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家和著《古代中国与世界》虽以论文的形式结集,但内容极丰富,融中外古史为一炉,纵横捭阖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学术思想史之间,钩沉稽疑,新义迭出。英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一书中曾说:“如果不能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看待本国的历史,那末所有的这些研究工作都将是徒劳无功的。”而且也“必然会阻碍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过程。”不论研究外国史,还是治中国史,都需要一种恢廓的研究视野,将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置于世界这个广阔的时空和多重的背景之下进行观察和思考。有了这个背景作为参照系,既有助于深化和丰富我们对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使我们的研究获得新的视角和新的成果,以对研究对象与问题进行准确的定位与客观的评价。《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特色之一便是视野开阔。作者非但将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放在世界这个广阔的时空与多重的背景之下进行观察与思考,还把它们置于同外部世界的比较与联系中进行探索。这样既能更深入地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中揭示和把握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的具体规律,又可更全面地从世界有机联系的整体中来重新审视与研究具体的对象与问题。如在《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特点的分析》中,作者在思考与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特点的内涵、表现形式与成因时,既将中国古代文明之产生与发展嬗变纳入整个人类文明演进的流程中去考察,又从政治、文化和民族等不同的视角与层面将中国古代文明放在与其先后并存的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腓尼基文明、印度河及恒河流域文明、爱琴文明、赫梯文明、巴勒斯坦文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等诸文明之比较与联系中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在准确把握中国古代文明具有整个人类文明所拥有的共性之基础上,又提出了由于特定的时空、国情和人文传统等差异,中国古代文明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三大特点:在时间中发展的连续性、在空间延展中的统一性和在主要精神方面所表现出的四海一家、天人相应的思想。随后作者又对中国古代文明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中国古代文明能够长期连续存在,就是因为它在沿袭中保持了变革,在变革中保持了沿袭。”(第486页)又说:“中国古代文明的统一性特点的形成,并非依靠它能排斥或者消除异己的因素,恰恰相反,完全依靠它兼容并蓄,然后经过熔冶将不同的因素化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新整体。”(第500页)这既有助于从本质和规律上揭示中国古代文明特点的丰富内涵和发展变化的深刻动因,又有助于澄清和纠正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含混认识和错误观点,同时对我们重新认识和正确评价中国古代文明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创新既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和保持生命力的“源头活水”,又是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人们衡量与评价一部学术著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作者在充分借鉴和汲取前人与当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这也正是作者长期以来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的学术旨趣和境界。作者在“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一文中,对古代人类精神觉醒的内涵和历史条件,对古代印度、希腊和中国在人类觉醒过程中的特色所作的深刻独到的整体思考和理性透视,是对古代人类精神觉醒的全新定位和阐释。首先作者以全新的视角、从哲学的高度对古代人类精神觉醒之定义与内涵作了精确的界定。他说:“所谓人类精神的觉醒,乃指人类经过对自身存在的反省而达到的一种精神上的自觉。……这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