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日,听了山西大学王荣声教授的讲座后,知道了山西近代史上还有一位大师级的学者——阎宗临。敬仰之余,将先生生平和有关著作介绍如下。 阎宗临先生一九零四年六月十八日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中座村。家境中农。七岁时入小学,读孔孟。毕业后得表兄资助,于1919年考入私立川至中学(该校为阎锡山所办)。后转入崞县(现在的原平县)中学。毕业后又经老师帮助,走出山村。这一段时间,他有幸接触了梁漱溟。当时,梁漱溟应王鸿一邀请在山东菏泽(曹州)办学。阎宗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曹州重华书院。梁漱溟爱才,免其学杂费让阎宗临在此读书。由于曹州书院主要是学习儒学,而阎先生的兴趣不在于此,所以他最终还是离开了这里,选择了北平。但阎先生从此与梁漱溟结下了一生的友谊。 阎宗临到京之后,边读书,边兼任《国风报》副刊校对,这期间结识了青年文学社团“狂飚社”负责人高长虹(山西盂县人)。高长虹与鲁迅有密切交往,于是阎先生也认识了鲁迅,常到鲁迅家中,探讨问题,交流心得,聆听鲁迅教诲。有一次,阎宗临就青年读书问题请教鲁迅,鲁迅说:“我读中国书时,总觉得沉静下去,与实际人生离开;读外国书(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这番话,对于阎宗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他走出国门去读外国书。 在朋友的资助下,他于1925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国外,他一边做杂工,一边读书。于1929年进入瑞士伏利堡大学,学习欧洲古代中世纪文化和历史。1933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并受聘担任该校中国文化讲座。同年回国探亲,在京受聘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教授,讲课一学期。1934年重返伏利堡大学,一边授课,一边准备博士论文。1936年获瑞士国家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杜赫德及其著作研究》深得导师赞赏。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阎先生携夫人梁佩云女士依然回国。先被聘为山西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太原沦陷后,阎宗临夫妇南下汉口,任国民党军委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领导下的战时干部训练团教官,讲授世界史。后转赴广西桂林,受聘于广西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任教授。抗战八年都在桂林度过,先后在广西大学、桂林师院、无锡国专等校任教,并积极参加文化方面的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1946年8月,应中山大学之聘,举家前往广州。1948年任历史系主任兼历史研究所所长,直至广州解放。 解放后,应张友渔、赵宗复的邀请,1950年8月回到故乡,任山西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1953年,任山西师范学院副教务长。1961年,任山西大学研究部主任。直至1978年10月5日逝世。 阎先生在国外13年,孜孜不倦研究历史,不辞辛苦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写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论文。回国后担任过多所大学的教授,又写过多部讲稿。大多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些讲稿随着先生走过许多地方,历经磨难。“文革”中被操走,亲属费尽口舌才失而复得。网上有《中华读书报》记者陈洁采访阎先生的儿子阎守诚教授的采访笔记。详细的记述了阎宗临这位大师级学者的人生经历。可惜,可叹!若是阎先生赶上一个开明的时代,有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以他的智慧和专注,以他做学问的精神,以他的学术观点和著作,早已该是中国一流的学者或享誉国际的大师了。怎奈世事弄人,先生晚年默默无闻,遭“文革”打击迫害后,重病在身,卧床不起,直至逝世。 好在改革开放后,先生之子历经艰难,整理父亲著作,终有《阎宗临史学文集》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1998年9月),后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2007年)。之前还有《传教士和法国早期汉学》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后来的史学界人士,看到了阎先生的这些著作后,惊讶、兴奋。纷纷发表文章研究赞赏,并给以高度的评价。网上有北大历史系教授高毅的文章《邂逅阎宗临 大师级学者何以寂寂无名?》 ,还有陈德正的文章《阎宗临先生的古代史教学与研究》,及散木先生的回忆《“新儒家”的梁漱溟与阎宗临先生》。这些文章都详实的介绍了阎先生其人和他的著作,让人读之感慨万分。 阎先生默默耕读教学几十年,通拉丁语、英语、法语、德语及日语,国学根基也非常厚。其人和他的著作直到本世纪初年才逐渐为史学界所知,所研究。对于这一点也引起众多学者的思考和疑问。一个人的成名和影响与时代的大气候相关甚密。也与其他个人和地域的因素相关。说起这些,不能不让人对解放后的多场政治运动,特别是“文革”这场大灾难的深刻反思。 王荣声教授在讲座的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阎宗临先生的主要学术观点。我想,喜爱文史的朋友不妨读一读阎先生的著作,应该是受益匪浅的。 注: 1、梁漱溟,广西桂林人。一八九三年生于北京,一九八八年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五岁。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著名学者,爱国民主人士。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一九五三年因在政协常委会上向中央反映农民问题而遭批判。主要著作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2、高长虹,山西盂县西沟村人。文学社团“狂飙社”主将。是山西最早接触鲁迅并在鲁迅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进步作家。1930——1937年远涉重洋到国外考察学习。抗战后回国。1941年去延安工作。1946年在东北解放区逝世。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留有高长虹文集上、中、下。 3、王鸿一,一八七四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鄄城县,一九三零年病故于北京。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菏泽一中的奠基人。早年留学日本,是早期同盟会会员。提出“村本政治”思想,支持和帮助梁漱溟搞乡村建设。 4、阎守诚,阎宗临先生之子。1942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和隋唐五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