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猿人是怎样点燃文明之火的(2005021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一个名叫燧人氏的原始人,发明了一种“堆木造火,钻燧(木)取火”的方法,即利用天然的洞穴,或者是利用石块、沙土人工建造的洞穴,在其中填满某些易于燃烧的木头和柴草,然后将洞口表面用石块、沙土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封闭,经过一段时间,洞穴内的木头就会缓慢的自燃起来。
    〖文章正文〗
    在人类的演化史上,火的使用堪称是一个具有划物种意义的进步,并因此导致哺乳动物纲的灵长目中人科、人属的诞生。虽然自火的使用之后人类又继续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但这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只能称之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而不能称之为具有划物种意义的进步。那么,远古时代的猿人是怎样开始使用上了火的呢?
    众所周知,远古时代的许多猿人常常生活在洞穴中,在有植物果实的季节,它们以采摘来的植物果实作为主要食物,而在植物凋零的季节,则以狩猎获得的食物为生。由于许多猿人群体常年在洞穴中和洞穴的附近作相对固定的定居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将大量采摘来的植物和猎获的动物携带回自己的洞穴中食用,同时还会携带回大量的用于铺窝的柴草,其中一些不能食用的植物果实的碎壳、树枝、树叶,以及动物的碎骨头、皮毛和更换下来的铺窝柴草等生活垃圾,会被集中堆积在每个洞穴内或者洞穴外附近的某处,经过多年的积累,堆积在每个洞穴内或者洞穴外的生活垃圾就会形成一个个体积甚为可观的大垃圾堆,这些堆积如山的大垃圾堆,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大量堆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在室温时进行迟缓的氧化,氧化发生的热不易发散,使温度逐渐升高,氧化加快,最终将会引发垃圾堆内可燃物的自燃。而由垃圾堆中动物骨殖分解出来的磷化氢,也有可能在垃圾堆上方自动燃烧发光。
    垃圾堆中可燃物的自燃导致垃圾堆中经常缓缓冒出烟来,偶尔还会有火苗出现,然后火苗又逐渐熄灭。针对身边出现的这种少见的奇怪现象,某些猿人基于好奇心,会小心翼翼的走到燃烧着火苗的垃圾堆旁边去察看,于是,从猿到人的具有划物种意义的一步,就这样迈出了。
    由于洞穴中和洞穴附近垃圾堆的反复自燃,必然导致大批猿人开始反复接触燃烧着的火。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猿人会逐渐发现火具有温暖身体的作用,如果向火中添加树枝、树叶,火苗就会加大,如果向火中扔进石块、沙土,火苗就会变小甚至熄灭,如果垃圾堆仅仅处于冒烟状态,扒开覆盖的杂物,就会让火苗燃烧起来。从此之后,每当寒冷的季节,猿人就会有意识的走近自燃的垃圾堆,设法让垃圾堆的火处于燃烧状态,并一边向火中添加树枝、树叶,一边利用火来取暖,由此使得猿人开始了有目的的用火,人类也从此诞生了。
    远古时代曾经堆积在每个猿人居住的洞穴外的曾经自燃过的垃圾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但是,如果自燃过的垃圾堆是在猿人居住的洞穴内,就有可能保留下当年可燃物自燃造成的灰烬层。例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的洞穴中,就发现有很厚的灰烬层,并且其中埋有大量被火烧过的烧骨。这表明当年堆积在北京猿人洞穴中的可燃物是非常多的,所以能够在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中留下很厚的灰烬层。考古工作者还发现灰烬层中埋有大量的被火烧过的烧骨,这有可能是垃圾堆中曾经被北京猿人遗弃进去了大量动物的骨头。至于北京猿人是否曾经用火来烧烤食物,笔者以为,如果没有在远离灰烬层的地方也发现动物的烧骨,就不能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
    笔者认为,在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中留下的灰烬层,有可能是当年垃圾堆中可燃物自燃造成的,因为在洞穴中燃烧树枝、树叶会产生大量令人窒息的烟雾,因此,北京猿人不大可能会在洞穴深处烧烤食物或点火取暖。此外,即使由于洞穴的特殊构造允许北京猿人在洞穴中烧烤食物或点火取暖,洞穴中的灰烬层也不应该很厚,因为洞穴中的空间通常非常有限,北京猿人必须要陆陆续续将灰烬清理出洞穴,才能确保洞穴中有限的空间能够被充分利用,除非该洞穴不是用来居住的,而仅仅是北京猿人用来保存火种和烧烤食物的“燧”洞。
    显然,仅仅依赖生活垃圾堆的自燃是很难保证及时得到火种的。根据我国的《淮南子·本经训》等文献中记载:燧人氏“钻燧取火,教人熟食。”据此推断,一个名叫燧人氏的原始人,受到垃圾堆自燃现象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堆木造火,钻燧(木)取火”的方法,即利用天然的洞穴,或者是利用人工建造的洞穴,在其中填满某些易于燃烧的木头和柴草,然后用石块、沙土将洞口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适当的保温封闭,经过一段时间,洞穴内的木头和柴草就会缓慢的自燃起来,为了纪念燧人氏的这一伟大发明,原始人将这种由人工填满易燃木头和柴草、用来制造火种的洞穴称之为“燧”。自从有了“燧”,每当原始人正在使用的火种不慎熄灭、需要新的火种时,原始人就会察看一下自己建造的一些“燧”是否已经处于自燃状态。如果某处的“燧”处于自燃状态,原始人就会“钻燧(木)取火”,也就是搬开封堵着“燧”的石块、沙土,移出外面尚未燃烧的木头和柴草,钻到洞穴内的木头和柴草堆里面寻找处于燃烧状态的木头和柴草,然后取出来作为火种使用。取火完毕后,再将移出的木头和柴草放回“燧”内,将“燧”的洞口重新按一定方法封闭起来,以便日后继续使用。
    到了后来,随着燧人氏发明的“堆木造火,钻燧(木)取火”的方法被不断推广开来,原始人用火的火源开始有了相对可靠的保证,人类从此也逐渐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了吃熟食的时代。
    有学者认为,猿人是从自然界中的雷电引发的自然火得到了原始的火种,并因此最终学会了用火,这种假设不能说完全不成立。但是,基于原始森林中的百年老树比比皆是,表明自然界中由雷电引发的自然火非常罕见,我们据此可以推断,对于某个方圆几十公里的固定区域,雷电重复引发自然火的发生几率大约是几十年至几百年一次。假如猿人仅仅依赖雷电引发的自然火得到火种,则一旦保存的火种不慎熄灭,猿人就有可能在几十年至几百年间都无法得到新的火种,如此漫长的岁月断层势必会使猿人彻底忘掉当初是怎样用火的。因此,猿人不大可能是依赖雷电引发的自然火得到火种的。而猿人洞穴内或附近的生活垃圾堆的反复自燃产生的火源,则是一个相对易于调整和控制的火源,从而可以给猿人提供一个长期学习和掌握怎样用火的场所。
    不知道是基于何种动物试验,有人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都有怕火的本能。但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根本不了解的事物,包括猿人在内的一些智力较高的动物,出于小心谨慎的本能,有可能会试图与其维持一种具有安全感的接触状态,一般不至于立即开始害怕。例如,每个第一次见到火的小孩,并没有被火吓的丧魂落魄、放声大哭,每个第一次见到火的小猫、小狗,也不会被火吓的惊慌失措、立即转身逃窜。如果某只动物从来都没有受到过火的伤害,甚至从未以任何方式接触过火,又为何会无缘无故的害怕火呢?事实上,只有当某一事物给人或动物造成了伤害,人或动物才会害怕该事物。因此,远古时代那些没有接触过火的猿人,是不应该怕火的。
    2005年1月22日修改于北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