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系是我国北方一个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民窑体系,古窑址位于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东艾村冶子村附近。磁州窑瓷器始烧于北朝,宋金达到高峰,至今窑火不灭。作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窑口,磁州窑出产的瓷器,风格粗犷豪放,线条简洁明快。造型立足于生活实用,大方朴素,乡土气息浓厚。装饰主要采用黑白对比的方法,开创了白地黑花釉下彩绘陶瓷制品的装饰先河。这种装饰,民间特色浓郁,淡泊素雅,在宋代崇尚单色釉的风尚中,磁州窑以独有的艺术特色立于各大名窑之列。 “磁州窑瓷器”是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陈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组瓷器古韵悠远,以宋、金、元时期的传世品居多,代表了磁州窑高峰期水平;这组瓷器釉色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绿釉、珍珠地等;这组瓷器器形多样,既有白釉黑彩诗文四系大瓶、白釉黑彩花卉纹罐、白釉黑彩芦雁纹盆之类的“庞然大物”,也有“白釉黑彩叶纹灯”之类小巧玲珑的器皿。仅仅瓷枕一项,无论数量还是类型都蔚为大观。瓷枕画面,有寄情寓景的花鸟,活灵活现的人物,情景交融的山水,别具一格的书法,真可谓:咫尺方圆,气象万千。磁州窑的绘画装饰,计白当黑,以黑衬白,是汲取黑白语言最丰富的陶瓷装饰种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民间艺术的灵动,令人过目难忘。 由于融入了民间粗犷豪放的气质,磁州窑绘画装饰具有一种不受法度和形态约束的自由风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构图形式无章可循。恰恰相反,磁州窑瓷器构图,大多是根据器物造型特点安排的。这其中,以“特写画”或“故事画”为主体,再附加一些特定的纹样作为陪衬,由此,主图与辅图之间形成写实与抽象、动态与静态的对比,虚实相映,动静共生,增强了整体构图效果。本文试以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中有关陈列品为例,对磁州窑几种比较常见的绘画构图模式进行浅析。 种类多样的“开光法” 所谓“开光法”,是指在瓷器的某个部位,以弧线、直线或曲线构成一种形状独特的平面形,如同一个画框,再在边框中画以山水、人物、花卉等。这一方法,如同房子的墙壁上开了一扇窗户,所以又称“开窗式”、“开堂式”或“开堂子”,是宋代磁州窑绘画装饰中最常见的构图手法。这种构图手法,尤其常见于瓷枕枕面上,先用黑色粗、细线条随枕就形进行“开光”,形成“画框”,再在“框”内绘以芦苇仙鹤、蜻蜓荷花、童子垂钓、喜鹊登枝等闲逸小品。尽管内容不同,却都是着重刻划一两个主体形象,很少辅助背景,在枕的四周装饰有卷草纹或草叶纹,画面质朴简单。这一点,“白釉黑彩孩儿垂钓纹瓷枕”就很有代表性:“画框”中,一儿童正在专心致志地持竿钓鱼,三尾小鱼趋向鱼饵,一鱼已经咬钩。另外,仅以几茎野草划分河岸,三条波纹表现河水,画面质朴简单,生活气息浓郁,寥寥几笔,就使人顿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感。一些以水禽类为主体的画面,如“白釉黑彩芦苇仙鹤纹枕”、“白釉黑彩鸭莲纹枕”等,往往把水草放在中间,叶向两边生长,鸟类安置在水草前面,意指鸟儿在水边嬉戏,意趣颇为闲适。 磁州窑“开光式”装饰多种多样,非常丰富。特别是发展到宋代末年至金代,磁州窑枕枕面,除规则的几何形外,还有菱形、如意形、云头形、腰果形、银锭形等不规则形。不但“开光”内的人物故事、诗词歌赋等越来越复杂,周边的辅助装饰纹样也越来越复杂,如“白釉黑彩缠枝莲纹如意形枕”等。到了元代,瓷枕的造型基本归为长方形,装饰形式似乎也有了一个规范,通常枕面两端绘牡丹、菊花、石榴花等繁密的花卉纹饰,向内开光的大幅枕面出现了以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为主导题材的内容。《名窑名瓷》陈列中有一件“白釉黑彩唐僧取经纹瓷枕”,枕面上的花卉纹开光内画有三个人物,中间一人骑马,应为唐僧,前边一人肩挑禅杖、包裹,应为苦行僧沙僧,后边一人左手持棒于腰际,腰间围有兽皮的即是孙悟空。这方枕的烧制年代是元代,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典名著《西游记》则是明代的小说家吴承恩所作的——磁州窑元代画枕描绘的“西游记”故事比明代吴承恩编著《西游记》早了二三百年。由此,也反映出随着时代发展,这一时期的磁州窑装饰艺术,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都有了一个质的变化,磁州窑工匠已跳出花鸟鱼虫的小文人意识,开始用审视历史、记录历史、反映社会的姿态完成自己的艺术使命。 简洁流畅的“满饰法” 满饰法构图是指器形表面没有严格的骨架,也没有任何分隔带,依据绘画内容的特征、器形特点,利用纹样的疏密转折以均衡的法则、丰满的构图形式,将纹饰布满整个器皿或主要装饰部位。如“白釉黑彩叶纹灯”,三片叶脉清晰的叶子在画面上铺陈开来,线条简洁流畅;再如“白釉黑彩花卉纹罐”,富有韵律感的线条如信笔勾勒一般,黑与白之间对比鲜明,画风质朴大气。 变化多端的“分层法” 分层法,也是瓷器构图的重要类型之一。一般分为:横向分割式、竖向分割式、不规则分割式几类。磁州窑中分层法构图的瓷器,多为横向分割式。制瓷艺人根据设计需要,利用环带分割方式,对器形的装饰面进行定位分层,各层装饰区域内各个层面的装饰互不关联,由此形成多种艺术变化。 磁州窑瓷器分层的依据,有的是口、颈、腹部的转折处。如“白釉黑彩牡丹芦雁图梅瓶”,器形表面分为四个部分:瓶的颈、肩处绘有一周复瓣莲纹;瓶的上腹部于两周弦纹间绘有六朵缠枝牡丹;瓶的下腹绘芦雁图,三只大雁信步芦苇丛中,一只大雁盘旋空中,几支残荷点缀其间;瓶的近底部草绘莲瓣纹一周。这四层装饰,内容互不关联,艺术风格迥异,或工笔严谨,或写意洒脱,层与层之间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还有一些磁州窑瓷器,则纯属以个人的审美感觉构图,如“元白釉黑彩诗文四系大瓶”。这件器物体形硕大,高达55.5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5厘米,瓶身图案分三层,绕颈部一周,写“春花秋月”四字;其下又以各三条墨线为圈,隔出上下两层:瓶肩部是一圈简笔点画的装饰性花边,腹部则以褐彩行楷题诗一首:“落花时节水流香,送客归来笑一场。不锁草堂取乐去,野雀偷笔学题墙” ——凡七言四句共28字,仿佛一出“情景剧”,以平白如话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幕村居生活情境:落花逐水的金秋时节,草堂内似乎刚结束了一场“笔会”,宾主一欢而散。主人送客归来,“惊见”野雀偷偷“溜”进草堂,正用余墨在墙上涂鸦……此情此景实在令人忍俊不禁!书写用笔连贯一气呵成,连续韵律感很强,书法风格毫无士大夫的书卷气,和诗句本身一样质朴可爱、纯净爽朗。 在器物上题字,是磁州窑瓷器的一个显著特点。字数多少不一,内容涵盖诗词、记事、格言用途等。在酒具上题写诗词的目的,一是为了增加酒具的文化含量,再是为了起到广告作用,因此,书写者多借诗词抒发情感,以求获得他人的情绪共鸣,由此使产品畅销。作为北方最大的民窑,磁州窑的消费主体是广大中下层民众,瓷器产品不但要让老百姓买得起,所写所书所画更要让他们看得懂、喜闻乐见。从另一个角度看,商品因素也直接影响到了磁州窑绘画的构图形式,为了满足规模生产的快速化和标准化,瓷器创作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模式。当然,本文中列举的开光法、满饰法、分层法,是根据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出的陈列罗列出来的,只能说是磁州窑绘画最常见、最基本的构图模式。我想,由此窥斑见豹,一定会促使我们去进一步深入了解磁州窑的艺术风格、艺术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