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胥志强]“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2)

http://www.newdu.com 2017-11-21 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 胥志强 参加讨论

    二、“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
    虽然当代民俗学“生活转向”中的大多数实践者缺乏清晰的价值论意识,并不意味着“生活转向”范式本身没有价值论层面的意图。实际情形是,以高丙中为代表,生活转向的倡导者具有相当自觉的价值论追求;但这一理论层面的吁求并未得到众多实践者的积极回应,反而是对方法论的热情淹没了价值论的思考。另一方面,高丙中的理论建构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为价值论的遗忘与方法论的独行埋下了伏笔。
    但高丙中的工作,尤其是《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对民俗研究新范式的构想与论证仍然是卓越的。虽然他并不是“生活转向”的提出者与开启者,也不是相关方法的深入阐释者,甚至不是重要践行者;但正如前引杨利慧与吕微对该书的中肯评价,《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的工作是一种“启蒙”或“引领”。因为生活转向中涉及的重大问题,都在其中得到了讨论;后来被学界广泛采用的方法及其意义,书中也有简要介绍及论述。而最为重要的是,作者是在价值论与方法论的全面视域中讨论学科问题的,这是相对于诸多具体研究者的深刻之处。因此,本文作为对“生活转向”的理论反思,不拟针对诸多重要的具体研究作品进行讨论,而只以高丙中及《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为核心做一分析。
    在笔者看来,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的首要功绩,便是为“生活转向”设定了价值论上的目标。澄清这一点,是我们今天全面评估与继承“生活转向”的关键与基础。我将这种价值论的目标称为一种“解释学意图”。但要澄清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对“解释学”的含义做一说明。
    1.解释学意图的内涵。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界定解释学这个术语的含义,即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学与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学;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解释学的根本特征正在于其本体论与方法论的一体性。
    解释学(hermeneutic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动词hermeneutica,意思是大声表达、说明、解释及翻译;拉丁语翻译为interpretatio,这是英语interpretation的词源。作为一门学问,解释的理论发端于古代法律及圣经是注解实践;在文艺复兴时代,解释学也扩展到古代经典的注解方面。但诚如洪汉鼎先生建议的,在谈及解释学时,我们还要需要区别诠释学学科与诠释学哲学。作为一门有着漫长历史的学问,解释学在十九世纪之前主要是古文献、经典(如圣经)的理解方法之学。十九世纪出现的两个关键人物推动了解释学向哲学迈进的步伐。其一是十九世纪前期的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34),他在理解不同性质文本的“局部解释学”之上,提出了一门“普遍解释学”的要求和构想;对他而言,解释学是一门理解口头及书面文本的艺术。另一个关键人物是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他在施莱尔马赫奠定的基础上,将理解的对象从文本扩展到了历史社会领域——理解整个人类的“生命表达”,同时力图将解释学构造成实现这一任务的“精神科学方法论”。
    狄尔泰的解释学在本体论与方法论这两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上推进并启发了当代解释学。狄尔泰思想的持续主题,是寻求一种能在“原初状态”中把握生命之本质的方法;因此,他也是在方法论上,期望解释学能成为这个“精神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因为,狄尔泰经历的是一个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盛行的时代,而作为德国浪漫主义的后裔,他认识到对生命的科学或客观理解实际上严重扭曲了生命之本来面目。因此,重要的是能在原初状态中把握生命的本质——“依据生命本身来理解生命”。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求对生命之本质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因此狄尔泰的解释学就同时是一种生命哲学。这一点刺激了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的解释学构想。
    狄尔泰恰如其分地把握生命的理想,与胡塞尔现象学“面向事情本身”的要求,共同启发了海德格尔“作为此在的和存在论的理解之现象学”的解释学。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思想过程,如有论者指出的,海德格尔“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改造为此在分析论,……这种改造基本上受到了狄尔泰的生命存在论的启发”。因此可以说,这种解释学的核心仍然是对理解生命这一问题的更彻底探索。这种解释学的突出成就,是指出理解与解释活动不是解释文本的规则,而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是我们在生活中对自身未来的“筹划”,因此奠定了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在《真理与方法》中具体地发展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对理解的分析,自称为哲学解释学,因而推进了解释学的本体论方面。在他看来,“理解和解释并不是从方法角度训练的与文本的关系,而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进行形式”,“是人类生命本身原始的存在特质”。通俗而论,《真理与方法》中的核心关注的不是“如何”理解文本,而是人类与文本的接触究竟意味着什么或发生了什么,如同《真理与方法》的书名显示的,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研究真理的发生过程,而不是捕捉真理的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