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简评《古希腊神话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聊城大学学报 陈德正 参加讨论

                             
    中国人了解西方古典文明是从接触古希腊神话开始的。据有学者考证,远在东汉之初,甘英已在出使大秦的过程中获闻源于《荷马史诗》的希腊神话中的个别故事。[①]希腊神话中的故事不但可能已被中国人获知,而且其中的一些故事也传入中国并成为古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素材。据杨宪益先生研究,唐代孙頠的《幻异志》中所载板桥三娘子的故事系来源于希腊神话中巫女竭吉施魔法变人为畜的传说;宋《太平广记》中所载唐朝客人海行遇风,被新罗长人拥去,以石填门,择肥而食,乘间得脱的记载取自荷马史诗《奥德修记》中奥德修斯航海遇见独眼巨人的故事。[②]至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庞迪我在自己的著作中大量引用希腊神话典故论说自己的观点。[③]迨至近代,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代表的西方来华人士通过办报纸、出版期刊书籍等对希腊神话做了进一步介绍,中国人自己编撰译述的西学著作也涉及希腊神话的内容。[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对希腊神话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一定程度的研究,周作人、郑振铎(西谛)、罗念生等都对希腊神话做过普及性的介绍并出版过相关著作。[⑤]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较有深度的研究性论著。[⑥]
    国内学术界对希腊神话的引介和研究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遗憾的是,系统研究论析古希腊神话的学术专著却一直付诸阙如。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隋竹丽同志撰著的《古希腊神话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正好填补了这一学界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部希腊神话研究专著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结构新。希腊神话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该书从历史学、哲学、美学、民俗学、神话学诸领域入手,全面考察了古希腊神话的思想结构和观念意象。可贵之处在于研究者将结构主义引入课题,提出古希腊神话存在一个思想结构:即古希腊神话的自由观、平等观和审美观。(《古希腊神话研究》,第197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 作者的研究表明,自由观来源于生命自由的作用;(167页)平等观来源于大海的作用;(272页)而审美观则是自然、社会异己力量被克服的结果。(197页)这种结构是如何演变和形成的呢?作者认为有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功能;一是航海活动的自然选择和历史选择。(103页)奥林匹克运动和航海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古希腊神话的探索观和创新观。(175页)
    作者认为,精神觉醒就是思想结构演变的历程。(221页)因此,作者将思想结构与精神觉醒作为该书结构的核心,试图通过研究思想结构的演变,考察影响人类观念形成的历史因素。作者以思想结构为研究主线,以人类精神觉醒为标志,详细分析了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思想结构的遽变,即创新观向自然观演变,(198页)探索观向人生观演变。(206页)在这种思想结构的演变中,大海作为自然异己力量,平衡了社会异己力量,确立了自然法神思想,形成了法神观念数字“三”,形成了自然等分思想,使希腊没有出现万能的神。(263页)同时作为一种历史回应,古希腊神话结构出现了巴塞勒斯制的翻版。(22页)最后,作为对民族精神形成演变的一个细节补充,作者分析了神话的主要观念意象,重点分析了海伦、那耳喀苏斯、命运三女神Fates、雅典娜、阿波罗、阿基里斯等神话人物的历史内涵,使神话研究层次清晰,观念明确,中心突出。
    二、观点新。作者在研究中以民族精神形成和演变为主线,力求在观念意象中寻求民族精神演变的线索。作者认为古希腊神话完整体现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海洋文明的思维观念转变,赫拉克勒斯是农业文明的代表,(15页)阿波罗是海洋文明的代表,(315页)精神层面上的标志是人类由感性向理性转变,但两种文明的本质差别在于人类空间观念的认识,突破了古希腊研究专注于城邦制的局限。(215、218页)作者在研究中对传统的观念意象进行了考释、辨析。如,阿波罗是航海保护神,作者从天文、气象和古代航海术出发,提出阿波罗是依星象学导航,以三维空间力量构成主神宙斯二维力量的约束。(301、315页)这样,为古希腊出现法制和民主制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海伦,作者从语言学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规律出发,论证海伦是公民平等——雅典公民权的象征。(283页)再比如,那耳喀苏斯爱上自己的倒影化为水仙,传统观点是自爱的象征,但是作者研究后提出这是人类精神觉醒的标志。(288页)最后,阿基里斯愤怒是《荷马史诗》中一个著名问题,从文学和美学上讲是人的一种感性自由的情感状态。但是,从历史上讲,则是一个时代平等主题的折射,是对专制王权的反对和限制,是民族平等精神发展的必然反映。(320页)在传统的文献中,提及较多的是神话反映了母权制与父权制的斗争,而实际上,希腊神话同样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人类对社会异己力量——王权的斗争。
    三、方法新。古希腊神话是古典时代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活化石。通过研究民族精神和思想结构,可以观察到影响人类观念形成的历史因素。人类在公元前六世纪时,出现了三个精神觉醒的文明区:中国、印度和希腊。在这个时期,人类逐渐摆脱了原始神话思维,进入了理性思维,开始反思和觉醒人的价值。[⑦]希腊神话就是这样一部人类精神觉醒的活化石。它较完整地记载了人类思想的素材,为思想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在分析这种历史材料中,如果依据史辨的方法,很难取得有利的直接证据。因此,作者借助了一些相关学科的理论来指导科研,做了可喜的跨学科研究。比如,在传统的视角中,奥林匹克仅是个运动会,采用了信息论的研究方法后,则使之凸现了传播学的功能,使美育在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得到体现。(108页)在分析航海活动中,应用了大量自然科学,如数学、天文学、气象学、力学等知识来分析航海在希腊民族理性精神形成中的作用,从而揭示其象征文化的内涵。(127页)
    此外,作者在古希腊神话研究中对所选取的历史材料并没有简单的累加,而是通过了学而思的分析论证。如,《神谱》中出现了命运三女神Fates,研究者没有接受传统的观点,而是从古希腊的历史,人类原始思维的角度出发,将空间感纳入研究,考证了这一观念的形成是由于大海的空间异己力量的影响,是人类空间观念发展过程中,空间异己力量的象征表达方式。(297页)
    该书书后附有参考文献、主要希腊神名英汉对照,为读者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和方便。
    当然,《古希腊神话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有校对错误的地方;如,书中,第177页,倒数第二行,应为“自然异己力量”,缺少“力”。倒数第一行,应为“社会异己力量”,原文“社会以及力量”。第243页上数第六行,原文“不性”,应为“不幸”。第283页下数第七行“美国的哈蒙”,应为“英国的哈蒙”。
    其二,有的注解在不同的章节中重复出现;第五章,第四节,第131页。“希腊人对空间具有旅行家的感觉或几何感。”有注解。到第十章第五节,第274页又出现,等等。
    第三,希腊神话的观念意象中有些观念意象没有逐一展开,如酒神狄俄尼索斯、音乐神俄耳浦斯等,作者未做深入分析,略显美中不足。
    同时,作者对国内近年希腊神话研究的成果似乎关注不够,书中未能充分吸收这些新的研究成果。
    尽管如此,《古希腊神话研究》作为古希腊历史研究中的一部新作,是作者长达五年不懈研究的心血和结晶,凝聚着作者的睿智和独上高楼的寻觅,有的章节如《奥林匹克运动与民族精神》、《那耳卡苏斯自爱的美学内涵》以及《雅典娜女神的观念意象》等已在期刊上发表,并获得学界的好评,为专著的学术价值作了无言的说明。
    


    . 陈德正,男,1962年生,山东潍坊人,现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教学和研究。
    


    [①] 参见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第5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李宏生、吴士英:《寻朋觅友三千年》,26页,明天出版社1988年版;见张绪山:《甘英西使大秦获闻希腊神话传说考》,《史学月刊》2003年第12期。
    [②] 参见杨宪益著《零墨新笺》,新中华复刊4卷3期,1946年2月,转引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第18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杨宪益:《译余偶拾》,84-85页,三联书店1983年版。
    [③] 参见庞迪我:《七克》,《四库全书丛书存目·子93·杂家》,齐鲁书社1995年版;利玛窦:《畸人十篇》,载朱维铮主编,邓志峰、张完芳、刘文楠、姜鹏编校:《利玛窦中文著译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 如郭嵩焘在使外日记中提到哲孙(铁撒罗尼迦)盗取金羊毛、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巴黎斯)拐走斯巴达(示八打)王后海伦(喜林)等希腊神话典故,参见《伦敦与巴黎日记》,第939-941页,岳麓书社1984年版;传教士林乐知采录希腊神话传说和相关材料,论述了希腊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文中提及希腊神话中的“赫克贪”(现通译赫克托耳)、“本纳罗庇”(现通译帕涅罗普)等,参见林乐知:《论欧洲古今女人地位》,载《万国公报》第三十七册,卷189、190;美国公理会传教士谢卫楼(D.Z.Shffeld 1841-1931)在《万国通鉴》则指出了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即“神性与人性相类。希利尼人谓神与神常有奸诈计谋,嫉妒纷争奸淫等事。神性与人性类也。由是观之,不过将人之行为妄置于神耳”。见《万国通鉴》,第二卷,第七章,第七段,1875年刻本。
    [⑤] 如周作人:《希腊神话》,《青年界》1934年 5卷3期;西谛:《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恋爱故事》,《小说月报》1928年19卷3-12期、《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英雄传说》,《小说月报》1931年21卷10-12期;柳丝:《希腊神话研究》,《学生杂志》1931 年5-6期;郑振铎编:《恋爱的故事 : 希腊罗马的神话与传说》,商务印书馆 1929版。
    [⑥]如王以欣、王敦书:《希腊神话与历史--近现代各派学术观点述评》,《史学理论研究》,1998—4; 王敦书、王以欣:《古希腊人的“神话—古史”观和神话与历史的相互融合》,《史学理论研究》2000-2。
    [⑦] 刘家和:《论古代人类精神的觉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