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文献学 >

论中国古典目录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2-2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陈晓华 参加讨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在薪火相传中不断凝聚力量、发扬光大,在求同存异中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体现,也是时代文化建设的智慧来源。中国古典目录学,自成为一门学问至1919年,始终履行着指导读书治学,构建学科体系及其知识系统的使命,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问津古典学问的门径
    要问津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典目录学则是问津之筦钥。追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最简单的记事方法,虽然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目录,但被后来民间生活中的账簿记事之类继承了下来,并且高雅的学术殿堂也对此钟情甚深,对目录所具有的提要钩玄本事爱不释手。《诗》《书》之序,即是雏形。至刘向奉诏校书,“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述洪烈”,撰为《别录》,目录之名自此合二为一。此后,官私目录,代有著述,也不乏专门之家。到宋代,始有目录学之名。清修《四库全书总目》,目录编撰达至鼎盛,目录学也发展到顶峰。直到近代,受西学冲击,中国古典目录学方退出主流学术舞台,至1919年终结。
    在此过程中,中国古典目录学家依靠分类体系、书目著录的取舍以及对典籍的提要来完成对各朝各代典籍的品评,介绍作者,讲述学术分合传承,典籍优劣、价值高低,集中体现中国各门古典学术源流及其传承关系,反映当时学者学术批评思想和方法以及学术倾向,完成了中国古典目录学指引读书治学门径,引导学术,领航思想,传承文化的任务,承载了中国古典学科体系及其知识系统。
    这些功用的总结,是清人完成的。清人总结中国古典目录学为“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涂,方能得其门而入”,兼具“折衷六艺,宣明大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清人认为,“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此二语,很是形象。《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是汉代及其以前的书籍,是问学先秦文化的门径。只有明晓了先秦文化,方能继续了解中国秦汉以降文化。故而,可以说不通《汉书·艺文志》,无以读天下书。而《汉书·艺文志》又是中国现存最早史志目录,以它现身说法,无疑是形象生动讲明目录学之旨的绝佳之例。至于《艺文志》,是对一代或一朝典籍的总汇,读之,学术传承脉络、著述得失优劣等一目了然,自可担当起学问眉目,著述门户之责。此二语合璧,恰如其分彰显出中国古典目录学旨趣,为其特质生动准确概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