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龙晓添]丧礼知识传统的当代民俗实践——以湖南湘乡礼生“喊礼”为例(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 龙晓添 参加讨论

    无论是“知识”研究传统,还是“地方性知识”的研究视角,都在研究理论上为丧礼知识传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供使用的理论支撑。首先,“知识”的系统研究有一条清晰的脉络,虽然“丧礼知识传统”只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受文化传统、地域所限定了的知识,但是其基本的特征、属性依然是在知识的范畴之内的。其次,基于田野调查的丧礼知识研究,又必然要思考丧礼知识作为“地方性知识”层面的问题。这些丧礼知识的具体传承(文本、口头)和现在的礼仪实践的研究,都是能从“地方性知识”相关研究中获得思考和具体操作的资源。当然,无论“知识”“地方性知识”的理路研究如何深入,在丧礼知识的具体研究中对这些理论的运用都要非常谨慎,要在清晰、深入地理论梳理的大前提下,充分利用文本、口述和共时性地观察去理解丧礼知识传统及其实践的深层文化意义。
    借由丧礼知识传统的传承,丧礼作为一种社会设置,在不同的时期,长期实现着社会构建,通过规范性的仪式实践维护家庭、宗族、社会的基本秩序。不同的文本记述恰恰可以展现社会构建的历史过程,以及不同文化、阶层对其的影响。在丧礼中礼仪专家对知识的实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由礼生“喊礼”探讨丧礼知识传统的当代民俗实践。
    二、当代湘乡丧礼礼生“喊礼”的程序与内容
    湘乡,公元前三年置县,湘军故里,楚南重镇。位于湖南省中部,土地资源肥沃,矿藏丰富交通便利。文化灿烂,英才辈出。历史悠久,风俗代代相传,保持了楚文化的很多特色。而虽然文化本源是楚文化的,但在发展过程中融合进了很多异域元素。根据文献和田野调查,湘乡在清、民国时期依然按照旧俗举行丧礼;新中国初期也依然延续民国风俗;直到五十年代末开始逐渐被取缔,文革时期基本绝迹,但也有少数人偷偷地举行;改革开放后传统丧礼仪式又开始逐渐恢复;而近十年来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田野调查中,笔者参加了村落、城乡结合部、县城,由不同班派的道士、不同礼生参加的,不同性别、年龄亡者的,举行时间长短不一的丧礼,虽然细节各有不同,但仪式的结构基本一致。因此以下是从诸多丧礼中总结出来的仪式过程,并非对某一次丧礼的描述。湘乡的丧礼是个复合性礼仪,以儒家之丧礼为主体,融合当地民间风俗,作为丧仪中的祭奠仪式;然后再依照地方习俗,配合道教超荐法事。以三天两夜的丧礼仪式为例:初终、买水沐尸、换装入殓(小殓)、成服、奠(朝、中、夕奠;客奠;家奠)、法事(开坛仪式、具文申奏、荡秽、开辟五方、请光、破血湖(若亡者为女性)、殓棺、解结、朝参十殿、受生寄库、请水报庙、关灯破狱、拜桥绕道、化屋焚笼)、封殓(大殓)、起棺出殡、落葬安谢。这个基本框架远源可及《仪礼》记述,长期以来一脉相承。礼生祭奠礼以“孝”为基点,巩固家族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偏重社会和人伦层面。
    礼生,又称赞礼生、主礼生,或者称之为主祭、礼先生、先生,有些地方甚至直呼其为“喊礼的”。他们是中国传统礼仪、信仰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仪式主持人。他们参与神明崇拜、祖先祭祀、婚嫁丧葬等礼仪实践。礼生在民间的流变与士大夫礼仪向民间渗透有密切关系,司马光《书仪》和朱子《家礼》中都少不了礼生的存在。明代邱浚建议依托礼生推行礼教,虽未得到朝廷采纳,但他的确在乡村找到了模仿王朝礼仪的地方精英。王朝礼仪在乡村渗透的过程,也正是礼生进入乡村的过程。礼生相礼自明代以来成为家礼非文本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19世纪也可见很多资料中出现过民间礼生的记载。在1940年前后的北京民众婚丧礼仪中也都有礼生(司仪)的参与。“经过20世纪种种政治、文化运动,礼生依然存在于不少中国乡村。
    由此可见,礼生是礼仪知识的重要传承者,是礼作为一种社会构建的知识中介。礼的推行有赖于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对礼仪专业知识的掌握,而礼要渗透到民众生活之中,则必须有知识中介的转化过程。在地方民俗生活中,礼生依靠文本和口承的礼仪知识活跃于礼仪实践中。而无论是文本的丧礼知识记述,还是丧礼的民俗实践,都可见礼生既服务于以“孝”为核心的,以“慎终追远”为主旨的儒家社会规范目的,又融于地方生活。
    清曾国藩之弟道光二十九年(1849)六月初七日给他的书信中,也提及祭礼所请礼生的姓名。杨度己亥日记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二日日记中也曾记载当时丧礼有援请礼生的风俗。清至当代的湘乡地方史志中都有礼生参与丧礼的记载。家谱中的丧礼传统,《礼文汇》、《礼文备录》的流传更与之相佐证。如今湘乡还活跃着一批“礼生”,他们平日有自己的工作,务农、摆课评,或者甚至是道士兼学做礼生,有丧礼时则被请去做文喊礼。除了参加丧礼,礼生现在也还参加婚礼和寿礼,只是没有丧礼那么频繁。如前文所述,现在湘乡礼生主要行朝中夕奠礼、家奠礼和客奠礼,书写挽联、讣告、祭文等,在丧礼上与道士及其他表演者分工合作。
    礼生行礼的整个实践过程被称为喊礼,也就是说礼生除了撰写丧礼文书、主持祭奠仪式,还要用有节奏有音调的声音将仪式过程、祭奠文书“喊”出来。
    喊礼是一种演唱传统礼俗的民俗活动,除了演礼规则和仪式过程外,还有内容和音乐,也就是演礼的诗、词、文和曲谱。曲谱包括礼生的唱腔谱和乐师的器乐谱。礼生唱腔分为悲调和平调。悲调用于丧礼,平调则是婚丧共用。乐谱则多为婚丧专有,只有一部分共用。一个完整的喊礼过程,包括仪式过程、宣读参加祭奠礼孝服人等的名字,以及诵读祭文。平调是丧礼中运用最多的腔调。悲调是丧礼特有的腔调,多采用“前起后和,单起众和”的形式,为的是出现“一人起歌众人哭”的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