就是所谓的“民族多米诺效应”。这种模式在后来的西方历史中还会多次重演。比如汉人之于匈奴人,匈奴人之于西哥特人,西哥特人之于罗马人。 最后作点有趣的补充。希罗多德说在第二代吕底亚王阿迪斯的时代,辛美利亚人差点攻占了吕底亚的首都萨尔迪斯(一15)。其实辛美利亚人进入亚洲要比这更早一些。前面第四项札记“一出戏”讲到了吕底亚的第一代国王巨吉斯的传说。其实历史上巨吉斯之所以能推翻前王的统治,不是因为和王后合谋,而是因为辛美利亚人这时已经在弗里吉亚到处出没,前王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巨吉斯掌权之后,如何打败辛美利亚人,稳定自己的统治就成了首要任务。当时统治西亚的亚述帝国方面有一篇记载传世,让我们一睹当时的吕底亚人是如何迫不及待地寻找安全感的。亚述国王这样写道:“……巨吉斯的信使骑着马出发了……他来到了我的国境。我的人发现了他,并问他:‘你是谁,陌生人?你们国家的骑兵还从未在边境上出现过呢?’他们把他……带到了我的王城尼尼微,带到我的面前。可是在阿速尔神赐予我统治的从东到西所有民族里面,却找不到能听懂他的话的翻译。他的话我们完全不明白。……”这样的病急乱投医,结果却是亚述王最后还是明白了他的来意,答应出兵帮助吕底亚人。当然,是有偿的。不过巨吉斯最后还是被辛美利亚人杀死了,希罗多德所说的萨尔迪斯差点被攻陷的事,其实应该发生在这个时候,而不是巨吉斯儿子的时代。这段记载的英译文见这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