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春海 2012年,一篇报道让记者与阿敦乔鲁“结缘”,但那时的阿敦乔鲁在记者眼中既特殊又陌生。201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研究员张平在提到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的发掘工作时,评价道:“这一刀开得好。”这么说,是因为阿敦乔鲁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是当时欧亚大陆文化交流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几年以来,记者见证了阿敦乔鲁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先后入选201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3年科研成果中,《新疆温泉阿敦乔鲁早期青铜时代遗址与墓地考古发掘收获与意义》榜上有名。2017年6月,中外学者合作撰写的有关阿敦乔鲁的论文在国际知名的考古期刊《古物》(Antiquity) 上发表。 今年秋天,记者终于从北京来到温泉县,来到了阿敦乔鲁的现场。在工地上,对多年来从事发掘工作的考古人来说,在这里所经历的像是一场 “马拉松”,甚至是越野挑战赛。 在欧亚草原考古学研究中,长期以来以欧美学者为主。近20年来,国内学者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尤其是新疆天山山系的一系列考古工作日益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的发掘与研究,也正是推动这种趋势的代表之一。 阿敦乔鲁也成为了温泉人的骄傲。在温泉县博物馆“青铜之光 游牧天堂——温泉历史文物陈列展”中,展览文稿的撰写者骄傲而自信地将该县较为确切、有据可查的历史追溯到了3900年前。而这正是由于有了阿敦乔鲁考古发掘的支持。 阿敦乔鲁,它的名字中有石头的含义。它就像是一部以石头为封面的大书。掀开封面,拨去烟尘,隐藏于其下的历史,是那样深邃、丰厚,又是那样多彩、生动。 愿阿敦乔鲁这部特殊的大书能够早日让更多人阅读、欣赏、品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