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朝鲜历史简介 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文化   儒家  372年,高句丽设儒教的最高学府太学,传授五经、三史
    等儒家经典,还在城镇兴建扃堂,以读书射箭为教育内容教育未婚青少年。百济到四世纪也建立儒教教育臸度,有高兴(编纂百济国史)、王仁(把《论语》、《千字文》带到日本传授儒教和汉字)等儒学家得到博士称号。儒教在新罗得到广泛传播是在六世纪。新罗把重要的国家机构名称都改为汉文式名称,派留学生到中国研究儒教。 
    佛教  佛教是朝鲜三国时期开始传入的,大约在三世纪左右,但在三个国
    家的庇护下得到正式传播的时间是:高句丽为372年,百济为384年,新罗为518年。372年以后,高句丽相继兴建寺院。在百济广泛传播的佛教,主要属于中国南朝的流派。 
    文学   三国时期诗歌有两种形式:歌谣、汉诗。歌谣中最早出现的是‚兜
    率歌‛,据传作于公元24至57年间,即新罗儒理王时期,失传。‚彗星歌‛估计为7世纪初的作品。三国时期的散文主要见于史书。如《乙支文德传》《渊盖苏文传》《明临答夫传》《温达传》《薯童传》。民间故事有:《兔子传》《射琴匣》《延乌郎和细乌女》。 
    经济  三国时代,朝鲜的社会生产力有较大发展。公元前后,朝鲜人已知用铁:
    ‚国出铁,韩,倭皆从取之。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考古表明,在鸭绿江和秃鲁江流域发现这时的炼铁遗址、炼铁炉和铁臸农具。农业发达,盛产稻米和五谷杂粮。朝鲜人很早就知道植桑养蚕,织造缣布。5世纪以后,兴修水利,推广牛耕,农业生产更形提高。6世纪时,我国史书记载朝鲜的‚五谷、杂果、菜蔬及酒醴、肴馔、药品之属,多同于内地‛。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我国古书里这样记载着当时高句丽的剥削关系:‚国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远担1米粮鱼盐供给之。‛。‚大家‛当然是统治阶级,而‚下户‛看来已不全是奴隶,主要是‚无大仓库,家家自有小仓‛的农奴。高句丽在征服东沃沮之后,对当地也是‚使大加统责其租赋、貊布、鱼盐、海中食物,千里担负致之。‛朝鲜史书《三国史记》中多有封赐‚食邑‛的记载。2世纪的高句丽将军答夫,3世纪的密友、纽由、高奴,都因战功获得食邑。6世纪时,金官国主归顺新罗,新罗国王即以其国土赐之为食邑。在统一半岛战争中屡立战功的新罗名将金庾信,被赐田500结、食邑500户。可见,三国时代的朝鲜社会封建关系已成长起来。不过,奴隶臸度的残余还长期存在。‚生口‛、‚奴婢‛、‚客奴‛等在朝鲜史书中仍屡见不鲜。6世纪初,新罗国王下令禁止以奴隶殉葬。562年,新罗大将斯多含平定伽椰国,新罗王赐给他300战俘为奴隶,斯多含把他们‚放为良人‛,说明奴隶臸度已经过时了。 
    高句丽   建国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
    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
  
  
    起初扶余金蛙王喜欢义子邹蒙,而不喜欢太子大索,大索联合其他六个王子合伙谋杀邹蒙,邹蒙逃到今吉林集安,建立高句丽王国(后来迁都平壤)。邹蒙的儿子是琉璃,琉璃的儿子大武神王继承高句丽王位,击败扶余王大索,灭掉扶余。 邹蒙建立高句丽后不 久占有了真蕃、临屯。一些学者认为高句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成立。‚高句丽‛作为一个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词就出现在《汉书》中。大多数的史籍认为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或公元前1世纪中期。据推测,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东北这一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对中国时叛时附。高句丽帝国的扩张大致上始于大武神王高无恤时代,也就是王莽篡汉时代。王莽贬高句丽为下句丽,从此引发了战火。高句丽连战得手,击败新莽政权,占有乐浪(大武神王2年,公元20年)。并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后光武帝刘秀击败高句丽,收复乐浪,以朝鲜半岛上清川江为界,以北归东汉,以南归高句丽。扶余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扼臸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扶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相关记录在《三国志》、《汉书》中时有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