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 988 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定东正教为国教 以来 , 东正教就与俄罗斯国家 、 俄罗斯民族 、 俄罗斯民族文 化和民族思想紧紧地连在一起 , 携手走过了它们共同的历 史 。 并且直到现在还继续发挥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 东正教又名正教 , 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 。起源于公元 1 世纪的巴勒斯坦的基督教 , 相传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 所创立 , 在罗马帝国后期流传于帝国全境并成为罗马国教 。 随后因罗马帝国的分裂而形成东西两大派 。 其中西派教会 以罗马为中心 , 并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逐渐取得其在 中世纪西欧至高无上的地位 。 而与之相对峙的东派教会以 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 形成了通行拉丁语西方世界的天主教 会和通行希腊语的东方世界的东正教会 。东正教会 , 自认 是保有正统教义的正宗教会 , 不接受罗马教皇的领导 ; 它信 仰上帝创造了和管理着整个世界 , 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 降世以救赎人类 ; 认为社会上的贫富 、 贵贱及至皇权是上帝 已经规定好了的 , 是神赋的 ; 认为祈祷的顿悟是认识神与真 理的惟一手段 。 它自有一套教阶体制 , 实行牧首制 , 以 《旧 约全书》 和 《新约全书》 为圣经 。东正教严格遵古代基督教 会的教义和礼仪 , 强调与神交通的神秘意义和礼拜活动的 神圣气氛 , 教堂布置得庄严 、 华丽 , 信众的合唱优美 , 使人深 为陶醉 。 接受东正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因为 在当时东正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价值标准 , 也是文明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 公元 9 世纪六十年代 , 东正教开始进入罗斯地区 , 但遭 到多神教徒的强烈抵抗 。直到公元 998 年 , “ 罗斯受洗” 后 , 东正教才成为古罗斯的国教 。 实际上 , “ 罗斯受洗” 仅仅是罗斯的广大城乡居民接受 基督教的开始 , 罗斯的基督化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 基督教与多神教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 , 直至罗斯彻底基 督教化之后 , 多神教的某些影响和习俗依然保留下来 , 多种 教在俄罗斯的影响经久不衰 , 并且把自己的崇拜 、 祭祀仪 式 、 风俗习惯渗透到东正教中 , 与东正教的崇拜仪式 、 祭礼 仪式融为一体 , 从而形成了俄罗斯独具一格的宗教 。 对古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来说 , 对信仰的选择和认识 并不仅仅是个人宗教上的需要 , 更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 。 他选择了东正教 , 是因为古罗斯国家与拜占庭的政治 、 经济 和文化有密切联系 。 基里尔字母 — — — 根据希腊字母创造的 斯拉夫字母对基督教的传播和文化教育在古罗斯的普及都 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令弗拉基米尔大公欣赏的还有东正 教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 教 权与政权紧密相连 , 教会和修道院以及教会学校成为服务 于国家的工具 。 加之东正教用斯拉夫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 式 , 使东正教斯拉夫化 。 其次 , 当时的基辅罗斯封建关系已经形成 , 正力图用各 种方式和手段加以发展和巩固 。 10 世纪末 , 随着自由农民 逐渐丧失独立地位 , 他们积累财富的机会随之减少 , 而根据 多神教教义的规定 , 教徒应努力积累财富 , 以便死后带到阴间继续享用 , 因为人在世间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他的不存在 , 而是表明他转到了阴间 , 而他在阴间的地位就是他离开人 世前最后时刻的地位 。这样 , 新兴的生产关系便与旧宗教 思想产生了矛盾 , 这显然不利于统治者的利益 。 再者 , 这也是受到当时罗斯所处的客观外部世界的环 境影响的结果 。 10 世纪末 , 罗斯周围已经是一个一神教国 家的世界 , 波兰于 966 年接受了基督 ( 天主 ) 教 , 捷克则更 早 , 东方是穆斯林诸国和拜占庭基督教帝国 。这一切加速 了罗斯一神教的进程 。 当然 , 不可否认这也与弗拉基米尔大公个人有关 。公 元 987 年 , 弗拉基米尔大公为娶拜占庭公主安娜为妻 , 接受 了拜占庭方面要求罗斯接受基督教的条件 , 这一方面是罗 斯大公旨在通过联姻的方式使罗斯跻身于当时的强国之 列 , 接受基督教是他实现外交目标的必要手段 ; 再者 , 他的 军队中有许多埃及基督教徒 , 他亦可因之而赢得他们的敬 重 。 另一方面 , 拜占庭皇帝为把罗斯变为自己的附庸 , 欲借 宗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正是这一切使得东正教最终成为 了罗斯的国教 。 罗斯受洗在俄罗斯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 它标志着 罗斯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 , 使代表着一种新的先进文 化的东正教开始进入了罗斯文化 。 信仰的统一促进了东斯 拉夫各部落的团结 , 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 “民族性” 和 “国 家性” 的意识开始萌芽 , 这大大促进了罗斯文化的发展 。 东 正教对罗斯的政治体制 、 民族性格 、 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 随着基辅都主教区的设立 , 拜占庭政教合一的体 制为罗斯所吸收 ; 教会受主教和王公的共同管辖 , 且王权高 于教权 。 建立伊始 , 罗斯教会就向子民宣传君权神授的思 想 。 按照基督教教义 , “君权神授” 强调王公的权力来自上 帝 , 任何人不可强行夺取 , 同时也要求王公向上帝和臣民负 责 , 违背上帝的旨意滥用权力就会受到惩罚 。 然而 , 罗斯教 会是在王公的倡议下建立的 , 并且依靠王公的什一税及馈 赠来维持日常活动 , 这种对王公的依附关系决定了罗斯教 会的职能只能是保护王权 。 历代统治者利用君权神授的思 想 , 使之成为奴役人民的武器 。东正教日益演变成专制制 度的精神支柱 , 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中俄国人民培养出了忠 君 , 忍耐 、 顺从的性格 , “拥护好沙皇” 才能成为历次农民战 争的口号 。 在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对上帝的虔敬 、 博爱 、 宽 容 、 随和 、 热爱和平占有相当的比重 , ( 后来具有民族主义色 彩的斯拉夫派将它称为 “真正的基督精神” , 认为正是它构 成了基督教美学的最本质的因素 ) , 可以说东正教的传入加 速了俄罗斯已经开始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俄罗斯统一国家 的形成 , 为新的封建专制国家提供了可靠的精神支柱 。 古罗斯盛行一夫多妻制 , 家庭关系紊乱 , 东正教使罗斯 人认识到一夫一妻是神圣的联盟 , 于是新的家庭关系取代 了原始的家庭关系 , 古罗斯人的道德伦理观念开始发生变 化 。 东正教反对当时在古罗斯存在的奴隶制 , 认为奴隶制 是一种道德上极不公正的现象 。 东正教还反对以人和牲畜 作祭品 , 多神教时期抢婚的习俗也逐渐消失 , 其节日和宗教 活动日渐成为罗斯人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 俄罗斯摆脱了野 蛮的习俗 。 东正教的文化 , 如教堂建筑 , 圣像绘制和宗教音 乐 , 促进了古罗斯的文化艺术和民族建筑风格的产生和形 成 。 罗斯的第一所学校 , 第一座图书馆 , 第一部法律汇编都 是在基督教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 同时 , 东正教的传入加强了罗斯与西欧那些已接受了 基督教国家的接触 , 增强了对西欧的了解 。 到 12 世纪莫斯 科公国兴起后 , 东正教已经被作为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旗帜 和象征 。 在俄罗斯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 东正教和教会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 功不可没 。 13 世纪初蒙古 ( 鞑靼人 ) 的入侵使教会蒙受损失 , 但正 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教会才得以摆脱对王公和谓彻的依附而 独立 。 在此之前 , 教会是依附于王公的附属机关 , 主教和修 道院长是根据王公 、 谓彻的推荐和需要而选定的 。鞑靼人 取消了谓彻 , 他们的宫廷比任何一个俄罗斯王公的宫廷都 强大 。 为了维持在俄的统治 , 他们借助于教会使俄国人民 相信 , 上帝是支持汗的 , 他们就是圣经上所说的那种由上帝 任命的当权者 。 为此他们保护教会 , 给教会种种特权 。于 是在教会和信奉异教的汗之间就建立起同盟国 , 实际上这 对教会更有利 。 因为鞑靼人的统治最终被推翻了 , 而教会 则利用汗的恩赐脱离了王公而获得独立 。同时 , 在罗斯人 民争取独立 、 反对鞑靼人的斗争中 , 教会站在罗斯人民这一 边 。 在长期的推翻异族统治 、 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中 , 正是 对东正教的信仰使俄罗斯人民凝为一体 , 产生了强大民族 的意识 。 随着经济联系的日趋密切 , 国家才得以实行政治 联合 , 从而奠定了民族统一大业的基础 。 库利科沃大战 、 佛 罗伦萨教会合并及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 , 进一步促进 了民族觉悟和国家觉悟的高涨 。尤其是佛罗伦萨教会合 并 , 导致了罗斯主教会于 1448 年未经君士坦丁堡牧首的首 肯而推举了自己的主教 , 使罗斯教会摆脱了对希腊教会的 依附 , 成为独立的教会 。这一切大大提高了教会在民众心 目中的地位 , 对俄罗斯人民有极大的号召力 , 从而将罗斯人 民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 。 罗斯受洗后 , 基督教作为罗斯社会的一种主导的宗教 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植根于 罗斯人的思想之中 。 尽管 , 在俄国社会的文明进程中 , 基督 教及其宗教意识逐渐失去了自己强大势力和地盘 , 但它对 俄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一直存在 。但是 , 宗教的本质作用是 消极的 。 东正教拘泥于教义 , 鄙视世俗领域 , 将自己的神 话 、 教义 、 仪式和戒律看得至高无上 , 并迫害那些不信教的 、 不顺从它的人 。 在 14 及 15 世纪 , 东正教及教会的势力最 为鼎盛 。 在这一时期它严重妨碍 、 禁锢了科学技术及人们 思想 、 精神的发展 ; 它将进步的生产技术视为异端 。 如认为 圣经是神圣的 , 只应由虔诚的教徒的纯洁的手抄写 , 而不能 由机器来翻印 , 因而不许印刷术在俄国广泛使用 。它要求 人们严格按教规行事 , 视一切违背教义的行为为邪恶 。它 设立道德警察 , 禁止人们与外国人接触 , 出国旅行等 , 严重 地制约了社会发展 , 使俄文化发展的步伐大大减慢 , 也成为 科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极其严重的障碍 。 进入 20 世纪后 , 东正教在俄罗斯历经坎坷 。 莫斯科的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命运无疑是近半个世纪东正教起伏的 最好写照 。 它于 1839 动工 , 历时 50 年方得以完成 。这座 被视为俄国东正教教会象征的大教堂倾注了俄国无数名工 巧匠的极大心血 , 金碧辉煌 、 美轮美奂 。然而 , 在反宗教的 狂热中 , 又于 1931 年 12 月 5 日被夷为平地 , 改做游泳池 。 直至 1995 年 , 为表示忏悔 、 赎罪 , 俄国政府又耗资 2 亿美元 在原址重建 。 苏联解体后 , 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 , 社会意识 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70 多年的精神信仰出现了危 机 。 价值观的失落和国内经济日趋恶化 , 使人们纷纷求助 于宗教的庇护 。 这一切推动了宗教的广泛传播 , 使得宗教 的势力蓬勃兴起 , 俄罗斯民族意识亦随之增强 , 东正教作为 俄罗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着一场复兴 。现 在 , 东正教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宗教派别 , 教徒人数达 7 千 万 , 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左右 。 教堂林立 , 宗教节日与庆典 活动通过新闻媒体频频在国内转播 。 俄罗斯弥漫着浓厚的 宗教气息 。 在俄罗斯经济恶化的今天 , 东正教的慈善活动 对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以极大的抚慰和帮助 。同时 , 人们研 究东正教在俄罗斯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以期从中发 现使俄罗斯摆脱困境的最佳途径 。当今的俄罗斯 , 有许多 人将希望寄托在教会身上 , 将它视为俄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之一 , 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慰藉 。这使东正教再次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 。 在俄罗斯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 东正教在保 护俄罗斯文化 、 哺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深深 地融入了俄国人民的生活 , 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催发 生命活力的不竭动力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