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活动环绕理论教学展开 1949年9月5日第2期开学后,校方将学员中的党员干部编为一部;其余类型的学员编入二、三、四部;在教学过程中成立“学习代表会”,自下而上地配合行政展开思想工作;并通过校刊《熔炉》及时更新与指示教学动态。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课程为“教育计划与教学方法,世界观与人生观”。课程首先由教务处按照学员类别拟定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干部学员文化素质与改造青年知识分子思想,包括教学时间表、教学纪律、集体主义学习法等内容,并针对学员的“个人主义学习法”和自由散漫作风展开批判。接着由杨献珍、李培之等党内干部讲授世界观与人生观问题。 经过为期3周的教学后,校方发起学习总结运动。首先展开的是包括理论测验(笔试)和思想检讨(谈论)两个环节的学习总结,主题是“为什么人生观和世界观有阶级性?什么是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什么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正确的?”理论测验的评卷方式是民主评卷、自报公议。思想检讨在民主评卷的基础上展开。这次学习总结中出现一些积极分子,学校党委会、团委会遂开始筛选吸收他们。于是,“争取入团入党”成为学员增强理论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动力。在此基础上,校方发动以“选举学习代表、建立学习代表会”为内容的学习无产阶级民主的运动。各部学代会通过逐级选举学习代表的方式在10月12日左右自下而上地建立起来,在全校1408名学习代表中,积极分子约占80%。 各部在10月4日前后进入第二阶段——“社会发展史”学习阶段。这是理论系统性最强同时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学环节,由艾思奇等人讲授。校方计划使学员建立劳动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组织观点、唯物观点等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务处进一步将“社会发展史”课程内容条理化为“从猿到人——劳动创造世界”等6个学习重点。 各部于1950年1月3日前后进入第三阶段——“中国革命理论与政策”学习阶段。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毛泽东著作、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党史以及党的组织等方面,由李哲人等中共干部讲授或作专题报告。教务处按照政策与理论的逻辑对应关系将上述专题进一步条理化,制定“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土地改革”等学习重点。 1950年1月28日,校方召开第2届学习委员会议,部署第三阶段学习竞赛的工作。学代会首先着力克服一些学员在通过学习总结运动后出现的“等待毕业”的过关心态。同时,校方结合认购公债、评选劳动模范等活动推进革命理论与政策的教学,并要求校内外一切社会活动和文娱活动环绕理论教学展开,比如结合学习任务进行放电影、办舞会、排演话剧等娱乐活动。 1950年3月3日,第2期学员进入“民主鉴定”环节。学员根据自己的思想总结拟写“民主鉴定”,由小组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对“民主鉴定”进行讨论。待小组讨论通过后,学员正式填写民主鉴定表,并于3月9日交由校方填写行政意见。1950年3月11日,华北革大举行第2期学员的毕业典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