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又批:《史记·秦本纪》载九: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於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脩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於是乃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二年,天子致胙。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在商君语中。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 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为列侯,号商君。二十四年,与晋战雁门,虏其将魏错。孝公卒,子惠文君立。 吴用又批:秦孝公在商鞅协助下的改革模式,几科跟腓力二世的改革如出一炉。希腊城邦在拥护还是反对腓力二世的争辩会上,著名策士、商人之子德谟斯提尼强烈反对拥立腓力二世做希腊的共主。而另一策士伊索克拉特则极力煽动民众拥护腓力二世,并请求腓力“不仅成为希腊统一的领袖,而且成为征服波斯人的领袖”。“让爱国主义思想所感发的斗争精神把希腊化为东方无穷财富的主人吧!让我们把战争带给亚洲,而把亚洲的幸福带归希腊吧!”如果把这两个策士看成战国著名纵横家张仪及苏秦,到有几分相似,只是方向相反了。 吴用又批:吴于廑所著《世界通史·古代卷》载亚历山大大帝史事时称:公元前334 年春,亚历山大约率步兵3 万,骑兵5000,跨过海峡东侵。他只带了一个月给养,手头也仅有70 塔兰特现金。唯有快速取胜,利用当地资源,才能保证军队的供应。亚历山大与波斯的军队先在小亚细亚的格拉尼卡斯河附近交锋,波斯军队一触即溃。亚历山大乘胜前进,直逼小亚重要城市萨狄斯。萨狄斯不战而降,小亚的诸希腊人城邦获得名义上的自由。亚历山大接着沿海岸向叙利亚推进。公元前333 年,在伊苏斯城与大流士三世亲率的大军相遇,双方展开会战。亚历山大直捣波斯军的左翼和大流士御驾亲督的中军。大流士三世怯阵脱逃,致使波斯军全线溃败。大流士的母亲、妻女都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 公元前332 年,亚历山大在腓尼基的推罗遇到了出师以来最顽强的抵抗。经过七个月的围攻,推罗陷落,3 万生存者被卖为奴。大流士在亚历山大围攻推罗期间,曾表示愿割地赔款以求和,但被亚历山大拒绝。是年11 月,亚历山大进入埃及,当地祭司倾心欢迎,称他为“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子”。亚历山大在尼罗河口亲自勘选了以他命名的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城址。这是他在东方建立的第一座城市。公元前331 年,亚历山大返回推罗,东渡幼发拉底河。10 月1 日,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原野与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再次决战。大流士对此役作了充分的准备,使用带长刀的战车横扫猛冲,试图突破亚历山大的方阵。亚历山大采取让开正面,攻其两翼的战术,大败波斯军。大流士再次带头逃跑。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东侵以来的最大规模战役。大流士三世此后无力组织抵抗,只有仓皇逃命,亚历山大则紧迫不舍。波斯大势已去,都城巴比伦、苏撒、帕塞波里斯、埃克巴坦那相继落入亚历山大之手。为了追上大流士,亚历山大率军进入帕提亚与巴克特里亚。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他的巴克特里亚总督贝索斯杀害。亚历山大抓获了僭称波斯国王的贝索斯,以弑君罪将其处死。大流士三世之死标志着波斯帝国的灭亡,亚历山大以波斯帝国的当然继承人自居。但亚历山大的征服并未停止。他在中亚转战三年,于公元前327 年进入印度西北部。由于此地缺乏统一强大的国家,各土邦相互敌对,亚历山大软硬兼施,进展顺利。但在他还要继续东进时(或许进攻黄河中华?),部下表示强烈的反对,亚历山大无奈,只得于公元前326 年秋率军沿印度河南下,由海陆两路西返。公元前325 年回到巴比伦。十年东侵至此结束。(自此,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亚历山大还采取联姻、招募军队等方法打破民族界 限,笼络当地贵族,并解决兵力来源的不足。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结婚。回到苏撒后,又举行盛况空前的集体婚礼。他和他的80 个战友都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姑娘结婚。大流士长女成为亚历山大的第二个妻子。在他的带动下,与亚洲女子通婚的马其顿战士有1 万人之多。他的帐幕里有当地的贵族对他效忠。他的军中有受过马其顿式军事训练的波斯人步兵服役,还有执马其顿长矛的波斯人骑兵供其驱策。他们与马其顿人混合编队,但小队长由马其顿人担任。 吴用又批:《史记·秦本纪》载十: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於贵戚。君必欲行法,先於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於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齐、魏为王。五年,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七年,公子卬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与魏王会应。围焦,降之。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十一年,县义渠。归魏焦、曲沃。义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曰夏阳。十二年,初腊。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为王,韩亦为王。使张仪伐取陕,出其人与魏。 十四年,更为元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齧桑。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七年,乐池相秦。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伐取赵中都、西阳,十年,韩太子苍来质。伐取韩石章。伐败赵将泥。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十一年,醿里疾攻魏焦,降之。败韩岸门,斩首万,其将犀首走。公子通封於蜀。燕君让其臣子之。十二年,王与梁王会临晋。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张仪相楚。十三年,庶长章击楚於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楚围雍氏,秦使庶长疾助韩而东攻齐,到满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惠王卒,子武王立,韩、魏、齐、楚、越皆宾从。 吴用批:“(秦惠文君)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与魏王会应。围焦,降之。”如果把九年改为六年的话,则可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期间著名的推罗战役,进兵埃及,两河上游的高加米拉战役相对应。“县义渠”、“取义渠二十五城”,则义渠就是Greek,希腊。 吴用又批:《史记·秦本纪》特别提到了两件事:(秦惠文王当政)十二年,初腊;十四年,更为元年。徐广集解认为初腊是进行祭祀。古代的祭礼活动每年都要搞,不至于秦惠王当政十二年后才开始搞祭礼吧。古人把祭礼看成与国运有关的大事,“国之大事,唯戎与祀”,秦惠王十余年不搞祭祀,恐怕早就被人赶下了台。再说《史记·秦本纪》在秦惠文王之前的祭礼记载比较多,秦惠王十余年不搞祭祀,怎么也说不过去。另外,周显王当政的第四十四年,秦惠文君称王,此年为公元前325年。此年正是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回师巴比伦,加冕巴比伦王之时。公元前325年,如果秦惠文王称王,重改元年,称秦惠文王元年,当然是可以说得过去,没有理由将称王后的第3年改称元年。而公元前323年,则是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巴比伦,其部将议立亚历山大之弟腓力三世与亚历山大大帝之遗腹子亚历山大四世为君主之时。如果,亚历山大大帝逝后,其国纪年又重新开始,应该是非常讲得通的。前面《史记·秦本纪》所讲的“初腊”,大致是波斯首都苏萨,并说成亚历山大与有功部将们在苏萨与波斯贵族女子搞大规模的集体婚礼,到是最好的解释之一。 吴用又批:徐广《史记集解》说秦惠文君的名字为(嬴)驷,似乎与亚历山大在发音上相似。 吴用又批:人类历史上很多非常有名的人物,不知为何在《史记》里却不太显山露水,秦惠文王这个不把苏秦当回事的人,原来藏着这样的天大秘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吴用又批:亚历山大大帝逝后,其帝国迅速瓦解,其弟腓力三世,其子亚历山大四世相继在内战中被杀。其子亚历山大四世约被杀于公元前307年左右。公元前306年,亚历山大的部将安提柯及其子“围城者”梯米特里乌斯称王,其他部将亦纷纷称王,公元前301年,安提柯受到亚历山大其他部将的围攻,死于伊浦苏斯之战。同年,《战国策》记载秦、魏、赵、齐四国攻楚,杀楚怀王部将唐昧。安提柯逝后,亚历山大帝国完全崩溃,一分为三,马其顿及希腊本土为安提柯的孙子安提柯·贡那特统治,建立马其顿安提柯王朝。原亚述及波斯、印度地区由塞琉古王朝统治,建都条支。埃及为托勒密统治,建立托勒密王朝。塞琉古王朝进入公元前三世纪末,二世纪初(相当于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二世公元前206被杀,秦帝国瓦解,及中华汉王朝建立时期),由于对外征战极为频繁,国力大耗,塞琉古王朝被后起的罗马帝国所击垮。从地域接近的程度上看,塞琉古王朝的势力进入中国,成为大秦帝国史的一部分,倒是极为可能。中华秦帝国在秦始皇(公元前246—209年在位)死后,迅速瓦解,秦二世时期(公元前208—206年在位),秦帝国的军事实力与从前横扫天下的雄威相比,似乎完全不般配。也许是秦帝国的主力军队回到西方,参与欧亚大陆的争夺造成的。 吴用再批: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大概是马其顿方阵的标准模型。兵马俑及秦调兵虎符如右图: 吴用又批:虽然马其顿与秦的发音相近,但由于《史记》所载史料不太充足,暂不把马其顿王朝、塞琉古王朝等同于演变中的中华秦帝国的某一期。中华秦帝国是不是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我不把事情做满,请读者试着分析秦昭王时期的史事与塞琉古王朝的史事有无可以衔接之处。如果读者觉得自己分析还不够或没有时间,请看我的下一著作《春秋战国大解码》,这本书已经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吴用又批:秦缪公之后秦王朝史事暂不作信史分析。但希腊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极深的渊源,希腊文化传承至拉丁文化,现在的英美文化从拉丁文化中汲取营养,亦即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已经载明,不再赘言。 吴用又批: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里有段话说得非常有趣:“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秦王朝烧了别国别邦的史书,他自己的史书又不做年代纪,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怪行为了。这一点让司马迁非常想不通。我分析,秦王朝恐怕是在与华夏诸邦融合的过程中有内在苦衷,所以记历史干脆一锅煮算了。或者,秦始皇一系的秦国君主确非亚历山大大帝的直系,秦始皇自比亚历山大大帝,可能也不逊色,故而没有太在意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史事。另外,西周王朝、先秦时代在两河失败后,可能其史书还有其他文化典籍随着岐山周原、尼尼微(大致是秦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第一雍城,雍都)的陷落,可能只捡主要资料(商汤王伐夏桀、周武王伐商纣等史事)带走,其余则有意识地全部埋到了地下,以待后人考证。他们没有力量将大批文献资料带到黄河流域,也导致后来司马迁等人不可能有精确的年代纪以供史事记载。 吴用又批:《剑桥古代史》第三卷第六章第245页记载,公元前763年6月15日(大约是中华农历),两河流域出现了一次日全食,亚述年表对这次日食记载得非常详细。这次日食已经为现代天文学的计算而验证。《剑桥古代史》对于亚述年代的精确定位,亦参照了这次日食所发生的时间及记录。《左氏春秋传》说:“(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天王崩。”如果这里所讲到的日食,是同一次日食的话,那么中华春秋史事的问题,恐怕会乱于一团麻。按照《剑桥古代史》及我所做的批解,周平王大约是公元前806年被其父周幽王剥夺太子之位,逃往申邦,开始独立行事的。到其父周幽王死于公元前783年,他登天子位,应该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如果他执政一直到公元前720年而逝,则他执政的时间长达60余年,并且是寿达百岁的真天子,如此,则《史记·周本纪》所载周平王执政51年,可能有出入。另外,《史记·周本纪》说周平王的太子姬洩父早死,未继其位而逝,后立周平王的孙子姬林为周桓王。恐怕《史记》对于这段史事时间的记载仍有出入,或许姬洩父在公元前763年后,登位为天王,但史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进行实录。 吴用又批:孔子说他颤颤惊惊地编《春秋》,害怕千秋万代的人骂他,我考证中华史,到了此处,似乎也有脑冲血的感觉。我一惯是身体比较好的人,在记忆里,除了小感冒,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感觉。 吴用又批:现在是2007年2月27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十晚上十点,经过一段长时间艰苦的求证后,我真的很累很累了,想休息休息。整个春节,我没有做其他任何事,只是趴在电脑前,做着考证之事。甚至贴春联,放鞭炮的事也无暇去做。《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证礼,只取到了秦缪公,我对中华上古文明史亦或是人类上古文明史的求证,其信史亦只能截止于秦缪公。虽然我极力求证春秋战国史事,但它确实是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没有统一的政治及文化中心的时期,涉及的地域可能广及埃及、小亚、希腊、中亚、印度半岛及整个现代中华,让人目迷心乱,力所不逮,故暂且放弃,留待后来再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