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司芬克斯的建造者、模特儿和身躯 与齐阿普斯大金字塔齐名的还有大司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司芬克斯(sphinx)原是希腊神话中女人头狮身长双翅的怪物,常守在大路口用缪斯所传的谜语令行人猜谜,谁猜不出就被吃掉。谜语为今有一物,只发一种声音,先是四足,后是两足,最后是三足,何物?奥狄浦斯猜中谜底是人,司芬克斯随即自杀。希腊统治埃及时期,用司芬克斯称呼狮身人面像就传开了,直到今天。七世纪阿拉伯人占据移居埃及以来,则称它为“阿布豪尔”,意即“恐怖之父”(《世界博览》1998年10期文)。雕像坐落在基萨的哈佛勒大金字塔东北三百多米。当年建塔时那里是采石场,但中央一片岩石因含有杂质结构不严而弃之不用。哈佛勒金字塔竣工后石场上便留下一座小石山(巨石),哈佛勒(Khafre)为之不悦。这时,天才的设计师们从古代的神话、山的外形、非洲西亚的动物群落、狮的勇猛(被誉为兽王)汲取了灵感,别出心裁地把小石山雕琢成哈佛勒的头像和狮子的身躯。雕像高21米,体长57米,如果算上石块砌成的两个前半肢(小臂)和爪子则全长72米,脸宽4.2米,面朝东方的尼罗河[48]。一件千古不朽的造型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现代的研究表明,大狮身人面像还很可能是二分点的标识物,因为它的目光准确地投向春分时的日出处[49]。 但宫书考出,哈佛勒金字塔和大狮身人面像是共工下令建的,人像的模特儿是共工,雕像的身躯不是狮而是蛇(书页11、131、200、203、206、251)。其依据是《山海经•海外北经》载:“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而共工的图腾(形像)为“人面蛇身朱发”。共工之台便是哈佛勒金字塔。从塔到雕像有一条渠道,便是蛇身,只不过被沙压塌陷了。蛇身上还有虎纹。这些与《山海经》的记载相符(同上)。 共工更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位古天神。最著名的神话是:“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山潦尘埃归焉”[50]。《左传•昭公十七年》、《管子•揆度》、《淮南子•本经训》等把共工说成水神。其特点形像为“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发蛇身人手足,而食五谷禽兽,贪恶愚顽,名曰共工”[51]。《山海经》中只提到共工是炎帝六代孙,共工之臣名相柳(繇),共工之台等,记载得比较简单。司马迁提到,尧不同意共工作他的接班人,舜请尧把共工贬谪到幽陵,让他去改变北狄的野性,并取得成效[52]。这样,即使神话中有历史的成分或神话反映折射了历史,共工也是与舜同时代的人,生活在前21世纪。他的活动范围在中国的北部(西北荒、北狄)。他的势力范围怎么就到了非洲的埃及,他又怎么能下令修建了前26世纪建成的哈佛勒金字塔和哈佛勒狮身人面像[53]。关于大司芬克斯是狮身还是蛇身,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从各种电影电视照片中看出,它是非常粗装的狮身而非十分细长的蛇身。再者迄今并没有见到发现雕像与金字塔之间有一条渠道的报道,而只是曾传说两者间有一条秘密甬道相连[54]。我们不能把传说当成信史。即便将来雕像后面真发现有一条渠道或通道,那也不能无视构成雕像重要组成部分的十分硕大粗壮的狮身和它的两个前半肢前爪,而把它说成蛇身人面像。西方的浪漫派埃及学家也只是疑问为什么不把它雕塑成牛身人面像,国为在哈佛勒朝时代及其前后,太阳在春分这天都准确地升入金牛座中[55],而并不怀疑它本身是狮身。就是生搬硬套中国古籍,实际情况与记载也并不相符。如前面提到司芬克斯面朝东方的尼罗河,而《山海经》记载的蛇是“首冲南方”。《经》说的蛇为虎色,而宫书却说还有待于发掘出所说的渠道才能证实虎纹。那我们就等待发掘来证明是非好了。 总之,《山海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至西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出现形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它们的使用地域和记载范围在亚洲的中国,所以就是退而论之说《山海经》记载了非洲埃及的四千多年前的金字塔建筑群都无稽,更不用提根据《山海经》说共工、大禹下令修建了大金字塔群,大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文化源于中国。 宫先生还一再宣称美洲印第安人的金字塔也是共工、相柳、大禹等所建,也源于中国。这些史实在《山海经》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书页11、18、36、132、205、251、267;文3页底4页顶)。限于篇幅我们就不一一批评了。不过从批评说他们建了埃及金字塔的荒唐,也可窥知说他们建了美洲金字塔的无聊。 金字塔是北非埃及人的创造,如同万里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一样。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否定别人的金字塔的首创性和独创性,如同别人不应该也不可能否定我们的长城的首创性和独创性一样。正如周恩来总理1963年访埃时所说:“黄河和尼罗河孕育了我们两国古老的文化。万里长城和金字塔,闪耀着我们两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光芒”。平等地看待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客观公正地评价各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越来越成为史学界的共识。坚持唯物史观的史学家更应该这样。 [1] 参宫玉海:《试谈如何揭开〈山海经〉奥秘》,《长白论丛》1994年3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1994年7期;《<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共323页;《关于<山海经>与上古社会研究》,《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2期等。 [2] 如胡远鹏:《<山海经>研究的意义》,《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4期;胡远鹏、杨卓:《<山海经>研究的新突破》,《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2期;《<山海经>:揭开中国及世界文化之谜》,《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3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1996年1期等。 [3] 周一良、吴于廑、齐思和:《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46页。 [4] 同治十二年(1873年)九月初二《申报》载:《纪埃及国皮拉米事》。 [5]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第二章第123节,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6][7] 年代据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 I, Part 2B, PP. 994-995, Cambridge, 1980. [8] 参刘文鹏:《金字塔》,《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986。 [9] 年代据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 I, Part 2B, PP. 994-995, Vol,Ⅱ, Part 2 B, P. 1038, Cambridge, 1980。 [10] 参刘文鹏:《金字塔》。 [11] 胡福在位的年代约为前2590-2568年,见Khufu (Cheops), 载Encyclopedia Americana, 1988, Vol, 16, p.423。 [12][13]希罗多德:《历史》第二章第124节,第125节。 [14] 《山海经·海外北经》。 [15] 《山海经·海内北经》。 [16] 参袁珂:《山海经校注》巴蜀书社1993年版,第365页。 [17] 参刘文鹏:《金字塔》。 [18] 《山海经·海外北经》。 [19] 《山海经·大荒北经》。 [20] 参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02页。 [21][22] 见吴德成:《金字塔之谜》,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第50页;第24页。 [23][24] 见Graham Hancock: Fingerprints of the Gods, London 1995, pp.355、430-431,445-447;pp.298,321。 [25] 见吴德成:《金字塔之谜》第20页。 [26] 希罗多德:《历史》第二章第124节。 [27] 见罗小末、蔡婉英:《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 [28] 希罗多德:《历史》第二章第136节。 [29] 见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I, Part 2A, p. 516, Cambridge, 1980。 [30] 见Morris Bierbier: The Tomb-builders of the Pharaohs, British Museum, 1982,pp.10-11。 [31] 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1980年版缩印本第913页。 [32][33] 参缪纪生、黄文虎:《水泥》,《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 [34][35][36][37] 见吴德成:《金字塔之谜》,第19页;第20页;第38页;第74页。 [38] 见Khufu (Cheops), 载Encyclopedia Americana,1988,Vol.16, p.423。 [39] 《纪埃及国皮拉米事》,《申报》同治十二年九月初二。 [40] 参吴德成:《金字塔之谜》,第40-41页。 [41] 参崔连仲主编:《世界史·古代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2页。 [42] 见日本讲谈社编著原出:《埃及博物馆》,台湾出版家文化事业公司1982年翻译出版,第124页。 [43] 见C.W. Cream: Gods, Graves and Scholars, New York 1973, P. 144。 [44] 见日本讲谈社:《埃及博物馆》,第124页。 [45] 见Morris Bierbier: The Tomb-builders of the Pharaohs, p.46, p. 153。 [46] 见C. W. Cream: Gods, Graves and Scholars, p.139, p. 144。 [47] 见日本讲谈社:《埃及博物馆》,第116页。 [48] 见Hans Goedicke: Sphinx, 载Encyclopedia Americana, 1988,Vol. 25,pp. 492-493. [49] 见Graham Hancock: Fingerprints of the Gods, pp. 454-455。 [50] 《淮南子·天文训》。 [51] 传为西汉东方朔、西晋张华,实为六朝佚名:《神异经·西北荒经》。 [52] 《史记·五帝本纪》。 [53] 哈佛勒在位的年代约为前2559-2535年,见Khafre, 载Encyclopedia Americana, 1988,Vol. 16,p. 414。 [54] 见吴德成:《金字塔之谜》,第80页。 [55] 见Graham Hancock: Fingerprints of the Gods, pp. 456-457. 作者:张箭,1955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