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0~公元337 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全名Gaius 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是罗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他信仰基督教并制订出鼓励该教发展的许多政策,使基督教从一个受迫害的宗教转变为在欧洲 ![]() 1、 废除“四帝共治”; 2、 划分全国为四大行政区,行省、军政改革; 3、 迁都君士坦丁堡; 4、 “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 君士坦丁约于280年出生在南斯拉夫的内苏斯镇(今日的尼什)。他父亲是一位部队的高级将领。君士坦丁在戴克里先皇帝的宫廷所在地尼考米迪亚度过少年时期。 戴克里先305年让位,君士坦丁的父亲君士坦子就成了罗马帝国西半部的君主。君士坦子翌年去世,他的军队要求君士坦丁当皇帝,但是另一些将领反对这一要求,因而爆发了一系列的国内战争。战争一直到312年君士坦丁在罗马附近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击败他的最后一个劲敌马克森提时才告结束。 君士坦丁成了罗马帝国西半部名正言顺的统治者,但是东半部却是由另一位将军李锡尼统治着。323年君士坦丁主动出击,打败了李锡尼。他从那时起到337年逝世时一直都是罗马帝国唯一的君主。 君士坦丁究竟何时开始信奉基督教我们不得而知。最通常的一种说法是在米尔维安大桥战役的前夕,君士坦丁看到天空上闪耀着十字架样的火舌与这样的话:“这是你克敌的迹象。”不管君士坦丁怎样或何时成为基督信徒的,他总是非常热衷于基督教的发展。他最早期的行动之一就是颁布《米兰敕令》,根据这部敕令,基督教成为一种合法的、自由的宗教。敕令还要求归还先前迫害时期没收的基督教教会的财产,规定星期天为礼拜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