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统一意大利史 在意大利半岛上,罗马和它最早的同盟者居于中部,隔断了南意和北意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战略地位十分优越。在政治和军事上,罗马有早熟的政治体制,罗马是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兵员充足,能够承受比较大的伤亡,而且与之结盟的其他城市在战时也派军队襄助。罗马军人的素质比他们的许多对手要优越。罗马贵族对军事战术和战略十分重视。这些为罗马最终统一意大利奠定了客观基础。 罗马在地域上的扩张,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阶段,称霸拉丁同盟;第二阶段,扩张到整个意大利;第三阶段,对地中海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征服。本卷主要讲述了罗马扩张的前面两个阶段,另外简略描述了罗马在征服意大利过程中同希腊的皮鲁斯王以及迦太基较量的历史。大规模的决定性的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放在第三卷阐述。 壹,战事 第一阶段,称霸拉丁同盟 第一回合:制服埃特鲁斯坎人 王政末期,埃特鲁斯坎盛极一时,与迦太基人联合起来征服希腊人和意大利人,计划破产。不久亚细亚人开始联合迦太基攻打希腊和西西里,也遭失败,从此迦太基采取守势。这直接影响到埃特鲁斯坎人的海上霸权的没落。迦太基人和埃特鲁斯坎人不再称霸意大利的海域,由塔兰托人统治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马赛利亚人和叙拉古人统治第勒尼安海。 同时,意大利半岛上的拉丁人、萨谟奈人、叙拉古人开始攻击埃特鲁斯坎人,北下的异族凯尔特人越过阿尔卑斯山开始攻击埃特鲁斯坎人。罗马人第一次长时间的进攻从而试图消灭一个国家——埃特鲁斯坎人中的一部——维爱。凯尔特人从北方攻击埃特鲁斯坎人的另一部——美而彭。而因为埃特鲁斯坎城市同盟内部存在党争,其他部分见死不救导致这两座边疆重镇的沦陷,这是埃特鲁斯坎民族灭亡的开始。 自维爱和美而彭陷落之日这个民族的精力已经崩溃。埃特鲁斯坎人陆续失去坎佩尼亚领土和亚平宁山以北、基米尼森林以南的全部土地,持强权抱大志的时期一去不返。该民族的外部衰微与其内部腐败有密切关系,并且埃特鲁斯坎联盟约束松弛,不能为保卫国土把所有城联合起来。而在政治经济和道德方面毁灭它的,是内部反对氏族贵族独掌政权、反对垄断僧职的斗争。埃特鲁斯坎人以后想脱离罗马统治的很少几次机会是源于另一意大利民族萨莫奈人的游说。 第二回合:罗马城一度被凯尔特人攻陷 罗马军队大意杀害一凯尔特人军官,并在随后的外交斡旋中表现得妄自尊大眼光短浅,最终激怒凯尔特人。七万凯尔特军队向罗马进攻。罗马军队作战时仍骄傲而鲁莽,最后惨败。战后三日凯尔特人进入罗马,获得罗马的赎款,纵火焚城后撤离。凯尔特人这样轻易把胜利卖掉,即卖了胜利,便失去胜利。 这场罗马人自招的战争是拉丁姆与罗马的团结更为密切。罗马与埃特鲁斯坎的战争是互相制约影响的两个政权间的冲突,而凯尔特人与罗马人的战争则犹如天灾,有机体遭天灾之后只要没有灭亡,即刻恢复它的平衡。随后这些外族的一些远征的主要结果是使外国人日益视罗马人为意大利文明民族抗御蛮族进攻的长城,罗马人也日益以此自命,这对于促进其日后建立世界帝国有出乎寻常的助力。 第三回合:拉丁联盟征服意大利非拉丁的弱小民族 罗马对拉丁姆的霸权开始基于罗马与拉丁联盟在权利上的完全平等。不过这种一方面为统一国,另一方面为邦联的关系实际上就包含霸权的因素。但平等的条款在共和时期逐渐变得不利于同盟,罗马的霸权进一步得到发展,决定宣战和缔约之权最终必归罗马,战争的实利甚至在早年也已归罗马。拉丁联盟属下各邦仿罗马执政官制改变其组织,应用独特的同僚制原则和相似的宪法改革。又逢埃特鲁斯坎人经常来袭,拉丁民族深受这些事实影响而坚守已经形成的团结方式,继续承认罗马的统治权,甚至对扩大霸权一事予以忍受。这个长期团结的民族能向四面八方扩张其势力,对意大利半岛上其他相对较弱的民族发动了战争。 萨宾人很少参加其他族的反抗,埃奎人和沃尔锡克人的抵抗却较激烈和持久。鲁图尔人很早就屈服。在此之后,意大利只剩下拉丁人和萨谟奈人两只相对强大的民族。 第四回合:罗马征服拉丁同盟 罗马人、拉丁人和赫尼克人的同盟对于埃特鲁斯坎人、埃奎人、沃尔斯克人和鲁图尔人所获得的胜利越大,他们就越难取得内部的和谐。因为这是罗马霸权发展的必然结果,罗马的处事不公引起厌恶。同盟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公敌已平,不再需要对方时一方不再宽容,另一方也不再信赖。近因是凯尔特人攻陷罗马城,彭丁的最终占领和土地的瓜分。 罗马与赫尼克的战争较激烈,罗马人获得胜利。公元前385年,罗马与拉丁联盟、赫尼克联盟重订条约,危机告终。两联盟又服从罗马霸权,罗马势力大有进展。联盟之内非常开放,各城市有很大的行动自由。拉丁民社章程向与罗马宪法完全同化方向改革。罗马加紧其霸权的束缚,使拉丁一切城市处于从属状态,实际成为罗马的臣民。 公元前348年,迦太基与罗马签订条约,允不加害罗马属下的拉丁人,但拉丁城市中如果有一个叛离罗马同盟的,迦太基便可向它进攻,征服后依约不毁灭它而把它交给罗马人。这是我们看到了罗马用何种手段来维系、束缚它的属国。这也使愤恨罗马的心情盛行于拉丁人中。拉丁同盟曾拒绝派援兵援助罗马,而在罗马与萨谟奈人战争时期,拉丁城市甚至趁机对罗马宣战,罗马大胜拉丁人和坎佩尼亚人的联军,拉丁城市或立约投降或遭攻陷,拉丁同盟解散,罗马对各拉丁城作了分别处理,彻底征服了拉丁同盟。 第二阶段:对意大利的征服 第五回合:与萨谟奈人的战争 萨谟奈民族久据阿普利亚平原与坎佩尼亚平原之间并控制着两个平原的丘陵地。当维爱和彭丁落入罗马人之手时,下意大利除了几个孤立的希腊殖民城市和一些沿海地带外,全为萨谟奈部众据有。意大利最强大的两个民族罗马和萨谟奈,后者的武功似乎更加广阔辉煌。但是特征不同:拉丁姆以罗马为固定中心城市,权威向四处缓缓展开但每一步都必定脚跟,创立罗马式的设防城市并把征服的土地罗马化。萨谟奈没有主导城市没有征战方针。他们各城市的兴起不能增强整个联盟的实力,各部落占地广却无意据为己有。而且不能抵抗希腊文化的危险魔力,尤其是坎佩尼亚的贵族阶层,在本民族的地位远不及罗马贵族在拉丁人中的地位。萨谟奈民族散居各地,意见纷歧,萨姆尼乌姆本部与萨谟奈其他城市和部落完全分离。而罗马可以任意支配全拉丁的力量。 罗马在与萨谟奈人的战争中取得优势也因为平原萨谟奈人与山地萨谟奈人的不和。罗马与萨姆尼乌姆订立协约,然后击败拉丁人和坎佩尼亚人的联军,而萨谟奈人并未用时事所需的应有力量阻止罗马武功的新前程。萨谟奈联盟坐待罗马人对坎佩尼亚征服的完成,然后才对此做出认真地反对,一部分原因在于萨谟奈民族与希腊人同时存在不和,一部分原因在于萨谟奈联盟遵循的政策软弱无力和轻率混乱所致。 第六回合:两次萨谟奈战争,征服意大利 此时拉丁联盟已经土崩瓦解,坎佩尼亚地区为罗马人所有,意大利第二大城沦为罗马属地。罗马跻身于强国地位,半岛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动摇它的势力,一切民族都有为它所奴役的危险。这些民族若非有明达的见识、勇敢的胆量和牺牲自己精神联合起来,不可能是罗马的敌手。埃特鲁斯坎人的势力已经沦亡,各希腊共和国已经衰微,所以在这一回合中罗马人最大的敌手依旧是萨谟奈人。萨谟奈联盟为意大利仅次于罗马的最强大势力,也同时最密切和最直接的受到罗马侵略的威胁。另外希腊人控制的塔兰托和卢卡尼亚人是萨谟奈人有力的帮手,虽然希腊人和卢卡尼亚人之间有百年的深仇。这场战争的主角便是:罗马人对抗萨谟奈、塔兰托、卢卡尼亚联盟。 经过拿波里战役,罗马人胜了第一场,又利用塔兰托与卢卡尼亚的矛盾,使罗马人与卢卡尼亚结成联盟,进而倾全力进攻萨姆尼乌姆。其间罗马人在考狄姆遭遇伏击,罗马将军订立的投降条约后来被罗马元老院食言推翻,双方愤怒有加于前,罗马人袭击萨姆尼乌姆本土,在与萨谟奈人的一系列交战中逐渐取得主动,罗马人的用意渐趋完善,他们的目的在征服意大利,罗马的堡垒和道路交织如网,把意大利笼络其中,一年比一年更加紧密,萨谟奈人已两面被罗马人包围,他们以弱敌强单独与罗马战斗历十五年之久。 而塔兰托人在此决定命运的时刻,因为其政体和人民的性格,无理性又缺乏荣誉心,有儿戏的态度对待此事,始终不对罗马宣战。在罗马与萨姆尼乌姆的长期战争中塔兰托始终袖手旁观,最后罗马人与塔兰托定了合约。而埃特鲁斯坎人此时对罗马发难,使情况有所扭转。但是经历了瓦狄莫尼湖之战,使埃特鲁斯坎人的抵抗瓦解。萨谟奈联盟倾其最后余力与罗马人决一死战,罗马取胜。萨谟奈的斗争日益无望。翁布里人、马尔赛人、佩里尼人、赫尼克人帮助萨谟奈人,但一一被罗马人征服。最后,萨谟奈人、卢卡尼亚人等都与罗马签订合约。第一次萨谟奈战争结束。 罗马对于萨谟奈人、塔兰托人等较远的民族给的条件极为宽和,这出于高瞻远瞩的盘算。首先不强迫意大利南部立即承认罗马的主权,而是先要征服意大利中部。把意大利南北两部人民分开,使他们成为两个在军事上彼此隔绝、不能直接接触的集团。 萨谟奈联盟感到和平的毒害尤甚于战争,他们于公元前298年重新战斗。萨谟奈人这次倾其全力先攻击卢卡尼亚人,随后试图联合全意大利以抗罗马,阻止埃特鲁斯坎与罗马单独和解。在决战中罗马人付出高昂的代价取得胜利,联盟军队和联盟本身瓦解,只有萨谟奈人以自由人的勇气准备绝望的反抗。第二次萨谟奈战争后,罗马已经不仅仅是半岛上的第一个强国,而且是半岛上的主宰国,罗马的范围扩张到几乎整个意大利。在更大的各民族竞赛舞台上,迦太基、马其顿和罗马此时也开始准备最后决一胜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