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格拉底眼中的美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出生于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当时雅典正处于鼎盛时期,科学、文艺学等都得到相当的发展。出身殷实之家的苏格拉底,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与古希腊浓郁的学术氛围,以及其对知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在知识面前谦虚的态度,使苏格拉底被称为“史上最博学的哲学家”。他贯穿一生的爱知精神表现在他对问题的一再追问、于辩论中见真理、应用“产婆术”使人们获得知识。当论述到美的问题时,苏格拉底眼中的美也是从与人们多次的辩论中催生出来并使周围人对他的看法认同。 关于苏格拉底眼中的美,可以从大量有关他的对话录中体会出来。首先,苏格拉底认为,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如:色诺芬著的《回忆苏格拉底》中他的话“……对它们所适合的东西来说,都是既美而又好的,而对于它们所不适合的东西,则是既丑而又不好的。”同时,也举了粪筐与金盾牌的例子,不同的事物,由于各自的用处不同,因而,当面临同一种需要时便可以分辨出两种事物的美丑;而引用他的一句“同一事物是既美而又丑的”以及他在谈论中对粪筐的认同和对金盾牌的质疑态度,我们可以理解为:金盾牌相比普通战场上的盾牌,外表美,但就其功用来说,金盾牌便成为不适合的东西就是丑的事物了;其次,苏格拉底认为,美在于秩序与和谐。引用色诺芬《经济论》中苏格拉底的话“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安放整齐,都能有一种美”秩序产生和谐,和谐便是美;再次,他以绝对的态度来阐述他的“功用说”与美的关系,“有用的东西,对于它所有用的任何事来说,就是美的”这个观点涵盖了第一个观点,进一步阐述美的相对性,也把“功用说”放到事物中作为评价事物美与丑的标准;最后,极为推崇农业生产的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发挥其功用热爱劳动才能使其变美。他认为农业生产能“锻炼出最好的公民和最忠实于社会的人”,且认为农业生产另一作用是“能在最大程度上使身体健美”,可以认为这个观点的提出是由他当时的社会身份决定的,但同时更能体现他对人的评价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在于人是否发挥了他的功用。 而在善的问题上,苏格拉底往往用有益与有害跟善相联系。他认为:对于任何人有益的东西就是善,也认为:对某些人有益的东西有时候对另一些人却是有害的不能称作善。事物是否适用于某一目的以及事物的有益与有害,两种不同的概念都是同出一澈的,因而,由于苏格拉底强调“功用说”,他眼中美和善的标准都相同,由此可以看出,他是强调美善相等的,就如他说“每一件东西对于它的目的服务得很好,就是善和美的,服务得不好,则是恶和丑的”。最后,他既强调美的相对,也强调善的相对,他认为美、善是相对的,正如没有对一切都是有益的善,也没有对一切都是美好的美。 就如孟子的“人性本善”一样,苏格拉底认为真、善、美本来就存在,并建立在精神的普遍性上。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具备真、善、美,每个人都是向往美好的东西,但不同在于每个人获得好的事物能力不同以及辨善的眼光清晰与否。 这种对真、善、美的追求,对高贵事物的向往和获得的能力,就是苏格拉底定义的美德。从有关苏格拉底的对话录中的例子,如:苏格拉底曾明确地指出“罪恶的根源出自无知”,“美德就是知识”这些例子可以判定,苏格拉底认为获得美的能力就是美德,人们之所以不能正确判定善与恶的本性在于无知。同时,他认为人们都是向往善的,没有人甘愿作恶,之所以有罪恶是因为愚昧,如他所言“行恶之人只是对美德的估计错误,而不是心甘情愿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始终推崇知识,要求人们获得知识,获得理性的行为,思考和培养理性,从而培养美德。他认为人们具备了美德就可以明辨美丑、善恶,就不会有罪恶。我认为,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极力推崇和在古希腊当时对理性的崇尚,是有其可取之处,强调了知识对人们的作用,有助于帮助人们去除遮蔽从而正确地认识真理。同时,在定义美与善中,苏格拉底强调功用,不能说是他对知识的绝对依赖,他认为功用本来就是每种事物所具有的,不会因为人们知识的多寡,判断不同而发生改变。他对知识的极力推崇是建立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上的,他的“功用说”与爱知不在同一个领域。可以说,苏格拉底既强调事物的客观属性也强调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肯定了理性的能动作用。 苏格拉底对美与善的定义传承且发展了先前两位哲人的美学观并对他们的观点加以发展并圆满。赫拉克利特,被称为哲学相对论的创始人,他强调事物是运动的。同时,他认为任何具体的美都是相对的,是在对比中看出美的,也认为美的本质在于和谐。而另一位哲人,德谟克利特强调美的内在,如:他的观点“一篇美好的言辞不能够抹杀丑的东西”,他认为美是相对的,主要是内容的美,形式是次要的。德谟克利特把美与事物的内在物质相联系启发了苏格拉底,他既传承了先前两位哲学家美的相对性。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知识、强调了理性,从而从源头上解释了美丑与善恶,也启发了柏拉图理式说的提出,苏格拉底对美的诠释对后世的文艺影响深远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