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欧洲中世纪城市:资本主义的胚胎(上)(20030929)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一、引言
     为什么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出来,而在中国的产生——比如明清时期——就那么难呢?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初胚胎,是中世纪欧洲的工商业城市,所以韦伯说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中国没有中世纪欧洲的那种具有独立性的工商业城市;但是,为什么古代中国就不能出现独立性的工商业城市呢?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只所以没有出现,是因为古代中国的官僚政治;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中世纪欧洲的国王贵族们在专制方面一点不比中国的官僚们逊色。还有学者认为,是基督教和儒家学说的内容不同,导致了资本主义容易在欧洲产生;而本书后面会谈到,在对待工商业发展上,传统基督教和儒家是立场一致的,否则,就不需要对传统基督教进行宗教改革了。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把社会上的人才都吸引到官场里去了;但是,中世纪欧洲的读书人也并没有去经商,而是去当教士了。还有学者认为,是中世纪国王贵族之间的契约关系,使得后来商品经济的契约关系容易得到确立;但是,我们看到,那种契约关系只是当时松散而又不相上下的各政治势力之间的一种约定和妥协,和商品经济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国王贵族们还经常破坏自己和资本家们达成的契约关系,比如我们后面将要谈到的富格尔家族的破产。还有学者认为,欧洲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欧洲出现了一个市民阶层;但是,为什么欧洲就能出现市民阶层,而中国古代就不能呢?
     为什么资本主义能从中世纪欧洲生长出来?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将力图说明,欧洲封建时代的政治状况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这段历史。可以说,今日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状况的不同,正植根于这段历史。
     资本主义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形态,在欧洲中世纪,这种形态是在城市里孕育生长的。因此,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那时的城市。今天欧洲的资本主义,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成人了;但是,任何成人的最初形态都是一颗精子和一颗卵子结合,并在母体的子宫上着床。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端,就是资本主义这个“成人”的最初形态——一颗精子,和母体里的卵子结合并着床的过程。
     这里包含着两个问题,第一是这一胚胎的性状,第二是这一胚胎如何长大。本文只谈第一个问题。
     在农业文明阶段,城市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无论是古代埃及、波斯、罗马帝国、古代中国,都有着城市的存在。但是,那些城市一般都是政治中心,是皇帝、国王乃至“省长”“县长”的所在地,并以这种政治中心的性质为依托,出现和聚积了一些手工业和商业。但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只有少数几个城市,比如罗马城、巴黎、伦敦,属于这种性质;而大多数欧洲中世纪的城市,首先是为了生长、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一运动的发端,是在11世纪。
     汤普逊说:“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前所未知的一个新社会集团,即市民阶级或资产阶级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财富的方式开始流行,商业和工业所能产生的财富是注定要远超过于农民组织和农业所能生产的财富。”1约翰•麦克论述道:“欧洲在混乱的10世纪后的复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市和一个生意和商业阶层的出现和发展。这一发展,为欧洲从一种乡村的农业社会演化到一种城市的工业化社会,奠定了基础;而且,这一演化后来还具有了全球化的意义。”2
     正如农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的居住地,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是从事工商业生产的人的居住地。就经济意义上说,这些人被称为商人、工人、资本家,以和农村里的农民、地主相对;就政治意义上说,这些人被称为“市民”,以和农村里的“村民”相对。就社会学意义上说,这些人结成的是“市民社会”,以和农村里的“乡土社会”相对。
     今天中国的学者,往往把“市民社会”和“国家”相对,但事实上,“国家”有两种。从罗马时代开始,国家就已经在欧洲出现了,一直持续到中世纪;但那时欧洲的国家,在性质上,是和今天欧洲的民主国家十分不同的。前者我叫做“农业文明的国家”(也就是“坐寇”);后者我叫做“工商业文明的国家”。
     “农业文明的国家”只有在“乡土社会”中才能建立,因为“坐寇”只有在农业社会中才能得逞;同样,“工商业文明的国家”也只有在“市民社会”充分发展后才能建立,因为市民社会以自己强大的组织性力量,把国家机器的行为限定在为市民社会服务的范围内;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明确地体现了这一“限定”。
     然而,在“农业文明的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虽然也不乏相互利用、相互妥协,但归根到底不是一路人,会出现两种局面:其一,“农业文明的国家”控制住“市民社会”,令它所包含的人际关系不能充分发展,这在欧洲就是罗马帝国的情况;其二,“市民社会”以其所要求和代表的人际关系,去改造“农业文明的国家”,令其转变性质,转变成“工商业文明的国家”。这在欧洲,就是从11世纪开始一直到20世纪的情况。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居民,在开始时可没想着去进行什么社会形态的变革,他们那时仅仅是追求经济意义上的目标,他们只想在城市里找一碗饭吃。
     二、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端
     罗马帝国在欧洲各地留下了许多“军城”,也就是罗马帝国派驻到各地的军队的驻扎地,在这些驻扎地周围形成了一些人群的聚居,而一旦罗马帝国灭亡,这些“军城”也就消亡了,只留下城墙和一些房屋。而罗马帝国中的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基本位于意大利,比如威尼斯、米兰、热那亚等。所以,总体来说,在除意大利之外的欧洲大地上,从中世纪开始,以工商业生产而聚居形成的城市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各个国王贵族主教所居住的城堡和庄园,他们是农业社会的各个政治或宗教中心。
     另外,在罗马帝国时期,因为存在着统一与和平,所以道路、商品交换和货币体制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几百年战乱,使得欧洲各地道路毁坏严重,商品交换衰落萎缩,货币使用严重下降。总之,中世纪开始后的欧洲,除意大利外,是完全的自然经济,商品交换的成分只占极低的比例。每个庄园的生产生活——无论是农产品还是手工产品——都是自给自足的。它们既不需要到庄园之外去买东西,就是想买也买不到;也不想生产产品到庄园之外去卖,就是想卖也卖不出去。
     因此,那时的绝大多数欧洲人,能当一位隶农就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这样就可以有一块地种,从而糊口度日了;而且生活也比较安定,有保障。
     但是,总会有一些人没有地。他们或者是因为在饥荒或战争期间离开故乡谋生,或者是因为庄园不能再提供他们土地。子女过多的农民,他们的次子、幼子往往被迫离开父亲。他们或者等待领主租给他们新的土地,或者去开垦荒地,或者去打零工,或者做雇佣军帮人打仗,或者去做商人或手艺人。
     约翰•麦克说:“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这个新阶层就是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来自农民。他们或者是大家庭中没有继承到土地的次子们,或者是被战争或饥荒从土地上赶出来,去寻找新的生存机会的人,或者是充满冒险精神、喜欢新生活的人。”3单从他们和当时的社会体制的关系说,他们有点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一批个体户。
     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离开庄园后,以做一些手工制品为生,出售给附近的居民们。另一部分人则从事商业。他们驾驶船只,利用河流特别是海洋进行短途的或长途的贩运,而陆路贩运则因为道路系统太差而发展缓慢。他们贩运的商品包括粮食,特别在一个地方发生饥荒的时候,他们能迅速从其他地方运来粮食,这时饥荒之地的人们会愿意拿出很多财物交换粮食;还包括香料、葡萄酒等奢侈品。再以后,品种就越来越多,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这些人在生产生活上脱离了当时经济生活的主体——庄园。他们必须形成自己的聚居之地。这一般有两种情况。
     其一,依傍贵族领主所居住的城堡、或者教堂和修道院而建。那里是人们的政治或宗教中心,来往人流就多。而且那里有城墙和骑士守卫,一旦有外人进攻,可以进入城堡躲避。当然,领主和主教们是不会让他们在城堡内居住的,于是他们就在城墙外不远处定居下来,形成工商业社区。比如伯爵鲍尔文的城堡建在一条小河旁,城堡有一座桥伸到对岸,在对岸的桥头处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居住区,居住者都是小贩、手艺人;还有开旅店的、开酒馆的,以供应到伯爵处办理事务的人的需要。人们把这个居住区称作“桥”。这个居住区逐渐发展,越来越大,几百年后成为了一座大城市,那就是今天的布鲁日(Brudge),brudge就是bridge,就是“桥”。
     其二,在十字路口、水陆码头、交通中心等交通要道上形成、兴起。在这些地方,慢慢有农夫、手工业者及其他人等,沿道路修建房屋店铺,夹道的房屋为来往商旅行人提供饮食住宿等相应的服务,于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手工业和商业的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集市也随之出现。
     而一旦形成了一个手工业和商业的社区,其居民们为了自身的防御需要,就会建造城墙以保卫自己。于是,这些商人和手工业者们也就有了自己的城堡,也就是城市,他们由此而被称为“堡民”。城堡是bourg,“堡民”就是bourgeois。今天我们已经不把bourgeois译成“堡民”了,而是译成“资产阶级,生意人,中产阶级,布尔乔亚。” Bourgeois这个词含义的变化,反映的是历史的演进。
     这样,在欧洲中世纪,城市出现了,工商业出现了,市民出现了。工商业者们开始用自己的劳动,把原来互不往来、互相隔绝的一个个庄园里的人们,在经济上联系起来。大部分城市的居民,其经济触角只伸到周边地区;但有少数城市,其经济触角伸得很远,遍及全欧洲。
     如果说欧洲中世纪最初的那批工商业者基本上是出于无奈才从事这一职业的,到后来工商业有了一定发展以后,不仅大部分无地的流浪汉们被吸引到城市中,而且庄园里的一些隶农也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他们不愿再在领主手下打工,而愿意去城市里,为从事工商业的雇主们打工,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自己也成了老板。
     从10世纪开始,欧洲的城市人口在逐渐地增加着,但其规模无法和今天的城市相比;到15世纪,最大的几个城市(主要在意大利),人口为5万人至10万人;2万人以上就可称为大城市了,比如纽伦堡和布鲁塞尔;大多数城市的居民为5千人至1万人,比如法兰克福、巴塞尔。
     三、工商业在中世纪欧洲的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工商业者们,为了自己和家庭的生存,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乃至为了荣誉和地位,一点点地经营发展着自己的事业。他们在欧洲各地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可以把本小节的内容,看作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最初发展,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社会这个母体中的最初胚胎。这个胚胎凭借着自己的发展、利用着母体里有利于自己的因素,慢慢地长大,逐渐地成形。
     意大利是当时欧洲商业最发达的地区,而其中最发达的城市则是水城威尼斯。而热那亚、米兰、比萨等也都不遑多让。十字军东征虽然在征服东方的土地上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但却使意大利诸商业城市在军事上控制了地中海,从而使它们能够在欧亚非之间进行着广泛的商业活动;并且在11世纪时,把商业活动逐步扩展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地区。这样,意大利商业城市所进行的海运商业,就逐步向欧洲内陆渗透,并和欧洲其他的商业中心来往密切,形成遍及欧洲的商业网络。
     在今天的比利时、荷兰等地,出现了另一个欧洲的商业发达地区。其中,位于今天比利时的法兰德斯迅速脱颖而出,名声响遍全欧洲;因为,它那里制造的毛纺织品实在是太出色了。全欧洲的人都想得到一块法兰德斯出产的毛毯。由于对它的毛纺织品的需求如此之大,所以在12世纪时,整个法兰德斯成了一个纺织匠和漂染匠的国家。同时,它还必须从外国、特别是英国进口羊毛作原料。其实欧洲许多地方都出产羊毛,但英国的羊毛质地最好,这在后来就导致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随着商业的发展,集市在欧洲越来越多。集市是商人们定期集会的场所,是商品交易的中心,特别是批发交易的中心。最出名的集市是法国的香宾集市。来自欧洲各地的商人们汇聚在此,带来了各自的商品,也带来了各自的货币,以至香宾集市被称为“欧洲的货币市场”;商人们在这里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复杂的交易。交易导致了信用机构的出现,导致了汇票的出现。
     在今天的德国以及北欧地区,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商业城市,它们把北欧和中欧、东欧在商业上联系起来。这几十个商业城市还结成同盟,即著名的“汉撒同盟”。它们经营的是各地的农产品,比如普鲁士的小麦、俄罗斯的羊毛与蜂蜜、北欧的干鱼和腌青鱼、法国的葡萄酒。
     英国一直到14世纪,还是一个农业国家,除了伦敦港自11世纪以来就不断地为欧洲大陆的商人利用外,英格兰的一切城市都满足于只生产自己市民与附近居民所需要的东西。唯一的例外就是羊毛。大量优质羊毛供应给法兰德斯,而且羊毛贸易也构成了英国国王收入的大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