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世界历史》2009年第6期 李世安 参加讨论

    李世安
    原载《世界历史》2009年第6期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古典金本位体系衰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发展的结果。   
    在古代,各国大都先后使用过“贝壳”做货币。到中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了金币和银币,而且金币与银币已经在国际贸易中流通。金、银货币的使用,为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虽然金币和银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但是近代以前各国的货币本位,是银本位,而不是金本位。所谓银本位,就是以白银作为货币的标准。l6世纪后,西方国家开始实行金、银复本位制,即同时使用银本位和金本位。到l8世纪末,各国货币开始向金本位过渡。
    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货币标准的一种制度。金本位的英文是Gold Standard,英文Standard的意思是标准,中文翻译为“本位”。通常,金本位制只指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就是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推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黄金在国际上可以自由输入或输出。金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相对的稳定性,在国内表现为流通中通货的币值不发生贬值现象;在国外则表现为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但广义的金本位制,除“金币本位制”外,还包括“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816年,英国制定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推行金本位。接着德国、丹麦、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沙皇俄国和日本等国,也都先后效法英国,推行金本位制。当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后,各国货币之间的关系,就建立在金本位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这种体系,就被称为“古典金本位体系”。
    古典金本位体系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从理论上说,金币的数量就可以自发满足流通中的需要,从而起到保持币值的稳定和汇率的稳定,使国际金本位制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从而使国际货币机制稳定下来的作用。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但是,古典金本位体系在实践中存在两大问题。
    第一,黄金并不能有效解决国际支付问题。在历史上,调节全球国际收支的不是黄金,而是与黄金挂钩的最强大国家的货币。金币往往为强大国家的关键通货所替代。例如,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英镑是最硬的通货,在贸易中,英镑基本替代了黄金。当时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在古典金本位体系时期,金币的黄金含量很高,币值稳定,而且黄金可以自由兑换和自由流动,使用非常方便。但是当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社会生产力极其发达,商品生产力迅速提高。这样,黄金的需求量就增大。然而。黄金的产量赶不上世界财富的增长,黄金就出现了短缺现象。黄金的短缺,又使黄金与其他货币的自由兑换与自由流动发生了障碍。
    第二,古典金本位体系的存在,是以英国经济力量的强大和英镑的稳定为前提的。当20世纪初英国经济衰落,英镑贬值时,古典金本位体系的存在就失去了基础。20世纪初,世界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日益明显。随着美国的崛起,德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也构成了威胁。这样,以英镑为中心的古典金本位体系陷入困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剧了英国的衰落,给古典金本位体系以致命的打击。从l914年开始。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分裂,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古典金本位制出现深刻的危机,导致了所谓的“货币战争”。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最终迫使英美等国家先后放弃了古典金本位制度,而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关税政策。因此,1933年标志着古典金本位体系的彻底崩溃。世界进入了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34~l944年)。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法两国的经济遭到巨大破坏,经济力量空前衰落。而美国却在战争期间大发横财,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占压倒的优势。这为美元的霸权地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然而,要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英国虽然正在衰落,但是仍然具有相对强大的实力。美国的对外贸易虽然已占世界贸易总值的36,2%;但英国及英联邦的对外贸易仍占据世界贸易的40%。英镑区的经济活动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英镑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伦敦仍是国际金融的一个重要中心。英国希望保持英镑区,并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国际货币体系。为此,l941年9月英国财政部顾问、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提出了著名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即“凯恩斯方案”。
    凯恩斯主张建立一个类似于国际中央银行这样的战后国际货币机构。在这个国际清算联盟中,“以国际银行货币为基础,我们称其为‘班柯’(Bancor),按黄金定值(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作为黄金的等价物,为联盟成员国所接受,以清算和平衡国际收支”。凯恩斯设想,黄金可以兑换“班柯”,而“班柯”不可以兑换黄金。“清算同盟”的成员国,不必向“同盟”缴纳基金:而“班柯”的份额,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3年成员国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值分配。至于各国的债权、债务,则通过它的存款账户转账进行清算。同盟应向国际收支逆差提供透支,成员国以“班柯”在同盟中开设账户:逆差国可按份额向“同盟”借款,顺差国则应将顺差款存入账户,或购买逆差国的商品。凯恩斯声称:“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国际贸易的扩大,防止因外汇储备不足而影响贸易的发展。”英国通过这个清算同盟,在战后就可以不花一文钱而得到急需的进口商品。
    凯恩斯还建议,每个成员国承担义务,应把任何其他成员在国际收支的最后结算中亏欠它们的班柯,作为黄金的替代物,转入清算同盟账册里它们的贷方,而且不加任何限制。根据这种规定,清算同盟就等于被授予了无限的放贷能力。  凯恩斯方案不利于美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遭到了美国的反击。1942年3月,美国财政部助理国务卿哈里·怀特草拟了“联合国家稳定基金与联合国家及联盟国家复兴银行计划草案”。此方案中关于稳定基金的部分,于1943年4月7 日由美国政府公布,定名为“联合国家外汇稳定基金”方案,即“怀特方案”。
    “怀特方案”与凯恩斯方案完全不同。该方案主张在战后建立一种国际货币稳定基金,资本总额为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以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证券认缴,认缴份额取决于各会员国的黄金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等因素。
    “怀特方案”拟建立一种与美元发生联系,并有固定含金量的国际货币单位,称为尤尼它(Unita)。1尤尼它等于l0美元。它可以与黄金相互兑换,在成员国之间自由转移,并可用来向“基金”购买外汇。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会员国应固定其货币的汇价,非经“基金”同意,不得任意改变:若会员国出现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申请所需要的外汇,但其数额最多不得超过该国认缴的基金份额。   
    “怀特方案”规定:债权国可以自行处理国际收支的顺差,债务国则应对国际收支逆差,进行单方面的调节:“基金”应有监督和干预会员国国内经济事务的主动权:对一切重大问题的表决,需经过4/5多数票通过,基金总部设在认缴份额最多的国家。
    “怀特方案”强调黄金的作用,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而实际上这是强调美国的作用,因为美国黄金储备雄厚,加强基金的作用,即是加强美国的作用。
    “怀特方案”是一个与“凯恩斯方案”针锋相对的计划,英国也不能接受。为了协调双方的立场,在1943年9月15日至l0月9日,英美两国在华盛顿,召开了讨论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会议。会议充满矛盾与斗争。会议一开始,怀特就断然否定了凯恩斯的“清算同盟计划”。怀特从3个方面反对凯恩斯计划。
    第一,“计划”是以透支为原则。这样做,要么会迫使美国将其对外贷款扩大到几乎无限制的程度,要么美国就得担负起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责任。美国如果接受了英国计
    划,其他成员国便会利用从“同盟”取得透支的特权,来支付战后重建所需要的进口商品。而当时只有美国才有输出巨额商品的能力和必要,结果美国就将在“同盟”中有巨大的,但不能兑换成黄金或现钞的“存款”。
    虽然凯恩斯提出顺差国可用这笔“存款”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或用作对外投资,但在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战后绝大多数国家根本无力出口大量商品,也没有有利的投资环境。因此这一计划,就是等于要美国用自己的外贸顺差,向其他国家提供无利可图的信贷。这就大大损害了美国利益,美国坚决不接受这种方案。
    第二,“计划”要求在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要由债权国承担调节本国经济、以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任务。这更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因为战后许多国家无力扩大对美国的出口,而美国的生产力又超出了国内需求,美国必将出现巨额贸易顺差。要美国单方面在国内采取措施加以调节。就意味着要它压缩出口,而这是美国保持高水平就业和经济繁荣所不允许的。
    第三,建立英镑区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战后要消灭英镑区。美国绝不允许战后再长期存在一个支付同盟式的英镑区,而要实现经济自由化。
    在听了怀特的反对意见后,凯恩斯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计划,从妥协中寻求一种保卫英国利益的最佳方案。 
    首先,凯恩斯要求“基金”不能主动干预其成员国的内部经济事务,而只能在成员国要求下,“被动”地涉足成员国的内部经济问题。他主张限制“基金”的权力,扩大会员国的行动自由。接着,凯恩斯对怀特方案的一些重要条款提出了异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怀特方案中关于“基金”有权控制会员国货币汇价的规定,不符合战后情况,要求允许会员国对调整货币汇价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第二,反对“方案”中债务国要完全担负起自身国际收支逆差的主张,要求必须有某种方式,迫使顺差国自身采取调节措施,并且逆差国有权歧视“稀缺货币”国的商品。这里所说的“稀缺货币”,就是美元:而有权歧视“稀缺货币”国家的商品,就是有权歧视美国商品。这样,就可以迫使美国采取行动,进行自我调节。
    第三,“基金”无权主动监督干涉会员国内部经济生活,坚决主张限制“基金”的权力。
    经过谈判,双方达成了妥协。   
    第一,战后5年内有一个过渡期,成员国在这个期间内,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控制资金交易或实行外汇管制。成员国有权在10%的限度内改变其货币汇价。这实际上是变固定汇率为固定的、但可以调整的汇率。
    第二,美国同意会员国有权暂时限制对“稀缺货币”的自由兑换,并有权歧视“稀缺货币国”的出口商品。顺差国与逆差国同样有责任采取调节措施,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态。
    第三,“基金”对会员国的监督和干涉责任。只具有“被动性”,即不能主动干预会员国的内部经济事务。    ,
    华盛顿会议结束后,美英双方签订了一份“试行协议”。这个协议,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此后,美英两国成立了联合专家组,于1944年4月拟订了“专家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的联合申明”,供各国政府考虑。
    1944年7月1~22日,44个国家的代表730人,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基金会议,讨论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会议主要是研究具体落实华盛顿会议内容的措施。会议结束时,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两个附件,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l945年12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总部都设在华盛顿。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两点: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它保留了金本位的部分优点,克服了金本位的缺点,可以用美元代替黄金,在市面上流通。这一体系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主要储备货币。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新的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金融的混乱局面得以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相对稳定了世界经济,扩大了世界贸易。
    但是,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主要是英美两个国家为维护战后自身利益进行斗争、达成妥协的结果。该体系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它的存在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特里芬难题”。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所谓“特里芬难题”,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特里芬教授认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又与美元挂钩,美元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于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就要求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手段与货币储备。这样做,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这样,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国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特里芬难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内在矛盾性。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因此它必须具备两个大的前提。第一,是美元的稳定,美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第二,是美国要拥有足够的黄金储备。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要保持美元的稳定与价值是不可能的。当美元地位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前提。
    特里芬悖论的确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  第一,这一体系从一开始就把黄金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各国中央银行对黄金和美元的储备水平,直接关系到各国政府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能力。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已不可能给各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支付能力。一个国家的货币,无力承担国际储备货币。例如,在1929--1931年以前,国际储备货币主要由英镑来承担。但是,英镑根本无法承担这一任务。布雷顿森林体系把英镑改为美元,由美元来承担国际储备货币。而美元同样不能承担这一任务。
    第二,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双挂钩”制存在问题。“双挂钩”制的实质,却是整个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与美国经济实力挂钩。这种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是在战后初期美国拥有绝对经济优势,尤其是美国拥有巨额黄金储备的前提下建立并运转的。一旦这一前提条件消失,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便会陷入困境。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世界经济的清算能力,已经不能由黄金来提供相应的数量。世界黄金的产量已赶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因此要维持适度的储备水平,只能继续依靠外汇储备水平的增长,作为黄金储备的补充。但这就会增加国际货币的脆弱性,即增加美元的脆弱性,就会使各国对实际上充当储备媒介的美元发生信心转移。
    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英美斗争。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产物。这一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主要维护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因此,它有天生的弱点和不足。
    首先,它缺乏广泛的参与性。苏联与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并没有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苏联虽然派代表团出席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担心美国在战后利用这个机构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控制,没有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苏联更担心“基金”关于取消货币管制、固定卢布汇价及交流经济情报的规定,会损害苏联的国家主权。因此,苏联拒绝参加国家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没有苏联和苏联集团的参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的调节作用就打了折扣,其调节范围,主要限于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经济是一个整体,离开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参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就不完整。 
    其次,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代表西方大国的利益,忽视了不发达国家的利益。世界上的一些不发达国家和中小国家,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很不满。在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时,印度就提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该加上“协助不发达国家充分地运用本国资源”的要求。这一要求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会议被迫答应把这一要求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要政策”。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真正贯彻这一政策。 
    墨西哥和古巴对“基金”控制会员国调整本国货币平价的权限提出异议,要求中小国家有更大的声音。它们提出投票权小于10%的会员国,应享有变动货币平价20%的特权。但是它们的要求没有被接受。拉丁美洲国家的代表提出,希望把国际货币基金分为“战后经济恢复援助”和“经济发展援助”两部分。由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反对,大会只采纳了前一部分,而没有接受第二部分。
    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实际运转中,还产生了许多问题。
    1,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前期,基金的贷款范围有限,主要是给欧洲。世界银行的贷款也主要给欧洲。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严格遵守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之间的斗争激烈。l945年年底,美国给予英国大量贷款时,要求英国在交易往来的拨款中,有实行“英镑与美元自由兑换的义务”。但英国阳奉阴违,并于l947年7月停止了英镑自由兑换美元。l948年7月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强迫英国接受双边协定中的许多条款,削弱英镑区,但遭到英国反对。至少到1954年,英国还在扩大英镑区之间的贸易。至于欧元区成立后,欧元与美元的矛盾又尖锐起来。
    3,布雷顿森林体系打上了冷战的烙印。20世纪东亚“四小龙”的发达史,就离不开冷战。美国利用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朝鲜战争和其他形式的冷战,反对中国和苏联。在美国的操纵下,这些国家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得到了许多好处,其经济发展起来,成为所谓“四小龙”。   
    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上述问题,到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爆发危机。西方国家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浮动汇率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迈出了缓慢而艰难的步伐。但几十年来,改革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四、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如何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呢?在目前提出的各种设想中,最重要的是特里芬的“外汇部分国际化论”: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建,在于外汇储备中的部分“国际化”。    特里芬提出这种理论的依据是:许多人认为,利用国际通货作为国际储备,就构成了世界货币体系中“降低内在稳定的因素”。国际货币储备持有者就会专注于持有“最安全的”有效通货,即希望持有主要债权国家的通货。虽然美元就是这样的通货,并且战后许多国家都努力持有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但当这样的过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美国“经不起自身储备地位的无尽头的退化,其通货就不会被人认为是最安全的了。这样,其他国家总有一天不会再积聚这种通货。而且将会把它们兑换成黄金和其他国家的通货”。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罗伯特·特里芬认为,需要实现“国家的货币储备信托部分——外汇——的国际化”。他认为凯恩斯的“清算同盟”中的“班柯”就是这样一种国际化的外汇。凯恩斯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主张“拥有真正国际化政府的名副其实机构”。
    特里芬的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或国际化)的方案,是在凯恩斯的“班柯”设想之上产生的。不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的操作细则上,他提出了比凯恩斯要详细得多的方案。他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摊额交纳”制,转化为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存款制。他认为这种转化,可以将握有还会存款的获利机会与把握黄金的稳定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特里芬的设想,实际上是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充当世界的中央银行,“用债券或纸币在各个国家的疆界内来代替商品货币(即黄金)的事……延伸到国际领域”。特里芬本人承认,要实现国际化的货币。困难重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凯恩斯和特里芬的建议,在有主权国家存在的世界上,的确是行不通的。因为不同货币的存在,标志着不同国家主权的存在。而各国经济往来所产生的国际收支差异,是各国经济利益的反映。要让凌驾于各主权国家政府之上的“世界中央银行”来协调各国的经济利益关系。是根本不行的。
    因此,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就不是去成立一个世界中央银行,而是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机制,使之更加合理,有利于世界各国的货币合作。具体来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需要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与权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责任,是克服金融危机。在克服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需要向危机国提供贷款,以贷款为条件要求该国纠正错误的政策,并进行改革与调整。但是,这就涉及到一个国家主权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无权干预他国经济主权的。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要做到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既有国际意义,又不损害他国的主权。这种“责任与权能”,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重点。
    第二,需要解决贷款来源与使用之间的矛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来源,是会员国认缴的份额。认缴份额越多,认缴国的发言权就越大。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的发言权,随其占有的基金份额而不同,其在使用中占有的份额也就不同。由于欧美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有的基金份额多,长期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控制在欧美国家的手里,没有倾听不发达国家的声音,也没有反映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调整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贷款来源与使用之间的这种矛盾。
    第三。需要新思路和新措施。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还提出了建立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构想。虽然这种构想在目前还不能实现,还不能改变以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但为国际货币的改革指出了一种方向。周小川说,从长期来看,必须改变由一个主权国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改变由一个主权国家中央银行来决定国家货币发行,让全世界被动接受的局面。他说:“要对美元的发行,有一种国际机制加以控制。要给美元的发行机制套上龙头。”
    目前还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美元将为欧元、日元、德国马克等取代,世界货币将出现多中心。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美元还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任何货币都取代不了美元。今天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的改革,不是美元是否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问题,而是如何建立一种国际机制,对美元的发行进行控制的问题。因此,应当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并形成一个不断调整的运行机制,使之能够公平地、合理地、最大限度地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进行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克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逐步完善国际金融秩序,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2009年4月1日刊登的文章中说:“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合作。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作出应有贡献。”对胡锦涛总书记的看法,美国总统奥巴马也给予了回应。他说:“美国愿同中国合作,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加强金融体系监管、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方面加强合作。”
    在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进程中,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是指在坚持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而不是依附大国的无原则的合作。对有损中国经济主权的任何做法,都必须坚决反对。只有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才可能在合作中发展经济,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作出贡献。否则,将会给国家与民族带来灾难。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摘自《世界历史》2009年第6期,原文约150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