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向世界丛书”背后的故事,可列多种。钱锺书当年托董秀玉(曾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传话给钟叔河,表达愿意主动为此丛书写序一事,由张中行写进《钟叔河》一篇里,不过这大约要算局外人所谈,多写泛泛应酬之语,不能见出钟先生的真性本质。而与钟先生熟悉者如丁双平、曾德明,杨云辉、周实、王平等几位曾与其共事的编辑,则似乎与他太近,不易叙述。倘若要作些谈论,可从编辑与著文两方面着手,讲些钟先生略带传奇的故事,这里所说著文较容易看出个人风格,但要从编辑的作品找寻钟氏思想,需从其人生苦难中访得他的性格根源。毕竟要为中国近三十年出版史作论述,钟叔河在湖南“湘版书”一章里占有重要位置,或可成为一个章节也未可知。有掌故写作癖好的人,也能于此中择些逸闻趣事,姑且记作笔记谈资,聊补孤闻史乘。这其实颇值得一做,姑且用来见出湖湘文化的接续与特征。按《湖湘文库》里收入典籍多已在80年代出版,很可说明当年“湘版书”的意义。 80年代湖南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时所产生的影响,约略还能记得一些,不过那时我与文学及出版界无多联系,只大约听到一些情况,钟叔河的名字便是从这里闻知,那个时代意识形态留给人们的印象,还带有极左色彩。后来曾常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办公楼内睹得钟先生精力充沛的面貌,未料想得以与钟先生结识还在十余年之后。不过在湖南出版界关于钟先生的传闻颇多,而这些传闻若作归结,都会说及钟先生在出版方面的智慧,按湖南人的说法便是“灵泛”,这从“走向世界丛书”便可看出一些端倪。 其实说来这套书很有些“应时”,尤其在我们所说“思想解放”的初期,由这套书里所选择的晚清国人看世界的不同感受,表明对政局及现实的态度,用意在借旧人之笔说今日之况,将昏庸与明智展示给世人。稍作回顾当可知那个时代与今天的开放程度相差甚大。钟先生是个随遇而安又不屈于压制的人,他受过十多年冤屈,以卑微方式讨生存,待得时机便会以自己的方式反击,因此读钟先生所编辑的书籍,包括他编辑的周作人作品系列等,皆有寄托,其编辑思想伏有曲笔。常话所讲“言为心声”,编辑亦可藉所编之书阐释个人情怀,这与他写作文章直抒心意多有互补,倘若有人要作钟叔河研究,当勿忽视此现象。求安眠说到张中行那篇谈钟叔河的文章,似有些泛泛应酬之语,并不能看出钟叔河的特别和本质。要将“走向世界丛书”与钟叔河编“周作人作品系列”并列,大抵才算是钟先生编辑生涯的代表作,由此算来,可延续到今年新编订的《周作人散文全集》,正是钟先生完整的30年编辑经历。 关于“走向世界丛书”的编辑初衷,钟先生有文论及,他在《中国本身拥有力量》一文谈“编辑《走向世界丛书》的一点体会”,说:“1979年我恢复工作到出版社,就建议编这套丛书。”屈指算去,到今年整30年矣。钟先生在文中说:“研究人类文化史的人都知道,一种文化决不能靠排斥其他文化而得到真正的发展。有没有容纳外来成分的气魄,能不能吸收和消化新的分子而并不机械搬运、盲目崇洋,正是衡量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到清朝末期,统治者的思想已经完全僵化,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危机。但是植根人民、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却没有和封建统治一样的老化和衰朽,仍然保持着它的活力。”这种行文的言辞巧妙,还在借喻的运用,让读者揣摩编辑意图:“由五千年历史陶铸而成的民族观念和爱国精神,渗透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不是几阵欧风美雨冲刷得了的。《西学东渐记》作者容闳的父母,送他到外国人那里读书,本来只是‘冀儿子能出人头地,得一翻译或洋务委员之优缺’。可是当美国教会提议资助他进大学,条件是‘须先具志愿书,毕业后愿充教士以传道’时,年轻的容闳立即断然拒绝。他说:‘予虽贫,自由所固有。他日竟学,无论何业,将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185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耶鲁大学,成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中国学生时,有不少人留他在美国工作。但他的考虑是:……为了‘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宁可牺牲个人的机会,回国来为自己的同胞服务。这样的爱国精神,在容闳以后第二代、第三代……的中国留学生中,不是一直屡见不鲜吗?”这些文字多能看到钟先生当年笔端意气风发,富含激情。与近年所作文章里那些风凉话相比,则别具性格,藉以可见钟先生性情发展和写作的风格变化。 从钟先生30年编辑图书来看,他对精装书颇多喜爱,经他编辑出版的书籍也以精装本为多。周作人系列皆以精装本为主,多可于市面上见到。又以“走向世界丛书”来说,钟先生自藏有两套精装本,一套平装本,单本则仅藏数册。这里不妨多说几句“走向世界丛书”精装本一事,此精装本是为参加在香港的图书展,交湖南新华印刷一厂特制一百套,按漆皮加护封及压型的设计工艺在当时皆属上乘,及至20多年后,今天所见此套丛书精装的硬纸板仍旧不凹凸不变形不脱胶。当年送往香港50套参展的书籍在展后交书店寄卖,据说多为国外图书馆购藏,少有流入坊间者。国内50套余则用于赠送给相关人士,多成私家藏书,似乎国内图书馆不曾入藏,又因此套精装丛书未曾进入书店流通,藏家的范围大约多在湖南、北京两地,这大约也正是受到喜爱版本的读者热情追捧的原由所在,因此这套80年代精装版“走向世界丛书”颇受关心,多有爱书者苦心搜求,称为湖南出版的品牌之作亦是受之当然。这回岳麓书社新版“走向世界丛书”付给钟先生编辑费20万,由湖南出版集团与岳麓书社共同支付,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则支付《周作人散文全集》编订费30余万。我颇赞同这样的酬劳,以这套书造成的影响,延续到今天依然受到读者的喜爱,亦值得有所报酬。 说到版本,新版“走向世界丛书”则采仿羊皮精装,封面热压凹凸书名,展卷握读,质感柔和,很有些古奥典雅的面貌,护封则依80年代的原样略作修改。此套新版又制作15套精装毛边本,印张折叠及纸边排版记录皆在,可留作珍藏之用。写到这里,另有则故事不妨借此一述。事由起于去年夏季,深圳爱书人王磊寄来几册钟先生所写与所编的书托我带去念楼请钟先生签名,其中有一册“走向世界丛书”精装本,此为王磊从香港旧书店里逐一由散册觅得,穷几年之力终至全套,期间多有曲折甚是不易。钟先生原本自己藏有两套精装“走向世界丛书”及一套平装十册本,但这精装本里有一册被人借去不还,未料想托来请签名的此册正与失去的同为一册,钟先生喜过之后便要留下此册以补其佚。虽为此乐助全帙,也忧彼由全致缺,所幸王磊漏夜告得消息:已从香港藏书朋友处求配允得此册,所失不虞也。隔天将此段事因告诉钟先生,请他题述于王磊书前扉页:“王磊君托杨小洲君携别本此册来索签名,因寒斋正缺,遂予‘截留’,事后方知王君为购得竟花去七千元的十分之一(据说全套十本又涨到九千元了),则我之截取已近乎拦路抢劫矣!此次又携来签名,故简述如上,亦可见书还是有人买有人读的也。忆及三十年前编书情形,轧成打油七句,录奉王杨二君,供一笑。走向世界谈何易,打个圈圈归了原,如今一本几百块,青灯照我卅年前。戌子六月念楼锺叔河”,于文字之外,这则故事亦可见到钟先生性情一面,令人思之不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