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陵如今成了一座带有传说性质的帝王陵寝。为了破解这桩历史之谜,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与他的团队成员先后两次进行孙权陵的勘探工作,还在梅花山博爱阁西侧地下发现一处疑似孙权陵的异常“空间”。 对于孙权陵的具体位置,学界有不同意见。多数学者认为,孙权陵的具体位置在钟山南麓今梅花山一带;也有学者认为,蒋庙即今钟山西北的蒋王庙,并推测孙权陵在蒋王庙西南一带,即徐达墓、李文忠墓以及南京林业大学一带。 贺云翱表示,史学界更倾向于“梅花山”一说。北宋张敦颐在《六朝事迹编类》中提到,《舆地志》曰:九日台当孙陵曲折之傍,故名蒋陵亭。……今蒋庙相对向西,有曰孙陵冈,是为蒋陵。九日台是南朝皇帝在钟山上游玩的地方,位于孙权陵旁边,此处还建造了蒋陵亭。孙陵岗是梅花山的旧称,而蒋王庙附近并没有这个地名。如果蒋陵确定在钟山之阳,那么,蒋庙也应该在钟山之阳、梅花山的东北边,有可能就是当年建造的蒋陵亭。 由于蒋庙及南京林业大学一带房子太密集,考古工作无法开展,他们仅在徐达墓和李文忠墓附近进行了勘探。但考古结果显示,这一带主要是明代墓葬区,没有发现大型的六朝墓葬,因此他们又将孙权陵考古的重点放到了钟山南麓梅花山一带,并先后两次对梅花山进行了考古勘探。 第一次是从2003年6月到2004年7月,与江苏省地震局合作,采用精密磁测技术在南京梅花山区域进行地下勘探。经过分析发现,梅花山南坡共有各类地下异常疑点8处。经过钻探,最后在博爱阁西侧发现一处较明显的地下异常“空间”。该“空间”向坡下延伸,表现为通道形式,近东西走向。根据资料判断,此地下“空间”的规模应不小于15×15米,且向南略有突出。 “这种规模与以往发现的东吴帝王陵规模相似,且与史料记载以及前期发现六朝陶片的地方相吻合。然而,梅花山山体是砾岩,难以开凿,加上考古界有不挖帝陵的铁律,因此我们沿着该‘空间’向坡下延伸的通道继续勘探。”贺云翱告诉记者,后来在通道勘探的土壤中发现了来自低洼地区的螺蛳壳,推测此处通道可能是墓道,又结合文献史料、墓葬形制等依据,初步推测此处疑似孙权陵所在地。 第二次是在2011年,对梅花山区域进行普探。贺云翱说,他们在原来发现的异常“空间”的南面发现了人工堆筑的夯土结构,并在梅花山南面的地下三四米深处发现有人工用石子铺就的道路。然而,进一步验证后发现,夯土土台的年代最早不超过唐朝,道路遗迹也没有呈现连续铺设的状态,最终没有得到孙权陵所在位置的确凿证据。 谈及孙权的历史地位,贺云翱提到,孙权在位的五十余年,江东政权处于不断强大的发展时期。东吴奠定了六朝时期南方政权的疆域基础。无论是虚己纳谏的政治风气,还是举贤任能的用人路线,或是重视经济与以民为本,作为政权交替时期的政治家,孙权在很多方面都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贺云翱说,结合文献史料,利用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孙权陵进行研究,可以获得对三国时期东吴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深入认识,达到揭示历史真相及探讨文化变迁规律的目标。这两次考古勘探虽然没有发现孙权陵的位置和确凿证据,但至少排除了孙权陵不在哪些地方的可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