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结构中的“个人悲伤” 罗小茗 《文学评论》2015年第2期 摘要: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及其社会反响,呈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书写和理解"个人悲伤"的基本方式。这一方式虽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但也同时表现出以下特征:悬置广大青年在奋斗"进城"过程中因排斥性的城市结构而来的更广泛的悲伤;在国家和社会缺席的状态下,城市被视为理解悲伤的唯一框架;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固化的城市、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缺乏反思。如果说,这是业已成形的感觉结构对悲伤这一重要情感经验的处理之法,那么,此类关于个人悲伤或社会悲伤的书写和共鸣,实际上构成了新的悲伤贬值机制的组成部分。在此种状况下,文学想要介入现实,就必须重新定位城市,寻找和明确在定位城市时所能秉持的基本原则。 全文阅读:城市结构中的“个人悲伤”.pdf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