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俄罗斯简史 一、基辅罗斯时期(公元9世纪~12世纪初期): 1、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建基辅罗斯(300年): 俄罗斯有国家的时候从基辅算起,开始于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人在第聂伯河中游建立了早期的国家。当时取名为基辅罗斯,基辅罗斯团结了东斯拉夫和非斯拉夫的若干部落。这些部落在政治上的联合促成了基辅罗斯的成立。基辅罗斯存在了三百多年,形成了统一的古罗斯部族。 2、公元988年:弗拉季米尔大公定东正教为国教: 将希腊东正教定为国教这个重大的决策当时遭到了许多老百姓和祭师的反对,但对国家封建制度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影响非常大。它定了东正教为国教之后,基辅罗斯就成了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国家。 3、公元1132年:分裂为十多个小公国。 基辅罗斯陷入了封建割据,分裂为莫斯科公国、基辅公国等十几个公国。它存在了300多年。 二、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公元1243年~1480年) 公元1242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蒙古鞑靼军队进攻基辅罗斯,攻陷十几个公国成功,建金帐汗国,存在了240年。 三、莫斯科公国(公元15~17世纪): 1、 伊凡三世(在位43年):1482年金帐汗国一个大公因为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拒绝纳贡,就举兵讨伐莫斯科公国,两国在莫斯科公国边境乌格拉河对峙,最后金账汗国退兵,莫斯科公国未损一兵一卒,不战而胜。从此时开始,俄罗斯人开始摆脱蒙古鞑靼人的统治。莫斯科公国在推翻了蒙古人统治后,接连吞并了好几个公国,此时首都莫斯科居民已经有十万人了。从15世纪到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又兼并了原古罗斯的几个封建国,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当时的伊凡三世因此获得了全俄罗斯大公的尊称。在伊凡三世在位的43年当中,莫斯科公国的版图扩大了四倍。 2、 瓦西里三世(公元1505年继位):伊凡三世的儿子,继续奉行扩张政策。3、 伊凡四世(公元1533年继位,又称伊凡雷帝):为了权力将自己的儿子杀死,在历史上是一个暴君,被称为伊凡雷帝。他3岁即位,由母后摄政,到1547年才亲政。他是俄罗斯的第一个沙皇。“沙”是罗马皇帝凯撒的名字中转用过来的。他的统治达51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专制制度,对外扩大疆土,改国名罗斯为俄罗斯。 四、俄罗斯帝国(公元1612年~1917年) 俄罗斯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公元9世纪至16世纪,经历了700年)寿终正寝,公元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第二个王朝)开始,延续了300年统治,开创了俄罗斯帝国。 1、 彼得大帝:1689年亲政,1721年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简称俄国。伊凡四世是俄罗斯的第一个沙皇,彼得大帝是俄罗斯的第一个皇帝。他是俄国历史的一座丰碑。彼得大帝弃了沙皇的称号,自称皇帝,在他执政时期他采取了许多重大改革,如设立参政院,他下令让都会隶属国家,把全国划分为省,学习并引进西欧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在工商业方面,实行重商政策,开办手工工厂,造船厂,冶金工厂,开办矿业,还建造码头,开凿运河等。他缔造了海军和正规军,亲自率领大军南征北战,领导了1700年至1721年俄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使俄国夺得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他巩固了贵族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在他的倡议下,俄国大兴办学之风,建立了科学院,推广了市民体。他的改革甚至涉及到俄罗斯人的服饰和风俗习惯。他使俄罗斯人从此开始融入西方文明,俄国成为欧洲意义上的国家,尽管在他之前俄罗斯人已经接受了基督教,莫斯科已经有外国人居住,西方祭师在那里取得了立足点,但是如果把欧化定义为不只是采用了某项技术,还应当面向进步面向科学,那么俄罗斯的欧化应该是开端于彼得大帝的。在17世纪末期,虽然基辅和莫斯科的神学院开办重要的神学教学,俄国还没有科学机构。在18世纪之前,俄罗斯没有寻求真正的科学,甚至在彼得大帝之后还要过几个世纪俄罗斯人才开始从事独立的科学研究。而这第一批研究机构就是彼得大帝所建立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院。在彼得大帝改革时,俄国还没有大学,那么彼得大帝所建立的科学院与西欧已有的科学院不完全相同,他选择的是从国外借用来的博士与俄罗斯环境所需的核心的结合体,他当时就知道照搬是不行的,不借鉴也是不行的,所以走了一条兼融的道路。他用引入的种子培育出俄罗斯本国的科学和大学。他要坚持要求俄罗斯青年学习算术和几何,他认为这是掌握成为炮兵的基本课程,也是强国的根本。所以他还创办了航海学校、海军学院,开设了炮兵学校、工程学校和医学学校,此外他还创办了博物馆和剧院,他希望俄罗斯人民拥有跻身欧洲舞台所应具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全方位的。他的改革还使军队和俄罗斯人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将一种新的文化强加给俄罗斯,从而为这个帝国的未来确定了性质,也就是要融入西欧,为缔造俄罗斯帝国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军队也从彼得时期开始发生变化,本来军队是亚洲游牧民族变成为像法国、瑞典、普鲁士国家那样的正规职业部队,因为彼得雇佣了许多不同国籍的欧洲军官帮助建设俄国军队,支付给他们的薪水为同级俄罗斯人的一倍半。他采用与普鲁士相类似的办法,按领地由各区供应兵士来充实他的部队,规定军队穿着类似西方国家的制服,并将他们组成标准化的团队,用欧洲使用的滑膛枪和火炮来武装军队,而且还长时期补给机构。依靠这样的军队,彼得大帝夺取了瑞典通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彼得堡。1712年彼得大帝将首都迁到圣彼得堡,彼得堡从此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彼得堡因此成为一座移民城市,许多外籍教师和女管家由此进入俄国,这些人深入到俄罗斯人的家庭中,对儿童的启蒙教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别的城市和彼得堡一样,人人都能使用多种语言,受过教育的人常能使用八九种语言。这对俄罗斯人接受西方文明极为有利,不久圣彼得堡就成为北欧主要城市之一。它本身就是一座桥梁,在沼泽地上建立,运河有一百多条。彼得大帝通过它传输的文明改变了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他要求全体贵族将其孩子送到学校,从中选派一部分去外国学习,他简化了俄文字母,编辑出版了俄国最早的报纸,他还命令他的官员编写了礼仪书,教育臣民不要在街上吐痰,不要在宴会上抓痒,要善于与妇女进行社交,脱帽子,讲话时要注视对方,还强迫人参加晚会培养优雅的举止等等,总之通过他的这些举措,俄国人摆脱了孤立的状态,不仅成为有机的一体,而且开始在国际间发挥作用。俄国的历史真正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俄国人也成为欧洲人所接受的文明人。(思考题:彼得大帝的历史功绩对俄国文化的影响。) 2、 叶卡捷琳娜二世:生于1729,死于1786年,于1762年即位,她曾是德国的公主,嫁给彼得三世,嫌彼得三世过于懦弱,不满于其统治,通过禁卫军推翻了彼得三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她在位时期大大加强了俄国的专制统治,规定了贵族各阶层的特权,加紧了对农民的压迫。著名的普加乔夫起义在其在位期间发生,是有名的农民起义,酿成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她执政期间也是不断征战,连年扩张,征服的领土已从黑海的北部沿岸地区,如克里米亚、北高加索,西立陶宛、乌克兰,这几个部分原属于波兰,由于俄罗斯的扩张而被争夺过来。由于在这一时期的扩张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和军事专家。 3、 尼古拉一世: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它是一批贵族出生的爱国志士在彼得堡参政院广场集会,要求沙皇改变专制政体,实行立宪,废除农奴制,尼古拉一世下令镇压,这些贵族或被绞死,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或被充军到北高加索,起义失败了。尽管失败了,但动摇了农奴制的根基。它是反对专制、反对暴政、追求自由的民主运动,它影响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1853年尼古拉一世因内政和外交均告失败而服毒自杀。 4、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的长子。迫于压力,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宣言和法令,那么亚历山大二世也推行对外扩张,在他执政期间,从我国东北和西北部割走了150多万平方公里。 5、 亚历山大三世:19世纪下半叶,俄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1881年亚历山大三世执政以后又占领了库图曼,彻底完成了沙俄在中亚的扩张,俄罗斯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列宁就指出俄国的政治和全部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掠夺各地方、各区域、各民族土地的历史。这个论断一针见血,1894年时亚历山大三世去世。 6、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大三世长子,罗曼诺夫王朝的末代沙皇。1894年继位,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出现,彼得堡的工人斗争解放协会,由这个组织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到1898年,俄国的社会民主工党登上历史舞台,到20世纪初,世界革命中心转向俄国。就在这时,俄国建立了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在俄语中意为“多数的”,孟什维克为“少数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也卷入其中,俄国军队屡战屡败,国内民怨沸腾,社会动荡。1917年初,俄国国内罢工示威此起彼伏,要和平,要面包,要自由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1917年3月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之下举行了二月革命,这是十月革命的前奏,推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阶级布尔什维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奠定了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