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柳亚子“平生不二色”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柳亚子
    柳亚子以提倡民主、平等、自由的家庭关系而著称,这来自他最初接受的朴素的天赋人权学识。
    柳亚子本名慰高,字安如,然而处于时代大变动的他,自少年时代起思想就不能安分。1902年,他虽考取秀才,思想却跃入革命之路,读卢梭《民约论》,始信仰天赋人权之说,旋更名为人权,字亚卢,以亚洲之卢梭自励。他先后加入同盟会和光复会,结交章太炎、邹容、蔡元培、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马">马ersonName>君武、苏曼殊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诸">诸ersonName>君。后因高天梅戏呼其为“亚子”,他也自恨文弱,便以此为号,奋励一生。
    柳亚子在革命路途上曾有种种冲动,而他自始至终坚持不移的即是天赋人权之说。为了开启民智,他和姑丈同在故乡创立中国教育会黎里支部,而且认为首先要解放受压迫最深、毫无人权的妇女,以务实的精神支持成立“黎里不缠足会”,鼓吹铲除残害妇女的恶习。他的支持绝不是空言。那时他九岁的妹妹平权正面临着被缠足的厄运,柳亚子竭力反对。他的母亲便要已留发反抗清政府的亚子剃头,作为平权放足的交换条件。为了解除妹妹的痛苦,他妥协了。因为正如他在《女子世界》上发表的《哀女界》、《论女界之前途》等文章中所说,要真正实行女权较之于男子取得政治上的主权更为艰难。他尤其厌恶那些口喊改革,却仍然奴役、玩弄女性的男子。所以他并不是简单地呼吁发展女子教育,而是强调女子教育只有在真正实行男女平等,女子有自由权利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实效。
    对自由、人权的渴望,深深植根于柳亚子的思想中。他追求恋爱、婚姻的自由,更尊重女性,并身体力行男女平等之主张。早在他情窦初开时,他就有了自己择偶的标准,从最初的才貌双全到理想的知书识字的天足女学生,后来更希望找一位懂得革命,或竟能够实行革命的知己。他因此巧妙地以离家出走的愤言拒绝母亲所物色的三寸金莲姑娘。1903年,父亲为他订下了同邑富家之女郑佩宜。最初亚子也不乐意,因为这也是一个未上学的缠足姑娘。其实比他小一岁的佩宜,自小丧母,看起来十分柔弱,内心却十分坚强。郑父是一个开明商人,为开发民智,在宅内开办郑氏小学,却不允许女儿混迹于男孩群中,佩宜便设法在门外偷听,又向哥哥学习,竟然粗通文墨,甚至学得一点英语。当她耳闻放足的风潮,不由心动,怕家庭反对,便自行在一夜间拆掉了裹足布,成了一个畸形的“解放脚”。亚子得悉这一切后很感动,同意订这门亲事,但仍提出要求,让佩宜去上海求学,郑父却犹豫不决。不料两年后,当亚子在上海健行公学边讲学边办《复报》时,城东女学的L女士对他一见钟情,非他不嫁。原来她是为了解除与一个无赖的婚约逃到上海来的。亚子很同情她,也很谈得来,他想了断和佩宜的婚约,便写了一封长信给佩宜。不料此信被家里截获,请出颇有威信的大姑母劝说亚子履约,强调拒婚会害了郑家性格刚烈的姑娘、祖母、父亲三条性命,又把亚子带到郑家,让两个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惘然的亚子终于只要求破除习俗:婚礼在女家举行,新娘不戴头面,不盖红巾,双方唯向长辈三鞠躬,再互相同时三鞠躬,礼毕一起赴宴。1906年10月,这一开地方风气之先的文明婚礼,在镇上传为佳谈。1909年11月南社成立,郑佩宜即成为该社第5名社员,经常和丈夫同赴雅集。
    婚后,柳亚子把“平生不二色”镌刻为一方印章,成为他的座右铭。尽管在柳亚子的一生中,周围有不少品貌出众的才女,最为著名的是他的两位“义妹”和三位“义女”,即他称之为“祥妹”的陈去病之女陈绵祥,称之为“淞妹”的林庚白之妻林北丽,及分别取字为“无恙”、“无双”、“无畏”的廖仲恺之爱女廖梦醒、女作家谢冰莹和就读于上海大学的杨瑾英,他们之间多有唱和,书信不断。索隐派看了,或以为其中的绵绵柔情、互通心曲,均发于男女情爱,却不知亚子为真宝玉矣。他与才女们均有丰富的才情,惺惺相惜,这般突破男女界限的真诚关切,亦让其妻佩宜越来越有了深切的了解,才女们也成了她和儿女的挚友。
    然而,柳亚子究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经常来往于苏沪一带,除办报结社外,写诗饮酒乃至嬉笑怒骂,放浪不羁。这不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能不使">能不使ersonName>夫人担忧,因此时常规劝丈夫,自己在生了一子二女后,操劳添病,日益加重。亚子虽有愧色,再三赔礼谢罪,但名士脾气依然难改。如他在1921年作的《偕佩君就医吴门,舟次赋呈》中云:
    嫁得狂奴孽早成,篷窗聊复絮三生。
    家常慧骨磨真惜,精力韶年减暗惊。
    多病自难离药物,工愁毕竟误聪明。
    好求玉体长生术,容我疏慵谢世情。
    幸好亚子颇能以诗慰妻,在《将赴东江,书慰佩君》中自责自辩云:
    宵来枕席有违言,日上犹怜拥被眠。
    龙性难驯原我罪,鸡鸣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能戒感">能戒感ersonName>君贤。
    耻为天下负心子,好作人间忍辱仙。
    沥血刳肝书作誓,倘回电笑宥狂颠。
    吴门归棹晚寒天,又泛东江一舸烟。
    湖海栖栖成浪迹,襟怀郁郁渐中年。
    难销碧血千秋恨,忍见红闺尺涕涟。
    东市朝衣原自负,那禁小别总凄然。
    “碧血千秋恨”使亚子不能忘情于江湖,他只能把妻儿全都带入他热衷的江湖,于是一家都成了南社社员。深明大义的佩宜亦以妻子和同志的身份时时在他的身旁,关心他,保护他。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柳亚子写了一篇讨伐蒋介石的檄文,蒋介石便密令张群带领一团兵,在5月8日晚上把黎里的柳宅包围。郑佩宜果断地让亚子藏身于楼房夹壁中,致使国民党士兵遍搜不得而退去。次日,亚子乔装成乡下人,坐小船至上海。15日,郑佩宜与长女无非一起陪同丈夫逃往日本。直至7月,无忌和无垢才在姨妈佩亚带领下从上海来到东京团聚。
    此后,佩宜一直追随亚子于左右。他们分离最长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亚子和佩宜避居香港,不料珍珠港事件发生,情况紧急,车舟有限,柳亚子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廖">和廖ersonName>夫人何香凝必须先行撤退,郑佩宜只得让小女无垢陪伴父行,她自己则辗转惠阳、龙川、曲江,历时半年,在1942年6月17日终于来到桂林与柳亚子重聚。亚子见到脱险的妻子,不由“执手浑疑梦,开颜足破愁”。
    在佩宜58岁生日时,他更是以诗为寿,第一首即表感激之情:“莱妇鸿妻未报恩,提携长拟北堂萱”,第二首更将妻与马克思之妻燕妮相媲美:“怀抱平生马克思,最难燕妮共艰危”。诚如他后来在回忆他俩婚姻时所说:“不是我自吹自捧,佩宜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天资聪慧,个性极强,而待人接物却很和婉有礼节,讲起人情世故来,比书呆子半神经的我,自然要高明得多了。”因此,他在家中称妻子是校长,他是大学生,三个孩子是小学生,相聚融融,堪称中国家庭的楷模。
    (作者单位:北京鲁迅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