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襜褕”,羅小華先生說是“一種長單衣。”[1]按,此說不確。李家浩先生早就指出襜褕當是短衣,不是長衣;又指出漢代簡牘所記襜褕,襌、複都有,只是因為一般襜褕是單的,所以顏師古注《急就篇》以“襌衣”釋“襜褕”。[2] “白襌三領”,字羅小華先生釋為“絳”,彭峪、衛松濤先生釋為“”。[3]按,兩種考釋都有疑點。同一木牘“絳”字作:、、,與其所從“夅”對照,右旁上半缺少一斜筆,下半少一短豎,且多一橫。同一木牘上“辟”字作:,與其所從“辛”旁對照,的右旁明顯不同。疑是“緈”字。可與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幸”字對比:[4] 186 187 192 193 194 彭峪、衛松濤先生在注釋中引陳劍先生說:“從文例講此兩字與其它衣物疏之‘鮮支’最合”。“緈”可讀為“鮮支”。《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漢石經與《尚書大傳》所引“耿”都作“鮮”。[5]“耿”上古音屬見母耕部,“緈”屬匣母耕部,二字音近。“耿”可通“鮮”,則“緈”也可通“鮮”。 [1] 羅小華:《<堂邑令劉君衣物名>雜識(一)》,簡帛網2017年12月26日。 [2] 李家浩《關於〈詛楚文〉“”的釋讀》,郭錫良、魯國堯主編《中國語言學》第一輯,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收入《安徽大學漢語言文字研究叢書——李家浩卷》,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年。 [3] 彭峪、 衛松濤 :《青島土山屯墓群147號墓木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7年12月27日。 [4]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 [5] 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中華書局2005年,第1696-1697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7年12月27日16:5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