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新版《三国》荧屏热播。此剧一改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视角,以曹操为主角和叙事主线,一部95集的连续剧,曹操的戏份从第一集贯穿到 73集。但凡以古代人物为载体的作品,均有以古鉴今、以古论今的创作初衷,从而建立读者或观众的认同感。新版《三国》中,曹操无疑是最成功的人物,“扬曹抑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与渴望成功的观众形成心理互动。 曹操的成功似乎始于理想的远大。他进取心强烈,胆识俱佳,最初甘愿为正义献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却不肯勒紧责任的缰绳,任凭事业的战车随意冲出良知与道义的跑道,造成理想与事业分道扬镳,且不去反思,无意悔改,反而将其理论化为“宁肯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负我”。 曹操的成功似乎在于事业的显赫。与竞争对手相比,他占据更大的地盘,拥有更多的人口和军队,处于更强势的地位。但曹操只顾将事业做大,不管过程是否令人信服,置公平竞争于不顾,弃公序良俗于一隅,求上升不择手段,图业绩不计毁誉,打压对手时大施阴谋,与己方共事也不忘诡计。 曹操只以成败论英雄,也导致他只能取得一时的成功。在对外拓展上,由于狡诈的手段越来越被世人认清,竞争对手逐渐找到了应对之策,这样,曹操的优势难以转化为胜势,反而屡吃败仗。在对内管理上,由于猜忌多疑,许多谋臣良将遭无辜杀害或弃用,属下的能力不得充分施展,积累的矛盾难以消除。在曹操自身,也因不能与下属和睦相处而陷入孤立,因内心不和谐而幸福感远离,最终没能取得预想中的成功。 不难看出,在当今,曹操的成功观不仅不值得提倡,反而需要警惕。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曹操式成功观的影子。 其一,将成功以金钱、名利等物化标准来衡量。于是,对富豪的认同和赞美达到了过分的程度,富豪招亲时应答者趋之若鹜,还美其名曰“可以少奋斗20年”。 其二,屈从于成功的压力。具体表现为求学就要高学位,不读硕博不罢休;就业就到一线城市,就要当白领拿高薪;没有功名成就便无颜见江东父老,每到春节临近,一些在外地打拼者成了“恐归族”。 其三,不择手段乃成功的捷径。为走成功的“后门”,有人论文抄袭,有人学历造假,有人罔顾民生大搞政绩工程,有人以丑为美,以低级趣味在网络上炒作,成为“网络红人”。 曹操式成功观是对成功标准的扭曲,是一条狭窄而偏邪的路径。只有将其废弃,我们才能拥有更健康多元的成功观,更多的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并获得成功后的幸福。 □傅淞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