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强渡嘉陵江战役领导人 强渡嘉陵江的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强渡嘉陵江战役的主要领导人有两个,一个是徐向前,一个是陈昌浩。这场战役的胜利对红军长征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粉碎了敌军苦心孤诣制定的“川陕会剿”计划,而且在歼灭大量敌人的同时,红军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渡嘉陵江战役领导人
    徐向前(1901~199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人。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指挥所部抗击国民党军20多万人的“六路围攻”。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曾获金质红星奖章。1936 年7月,第四方面军与第二方面军会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被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1938年4月 ,率第129师和第115师各一部进入河北省南部,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到山东,任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后任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1948年3~5月,指挥临汾战役,以大部分新组建之部队,攻克设防坚固的临汾城。6~7月指挥晋中战役,以6万兵力歼国民党军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1948年10月到1949年4月初,带病组织指挥太原战役,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78~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在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发表过多种军事论著。曾著回忆录《历史的回顾》。
    陈昌浩(1906~1967)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湖北武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1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共青团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委员、第四方面军政治委员。1932年10月,参与指挥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四方面军(兼西北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与创建川陕苏区,同徐向前等指挥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5月参加长征。第一方面军与第四方面军会师后,兼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曾获金质红星奖章。1936年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同年12月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转赴延安。1939年8月去苏联。1952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副局长等职。1967年7月30日卒于北京。
    强渡嘉陵江的意义
    嘉陵江战役的胜利,不仅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彻底粉碎了敌人苦心经营的旨在消灭红军的“川陕会剿”计划,而且歼灭了大量敌人,打击了敌人的气焰,牵制了大量敌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随着这次战役的胜利,大大推动了川西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进而使红军在占领的广大地区内,获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补充,为后续长征和会师中央红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强渡嘉陵江战役是打破敌人“川陕会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
    红四方面军在强渡嘉陵江战役中,不仅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而且分散了蒋介石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兵力。当方面军出击梓潼,包围江油、进逼绵阳,威胁成都之时,蒋介石惧怕红四方面军在嘉陵江与涪江之间建立新的根据地,更怕一、四方面军在川西地区会合,便急忙调遣重兵,组织以江油为中心的对红四方面军的新的围攻,以刘湘第六路王缵绪部及第五路唐式遵之一部共13个旅为右纵队,出绵阳、魏城,沿涪江左岸前进。胡宗南部则由碧口、文县南下、青川、平武。第五路唐式遵之另一部守备昭化至阆中沿嘉陵江一线,阻止红军东返;第三路李家钰部则位于东起阆中,西经石壁庙至店垭子一线,防止红军南出。这样,红四方面军便控制和吸引了敌人130个团的兵力,致使川康地区防务空虚,而南面之敌又赶调不及,只有刘文辉少数部队。这就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在川、黔、滇的活动战略,取得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战斗的胜利,保证了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
    二、强渡嘉陵江战役是我军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成功的第一个范例
    嘉陵江是四川四大河流之一,水深流急,苍溪与阆中之间,江宽一般都在200公尺以上。敌人在沿江配备重兵防守,戒备森严,碉堡林立,仅以昭化以上至宁强边境200余华里的的江防线上,就筑有碉堡200余座,江上船只全被敌人掠往西岸,并强迫当地群众于沿江重要滩头阵地挖陷井、埋竹签,妄图凭借嘉陵江天险,阻止红军西渡。当时,红四方面军约8万人,加上后方机关和地方干部职工共约有10万多人。为了顺利实现渡江计划,红四方面军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
    (一)鸳溪试渡。早在广昭战役时红三十一军曾以一部向苍溪沿江地段进玫,试图突破嘉陵江。红军以苍溪永宁场为中心,组织制造术船九只,并在水宁场后大堰塘 ,训练战士划船、泅水和渡江战术,经数日临战训练,挑选三十八人组成突击队,从苍溪县鸳溪口上游的通竹溪试行偷渡,实施突破,因敌人防守严密,兼地形十分险要,渡江未果,三十八名红军,除两人外,全部壮烈牺。这次试渡的失败经验,为后期强渡嘉陵江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为战役的胜利做好了铺垫。
    (二)做足战前准备工作。一方面是渡江训练。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的部队,利用嘉陵江东侧支流的东河,开展水上练兵。请熟练的老水手、老艄公当教练,帮助培训水手。在技术上主要学会操驼,进行江河水性知识和上下船的教育;在战术上着重训练偷渡和强渡的突击动作,以及登陆作战、巩固扩大登陆场、火力支援、保障后续部队投入战斗等。另一方面是赶造战船。组织150多名技术工人,隐蔽在离塔子山渡口40里的王渡场山沟里,加紧赶造船只。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亲临造船工地给工人们作政治动员。经过军民同心协力,在短期内造就了大小船70余只和3座竹扎便桥构件。为渡江作好了物资上的准备。
    (三)发动渡江战役。在渡江战役发起后,红军分三路分别从苍溪县城东南的塔子山、鸳溪的以南的石罗锅、阆中与苍溪交界的涧溪口渡江,采取了隐蔽接敌,突然打响,偷渡与强渡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扩大正面多路突击相结合的办法,迫使敌人防不胜防。渡江成功后,又立即攻占了敌江防重要支撑点、素称天险的剑门关,致使敌整个防线土崩瓦解。在短期内,即占领了嘉陵江、涪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取得战役全胜。
    嘉陵江战役,强渡的江河之宽,渡过的人数之多,取得的战果之大,在红军战史上是罕见的,整个战役,无论是战前准备、突破江防和纵深战斗的各个阶段,都集中体现了徐向前总指挥精湛的指挥艺术,体现了红四方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红军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次战役取得的经验为尔后部队渡涪江、氓江,乃至渡黄河,都起到了借鉴作用。
    三、嘉陵江战役的胜利使红军获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补充,为继续长征和迎接中央红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军的生存,是离不开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补充的。正如徐向前同志指出的:“红军打仗,一要吃饭,二要穿衣,三要兵员,四要武器弹药。没有这些,所谓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便是空想”。可是,川陕根据地后期,由于长年战争的消耗和破坏,加上张国焘推行“左”的一套错误政策,致使生产荒芜,商业凋敝,财源桔竭。这对红军的发展和支持战争的需要,不能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红四方面军打过嘉陵江,不仅从敌人手上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而且在解放的大片土地上取得了许多粮食、物资、从而装备和补充了自己,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同时,在新赤区内,广泛号召青年参军,获得了大量兵员补充。据统计,仅江油县参加红军的达6000人之多,梓潼、剑阁、北川、平武县亦在1000人以上。南部县升钟游击队3000多人改编为三十三军独立师舌随大军一起长征。参加红军的广大战士,在长期的革命斗》中,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部队占领中坝后,为了筹集更多的粮食、物资,迎接中起红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余洪远,奉徐向前同志的指示,率后方机关干部和妇女独立团等近万人进驻中坝,一面宣传,一面筹粮,先后筹集了900多万斤粮食和大量的盐巴、豆办酱、腊肉、海椒面等。这些物资,后来有不少都送到中央红军手里。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朱总司令路过马尔康,在接见余洪远同志时还赞扬说:“搞了这么多东西,真是完成了一项光荣的任务呀,中央领导同志、中央机关和不少一方面军的同志,都吃到你搞的粮食,我还吃到你们从中坝带来的腊肉呢”。可见,藉陵江战役中,红四方面军获得的大批粮食、物资,不仅保障了本部队的供应,对支援红军长征,密切两军关系方面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难设想,如果没有嘉陵江战役,红四方面军仍将困在川陕根据地内,物资匮乏,人心浮动,难免不与民争食,加上敌人大军遥境,不但不能使根据地“寸土不丢”,相反,还会使红军的有生力量遭受巨大损失。那时,不用说支援一方面军,就连自己也难以维持。由此可见,嘉陵江战役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是何等的重要。那种认为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是“退却逃跑”,是执行张国焘的“逃跑主义路线”的指责,是完全没有理由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强渡嘉陵江战役,红军不仅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在战略战术运用上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在地方工作上也取得了巨大成绩。由此可以证明,自从遵义会议党中央决定把战略目标放在川西(中途有过变化)以后,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等的率领下,坚决听从了党中央的正确指挥,创造性地执行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胜利地强渡了嘉陵江。这一重大战略行动,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为推动地方革命斗争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历史功绩将永载革命史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