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评《新编剑桥中世纪史》(20050330)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历史研究的目的,是要使研究成果越来越接近于历史的真实,因此历史是需要不断重新认识的。这是一切严谨的历史学家的共识。当历史研究的现时兴趣不断变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新的史实资料不断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时,原有的历史著述就有不断修订的必要。历史研究者理论视野的扩大和学术交流的加强,甚至学术活动范围的扩展,也促使他们对原有的历史描述和历史结论不断进行新的思索。《新编剑桥中世纪史》各卷近年陆续出版,即反映了西方史学界这种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
    自19世纪末起陆续出版的“剑桥三史”(《剑桥近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剑桥古代史》),代表着西方研究历史的最高水平,三部巨著问世后即被国际学术界奉为权威的历史著作。但西方史学界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对其不断修订再版。三史中最早的《剑桥近代史》,重修工作于50年代率先进行,新编本共12卷至80年代全部问世。《剑桥古代史》也从70年代初开始新修工作,到2000年,所有14卷另加5册图片及说明全部出齐。由于该书未大规模地更动体例,因此新修本没有冠以“新编”字样,只是将各卷标明为“第二版”(最初几卷标明为“第三版”)。
    《剑桥中世纪史》第一至八卷在1911年至1936年间出版。此后虽有略加修改的多次重印本,但无论从观点思想还是从行文版式看,都与时代要求相距甚远。因此早在80年代后期,西方史学界就酝酿重编事宜,90年代组织作者队伍着手撰写。1995年,书名为《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的各卷次开始出版,至今已有5卷面世,余下第一卷和第四卷也将在近年出齐。西方史学界这样一件大事,我国史学界尚未有明显反应。
    一
    与老版《剑桥中世纪史》相比较,无论是编写体例、作者队伍,还是基本观点、研究方法,《新编剑桥中世纪史》都有许多新的特点。
    其一,不再赋予各卷以一个主题,而只用年代来划分历史时期并作为分卷标准。
    在老版《剑桥中世纪史》中,各卷虽然都按照历史时间顺序来安排,但又都被置于一个主题之下,这从各卷的副标题即可看出:第一卷,罗马基督教帝国与日耳曼各王国的建立;第二卷,萨拉森人的兴起和西方帝国的建立;第三卷,日耳曼人和西方帝国;第四卷,拜占庭帝国;第五卷,帝国和教皇之争;第六卷,教皇制的胜利;第七卷,帝国和教皇制的衰落;第八卷,中世纪的结束。全书八卷俨然一部欧洲帝国、王国、教会和教皇制兴衰史。作为一部典型的传统政治史之作,或许它符合20世纪初期西方学界和社会对中世纪历史的认识水平,但今天若仍然这样去构建叙述框架,那么即使重修也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尽管老版书被不断修订, [1] 但始终未能适应现时的社会趋势和学界需要。
    《新编剑桥中世纪史》共7卷8册,比老版《剑桥中世纪史》少了一卷,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将哪一卷去掉,而是重新组合。第一,把老版第一卷去掉,因为其内容与《剑桥古代史》第二版第十三卷《晚期罗马帝国,公元337—425年》(1998年出版)、第十四卷《晚期古典帝国及后继者,公元425—600年》(2000年出版)完全重复。第二,老版第二、三卷叙述的历史时期(公元500—1000年),新编本安排头三卷重新编写,叙述内容有较多扩大,在全书中比重大为上升。第三,把老版中专论拜占庭的第四卷去掉,内容融入相关各卷。
    《新编剑桥中世纪史》以时间为基本界限来规划各卷的写作,起止年代即是各卷的副标题。所有七卷是:第一卷,约500年—约700年,计划于2005年3月出版,主编保罗·佛拉克里(Paul Fouracre);第二卷,约700年—约900年,1995年出版,主编罗萨蒙德·麦吉特立克(Rosamond Mckitterick),剑桥大学中世纪早期欧洲史教授;第三卷,约900年—约1024年,1999年出版,主编狄莫西·汝特尔(Timothy Reuter), 南安普敦大学密德兰史教授;第四卷,约1024年—约1198年,计划于2004年7月出版,主编戴维·拉斯坎姆(David Luscombe)和约纳舍恩·莱里—史密斯(Jonathan Riley-Smith);第五卷,约1198年—约1300年,1999年出版,主编戴维·阿卜拉菲亚(David Abulafia), 剑桥大学地中海史教授;第六卷,约1300年—约1415年,2000年出版,主编米凯尔·琼斯(Michael Jones), 诺丁汉大学中世纪法国史教授;第七卷,约1415年—约1500年,1998年出版,主编克里斯托弗·阿尔曼德(Christopher Allmand), 利物浦大学中世纪史教授。
    可以看出,各卷选定的起止年代并非极端严格,对此作者自然有一定的考虑。其实,起止年代如何选定并不特别重要,可以找一些标志性事件,也可以不找事件作标志,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被两个时间圈定的历史时期,应该有着不同于前后时期的基本面貌特征。理论上说,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可进入历史描述和分析的范围,但写作过程中又必须紧扣住最能说明各个时期社会面貌的那些方面,否则就会芜杂不清,主次不分。同时也必须看到,这些方面又多是作为长时段的趋势在表现着,不是一种人为的时断能局限得了的,因此又不能将时间断限绝对化。《新编剑桥中世纪史》注意到了这些。各卷内均分成专题进行集中论述,同时又不将年代绝对化,而是略为上延下伸。这样一来,各卷的中心主线似乎比老版更为清晰,一读目录就能使人一目了然。而老版各卷虽然都有主题,但卷内分章过多过细,又不列专题,过于繁杂,光目录就给人臃肿之感。总之,在编写体例和篇章编排上,《新编剑桥中世纪史》体现了对老版的技高一筹。
    其二,突破了传统政治史的旧框架,试图构架“全面”的历史,编纂新政治史。
    老版《剑桥中世纪史》出版时的20世纪初期,正是兰克学派在欧美大行其道并被尊为西方史学正统的时候,“剑桥三史”就是这种史学的产物。兰克客观主义批判史学在史学方法上确有可取之处,它重视原始材料,注重史料来源的可靠性(所谓批判),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立足点,但其客观性则可大加质疑。它声称研究历史没有现实目的,只是恢复历史本身面目而已,但在实际中它却是一种“官房史学”,是“倚着内阁的窗口看历史”。选择历史研究的对象时,它主要只对政治史感兴趣,而且只对帝国、王国、教会、诸侯、战争等外在的政治史感兴趣。《剑桥中世纪史》没有脱离这一传统,它记述的多是那种改朝换代、军事征伐、宗教纷争、教俗之争之类事件。那些能影响历史发展趋势的经济、社会、思想和文化等方面,以及那些也当属于政治史的较深层次的政治制度史、政治思想史、政治文化史等,却不能在作者笔下得到充分体现。其实,当时英国已从19世纪后期兴起了经济史研究热潮,罗杰斯、昂温、托尼等人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剑桥中世纪史》似乎熟视无睹。美国的“新史学”、法国的年鉴学派已然兴起,改变传统政治史,重视社会、经济、精神、文化史的呼声日高,《剑桥中世纪史》也无动于衷,对新的史学思想不屑一顾。
    《新编剑桥中世纪史》改变了这一落伍的历史观。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老版《剑桥中世纪史》问世近一个世纪来,人间变化无数,学术界包括史学界更是气象一新。新的历史思想和历史研究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史学家所推崇,研究和撰写“全面的历史”已成为国际史学界的共识。《新编剑桥中世纪史》顺应了这一学术潮流,虽然从分工角度仍以描述政治史为主,但已将经济、社会、精神、文化等纳入了论述范围,并探索隐含在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政治史中更注重制度和思想的探讨和分析,编纂新政治史。各卷均反映了这几点。
    如第二卷叙述公元8、9两个世纪的欧洲历史。这是法兰克查理大帝国从兴起到分裂的时期,这个帝国曾被当时人认为是古代罗马帝国的恢复,因而政治史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但作者并不就此止步,而是从外在的政治史继续深入到政治机构和政治制度层面,“考察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关系,考察权力和权威怎样行使,考察它们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欧洲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2] ;阐述教会史时又特别注意到它与社会的关系;同时将文化和知识列为专题,讨论“加洛林文艺复兴”等问题。
    第三卷叙述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初期的欧洲历史,这是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即庄园制)在欧洲最终确立、而封建国家政治却又相对弱化的时期。作者注意到了这种变化,因而首先探讨了社会和经济问题,阐述了发生在乡村的变化,阐述了城市工商业兴起这一新的社会经济现象,以及新的知识与艺术活动。随后叙述政治史时将欧洲各地区以是否属于前查理帝国而分开论述,更利于分析各个地区政治发展的不同历史背景和联系。
    第五卷叙述公元13世纪的欧洲历史。这个世纪历来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的高峰或鼎盛期,尤其是社会和经济方面,因此作者一开篇就在前几章论述社会和经济问题;第四部分专论意大利,也与意大利城市国家引人注目的发展有关,更何况意大利人从事的地中海东方贸易对欧洲具有生命线意义。至于政治史,教会和教皇的权势在13世纪初期即达到了巅峰,致使该世纪的欧洲政治呈现教权强化、俗权弱化的局面,因此该卷在政治史上的叙述次序也是先教会,后世俗王国,再是欧洲在地理上的小扩张。
    [1] 老版《剑桥中世纪史》的最近印刷本大多是在20世纪60年代,如第七卷就有1968年重印本。
    [2] Rosamond McKitterick ed.,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Volume II c.700—c.900, 1995, “Preface”, p.xviii.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