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北大秦簡《雜祝方》札記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武汉大学简帛网 宋華强 参加讨论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一

    〼……者葆之,即貍(埋)席下。【M-002】
    田天先生云:“葆,或通‘保’,訓為保藏,或訓為隱蔽、隱藏。因有缺字,本簡意義不太明確。”[1]
    按:“葆”下一字作,與同篇“之”字比較,明顯不同,“之”字四筆寫成,前者六筆寫成,當是“出”字。“葆”疑讀爲“捊”。上古音“葆”屬幫母幽部,“捊”屬並母幽部,讀音甚近。“捊”從“孚”聲,“葆”從“保”聲,《說文》“孚”古文作“”,從“呆”聲,“呆”即古文“保”,是其證。《廣雅·釋詁》:“捊,取也。”“捊出”即取出,簡文是說把什麼東西取出然後埋在席下。
    

    某願氣(乞)媚道,即取其樹下土,投小囊中。取土時言曰:“願氣(乞)足下壤,以投【M-006】男女項,令百節索。”【M-005】
    田天先生云:“‘令’也許可讀為‘領’,屬上讀。項、領皆有脖頸的含義。”又云:“此簡的‘項領’,也許指項頸與衣領部位。”[2]
    按:“令”當屬下讀,“令+N+V”這種兼語結構在祝詛類文字中很常見。而且“曰”下祝詛之辭多爲韵語,如M-004“曰:‘今日已丑,以塞鼠道。牡鼠死,牝鼠㱙(朽)’”,“道”、“㱙(朽)”叶韵(幽部);M-001“言曰:‘上泉弗=(弗弗),下泉逢=(逢逢),丈夫觭立,女子所從’”,“逢”、“從”叶韵(東部);M-007+ M-010“曰:‘門左、門右、中央君子、某父某母,令某如鳥見其羣,如雞見其子,某有求索,毋云不可,毋云毋有’”,“母”、“子”、“有”叶韵(之部)。此處簡文“壤”、“項”是東陽合韵,“令”若從上讀,就不叶韵了。“”屬鐸部,是陽部的入聲,也可能入韵。
    關於“令百節索”,田天先生云:“百節,指全身關節,即‘四肢百節’之謂。索,通‘縮’,即抽搐、抽筋。,疑讀為‘蹶’,訓為僵,即強直之癥,筋骨不能屈伸自如。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中有‘嬰兒索痙’,即指小兒痙攣。”又云:“‘’或爲‘遻’字,讀爲‘逆’,訓爲迎、順,即指向男女項投以囊中土後,則對方百般順從。”[3]按:“索”上古音屬心母鐸部,“縮”屬山母覺部,韵部相隔。關於“”字,田先生第二說較有道理。按照漢字的一般構形規律,“”當從“”聲,“”從“屰”聲(疑是“㖾”字之省),“屰”屬疑母鐸部,“蹶”屬見母月部,韵部相隔。所以“索”恐難讀爲“縮蹶”。疑“索”可讀爲“錯逆”。“錯”屬清母鐸部,與“索”聲母都屬齒音,韵部相同,古音很近。《周易·履》初九“素履”,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素”作“錯”;《周易·震》上六“震索索”,帛書“索索”作“昔昔”。[4]“錯”從“昔”聲,“素”、“索”是一字分化,是“索”可讀爲“錯”之證。“”、“逆”並從“屰”聲,當可相通。“錯逆”在古書中經常用來說較虛之物如“氣”、“陰陽”等,如《後漢書·郎顗傳》“不則太陽不光,天地混濁,時氣錯逆,霾霧蔽日”,《普濟方·霍亂門》“正氣丹:治下虛,陰陽錯逆,霍亂吐逆,粥食不下”。但“錯逆”義主錯亂反常,“百節”指人體各個關節,也有錯逆反常的可能。《呂氏春秋·開春》“飲食居處適則九竅百節千脉皆通利矣”。《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八引《集仙傳》:“其次陰陽運氣,導養屈伸,使百節氣行,關機無滯,此可以無使病所侵。”“百節通利”,“百節氣行,關機無滯”,大概就是“百節錯逆”的反面。據古書記載,施媚道者大多是因爲嫉妒而欲加害於人,如《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子回妻宜君,故成王孫,嫉妒,絞殺侍婢四十餘人,盜斷婦人初産子臂膝,以爲媚道。”簡直駭人聽聞。簡文以媚道詛祝男女“百節錯逆”,也算相當狠毒了。
    

    禹步三,到門困(閫),曰:“門左、門右、中央君子,某父某母令某,如鳥視其【M-007】羣,如雞視其子。某有求索,毋云毋有。”【M-010】
    田天先生云:“‘某’即指求禱者本人。……求禱者先呼喚門左、門右、中央君子,再呼喚自己的父母,祈求他們照拂自己,如鳥看顧其羣,如雞看顧其子。並祝禱曰,若(我)有所求之事或所求之物,請不要拒絕,也不要回答沒有。[5]
    按:“令某”當屬下讀,是祝詛辭中常見的“令+N+V”兼語結構。所謂“視”字沒有“示”旁,當釋爲“見”。簡文當斷讀爲:“門左、門右、中央君子、某父、某母,令某如鳥見其羣,如雞見其子,某有求索,毋云毋有。”意思是祈求這些神靈保佑,讓我就像鳥看到了自己的鳥群,雞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所求皆得之意也。
     
    附記:小文草成後讀到謝坤先生的一篇未刊劄記,謝先生也認為“葆”下的“之”字當改釋為“出”,但是和“葆”字斷開,與下文連讀,和小文不同。
     
[1] 田天:《北大藏秦簡〈雜祝方〉簡介》,《出土文獻研究》第14輯,中西書局2015年,第16頁。
    [2] 田天:《北大藏秦簡〈雜祝方〉簡介》,第17頁,第21頁注釋5。
    [3] 田天:《北大藏秦簡〈雜祝方〉簡介》,第17頁,第21頁注釋7。
    [4] 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中華書局2014年,第3册,第14、22頁。
    [5] 田天:《北大藏秦簡〈雜祝方〉簡介》,第20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7年12月27日17:2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