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陈冲:以真诚与良知对待文学志业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文学报 郑周明 参加讨论


    作家、文学评论家陈冲,因病于2017年6月4日去世,享年81岁。
    熟悉陈冲的文学界朋友们都知道,他一生慷慨磊落,与朋友相交真诚爽朗,从事文学事业也以真诚和良知相待。他近几十年虽以文学批评为其主业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但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是以小说家身份进入文坛的,早期写作还融入了自己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此后历经特殊年代的坎坷,到上世纪80年代恢复写作,积累出丰厚的写作成就。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发表长篇小说《小厂来了个大学生》(1984)、《铁马冰河入梦来》(1985)、《粉红的车间》(1986)、中篇小说《金三角最新消息》(1984)、《倾家荡产的游戏》(1985)、《俗人》(1985)、《多维空间》(1985)等作品,并多次获得《人民文学》奖、《当代》奖、《小说界》奖等奖项。大部分作品聚焦于城市工业企业的改革,这与他曾在工厂做过多个工种经历相关。
    新世纪以来,他陆续发表了反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风往哪边吹》(2001)、《车到山前》(2002)。随后他的创作热情从小说逐渐转移到了文学评论,一篇篇振聋发聩的评论文章发表在全国重要文学评论报刊上。但与此同时,他并未完全放下文学写作这一本业,2014年他在《人民文学》发表了中篇小说《紫花翎》,他在这部作品中把笔触伸向了遥远的抗战时期,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白洋淀上大名鼎鼎的雁翎队里,“紫花翎”是雁翎队中令日本人闻风丧胆的一位游击英雄,借由这个英雄人物,陈冲呈现了一定情境下,革命与正常人性之间的冲突。这部作品可以视为他多年之后回归写作的标志性文本,也被《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认为是他创作的新高峰。
    对于外界更熟悉的文学评论家身份,陈冲曾笑言自己是“作家中的批评家,批评家中的作家”,因为熟悉写作,当他介入文学评论时,也就有了不一样的特质,他常说,做文学评论要有良知,多年来他一直对文坛批评风气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尖锐批评,2011年本报创办《新批评》专刊后,他以多篇立场鲜明的评论文章成为专刊最活跃的作者之一,在《我想要的“新批评”》一文中,陈冲集中坦诚了自己为何介入文学评论的初衷和目的:“通过对作品、作家的批评,来阐释批评家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一种有难度的写作。而一旦这条第一标准发生了扭曲,批评就会变成某种很轻松的写作。于是乎垃圾成堆,而好文章却成了濒危物种。”这个观点几乎可以看作是他从事文学评论的准则,他的文章不忌惮于人情,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一味表扬或刻意贬低,也坚持从文本出发,讲真话,说实话,谈道理,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不仅如此,他的文风还颇为幽默,懂得自嘲,也懂得幽默背后是更深刻的反思。
    发表于《新批评》专刊的文章中,评李佩甫、韩少功、阿城、黄永玉、严歌苓等作家的小说,可以看到陈冲对作家新作的敏锐介入,而像参与“先锋文学三十年”等话题讨论,则看出他对当下热点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些评论文章,陈冲展现的是一位职业评论家的自我要求,在2013年由本报主办的 “创作与评论如何良性互动”论坛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文学评论家的职业伦理问题,年长如他,依然要求自己不断阅读最新的作家作品,了解文坛新动态和新热点。此外,他也很关心年轻创作者的成长,时常参加青年作家研讨会,在他5月份发出的微信消息中,记者还看到他对河北作家的点评,希望不必完全关注成名的作家,那些刚展露头角的作家更应得到评论界的关注。
    生于天津,人生大部分在河北度过,这些地方在古代是“燕赵”之地,多慷慨侠义之风,陈冲正是这样一位令人尊敬又亲切的文坛前辈,他可以七十多岁从河北到上海一路自驾,可以淡薄名望不喜举办作品研讨会,也留下身后一切从简不设任何悼念仪式的遗愿。幸而,因为他留下的作品与批评精神,他的生命之光不会在81岁时完全熄灭,而将鼓励着后来人,不断向文学的高峰进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