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样一来,就要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过渡期,为什么有的地方没有过渡期。那么,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进入我们的一个探讨,欧洲是在什么样一个背景情况下过渡的。按照我的说法,欧洲过渡的背景就是封建主义结构危机。封建主义的结构危机,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看,第一个层面就是表面上看,表面上看就是一片混乱,黑死病,欧洲死了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制度紊乱、人民饥饿、战争不停,这就是表面现象。然后你透过表面现象来看,你发现,这不仅仅是表面的,它还是结构的。所谓结构的,是因为它有四个方面,说明它是一种结构的危机,而不是表面的危机。第一个特点呢,这种过渡,这种危机,它不是局部的,而是普遍的,不仅产生在政治领域,宗教领域、文化领域、思想领域,我们看,宗教领域出现宗教改革,文化领域出现文艺复兴,政治领域出现新君主制,中央集权化等等,所以这不是局部的。所以就危机的非普遍性,说明它是一种结构危机。第二个情况,就是这个危机非困境,它是非复原性的,就像一个人生病一样,假如你生了病,看了医生,你病好了,恢复到原状,那就是困境,但是,欧洲的这种危机它没有办法再恢复到原状。一旦出了毛病,就变成另一个东西。所以,它不是困境,它是非复原性的,所以是结构危机。第三个特点,就是它呢,是严重地损害了封建主义的一些基本的原则,也就是封建主义,封建结构它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领主政治,比如附庸政治,比如农奴制,比如庄园制,比如地方主义,这么一些情况,但是在危机到来以后,为了生存,所有这些基本的欧洲类型的封建主义的基本的核心,都加以了改变。你像采邑制度就变成了雇佣军制度,你看农奴制度就出现了租佃农制度,地方割据就变成了中央集权化,所以它是非复原性的,它是以损害欧洲类型的核心原则为代价的,所以它是结构危机。 第四个点上来看,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危机和文明整合有关,西方的文明发展起来,经常非此及彼,走极端,走错了很大一段路,再绕回来。像这样一种情况,我们看,这四个特点,可以说明它是一种结构危机,而不是一种局部危机。 我们再从第三个层面来看,我们说,为什么它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是涉及到,我们必须认识到欧洲的封建制度,欧洲的中世纪建制,它具有很大的缺陷,我认为很成问题。这里面大概有十方面的缺点。第一个缺点,欧洲的封建主义它的建制是在罗马帝国崩溃,蛮族入侵的情况下产生的。罗马帝国的崩溃和蛮族的入侵,都带来了生产力的严重的摧毁。所以它起点很坏,它是在严重破坏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封建主义。 第二个缺点,就是欧洲的封建主义有军事性,有个人叫查理·马忒,他搞了采邑制的改革,就是无条件地把一块土地分给你,变成有条件地分封,也就是说,你为我打仗,我给你土地,所以,我们想到,欧洲的封建制度,农奴制度为什么不准农奴随便结婚,随便流动,就是因为它带有军事性质,什么东西都带有军事性质,成为常规的制度,它是比较奇怪的。所以欧洲,我们经常想,农奴制度为什么不能身份流动,这样不是限制了农奴劳动的积极性吗?主要它从军事上考虑的,所以这也是导致了它的落后。 第三个问题,就是黑格尔所说,有三种反动,他说,黑格尔在他《历史哲学》里面说过、欧洲的中世纪体制的三种反动。第一种就是地方主义对于国家主权的反动。 地方主义,分散割据,国家主权就没有了。第二种反动叫做民族、部落对帝国的反动。所以除了查理曼时期建立过一个大帝国以后,基本上没有帝国。都是一些部落,我是士瓦本人,法兰克尼亚人,盎格鲁·萨克逊人,这样国家就不清楚了。第三个情况,他就是说,是宗教势力对于世俗世界的反动。 假如我们再从与中国的比较来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现更多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它的权利和资本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中国的封建时代的中央皇权它是紧密地建立在主流经济上的,一个就是建立在农业上,收税制度,工商业,所以有主流经济。但是西方资本在城里,政权是在农村,就是贵族的城堡里,那么这样一来,他所有的收成被领主,地方领主瓜分,没有办法建立起来,维护一个国家的政权。第二个情况,知识分子他和世俗政权是相分离的,知识分子在修道院里,或者在一些教会的制度里,但是政权是由业余的法官,业余的行政官,也就是一些武人、骑士来掌管着。就是第二个缺点了。第三个缺点呢,我们说他不具备一种公共利益,你比如司法、救济、教育、生产,这些职能国家管得比较少,所以政权的私家性质比较严重,我们经常奇怪,为什么像神判法,也就是说一个人法律判不下去,把你扔到河里,浮上来还是浮下去,或者把你的手煎一下,如果起泡,那么就是证明,手好了就是没罪,手坏了就是有罪。为什么神判法,或者中世纪的陪审团制度这么流行?我想了半天,我觉得这不是什么中世纪的民族,或者是日尔曼的习俗,主要是个没钱的问题,比如说那个审判,一定要有钱才能审判,你看武大郎,他被杀死,又不是武松付的钱,是一个中国的县吏,因为出了人命案子,怎么也要查,所以中国有这么多包青天,有这么多县官,他一定要查,国家花钱,西方没有这笔钱,那你怎么查,就瞎判,就是说,好,我们没钱就来一个神判法,我们来个陪审团,主要是没钱的问题。 还有个问题,就是他缺乏文化上的凝聚力。中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这样一个,它具有一种文化上的凝聚力,西方没有,西方比较分散。所以我们看,我们中国的城市,就是文化的中心,政治的中心,也是工商业的中心,西方“三权分立”,政治是在农村,资本是在城市,知识分子又在修道院里,所以和我们很不一样,所以从这么一种情况来看,西方有一系列的缺点,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他们用等级制度,用军事解决问题的手段,缺乏政治性的统治,这样的制度当然就会因为它的不完善性而走向崩溃,所以,我们说,我们不仅不惊奇这样的制度会过早地走向毁灭,而且我们还相当惊奇,为什么他们延续这么长。所以从这个情况来看,我们觉得,欧洲出现过渡期的真正现象是出现了制度上的空白,而出现政治上的空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建制不太好,自我崩溃。 那么我们简单地说了这么一点,我们就要讲一讲,为什么你这么分析了一下,你好象就说明了最早过渡的原因呢?其实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对过渡期,有了充分理解以后,我们就是讲明了为什么欧洲最早过渡。我们的第一项发现,就涉及到过渡期的原理的解释,因为我们发现,欧洲的过渡,是在一个危机状况下产生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破了产的工厂,你要把一个破了产的工厂关闭,那么人们对这种关闭是采取赞赏态度。另外,资本家也是主动地和王权结盟,而且他是带着资本来的,所以这两项使得欧洲对近代的接受也比较容易,所以,为什么最早过渡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欧洲无论是抛弃封建主义,还是进入近代社会,都是世界范围内阻力最小的一个地区。只有从这样一个情况来看,他最早进入近代社会才是可能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发现,欧洲的封建主义主要是体制上的落后而自我崩溃的,原因是它是一个结构粗糙的,军事性质的,不那么完善的一种封建制度,所以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于封建制度的瓦解,肯定是起瓦解作用的,但是主因还是从内因去寻找,否则我们就会犯了时序颠倒的困难。 第三,我们发现,我们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概念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早期革命是反封建,取代体制,从而与资产阶级革命有所区别。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反专制,用民权代替君权。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一些新的解释。我们得出,英国革命,法国革命都是近代革命的论点。 第四,我们还对一些历史现象进行了新的解释,我们发现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政治运动,其核心和重点是提出了振兴欧洲的理论纲领,我们还发现,请教理性,和人文理性是不同的,早期革命和近代革命是不同的,反封建和反专制是不同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是保守的等等。那么这些观点是否正确,希望由同学们,学者们加以指正。 那么,我想本来还有很多点可以讲,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请大家有问题,我们再随时解答。 主持人:在现场观众向您提问题之前,我先给您说说网友的提问。这位网友,叫做“只喝北冰洋汽水”,他说,您说过,古代欧洲是因为军事原因才限制农民流动,但中国大城市,尤其是北京,到今天为止还限制农民进城,动辄以没有荒唐的暂住证为由,随意抓捕拘留关押农民,这也是因为军事原因吗?还是因为中国社会管理还带有浓烈的封建色彩,在社会管理上,您认为中国还有多久才能进入您说的近代社会? 朱孝远:这个问题提得相当的富有挑战意义。但是我想,一切都是要靠我们来把握,历史学家有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他是相信历史是永远发展的,那么无论在东方、西方,实际上地球是圆的,哪有东西方之分,所以历史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也相信,我们总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一定能够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持人:这是您的全部回答?不涉及具体的内容了? 朱孝远:因为问题很多吗,我们再继续看还有没有其它问题。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这个网友叫做“英国疯牛脖,他说朱教授,我很崇敬您,但据说您有一次给大一学生办讲座,竟说过这样一番话,下面是您说的话,用身体去读书得到的是知识,用头脑去读书得到的是理性,用心灵去读书得到的是体悟和感受。 下面又是这位网友,“英国疯牛脖的话了,他说,如果不说这是您说的,我还以为是汪国真的诗呢?我以为中国有汪国真这种人,现代化在中国兴起是没多大希望了,您千万别跟他学,以免耽误现代化进程。 朱孝远:很好,说得很好,这个话,“疯牛脖的病友一定是北大学生,把我的话说过,一定是北大的学生,所以我们肯定是在校园里见过。 主持人:是“北大疯牛脖。 朱孝远:不能这么说吧。所以我觉得,我们实际上人总是,这是我一个阶段的想法,实际上我们现在又有所提高,我们现在每天都可以想到一些新的不同的内容,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人,实际上还是一个,我主张积极的生活态度,所以人有这么四种动力,有的人是为理想产生动力,有的人是为信仰产生动力,有的人是为功利产生动力,还有些人是为生存产生动力,我更倾向于用理想产生动力,所以,我现在觉得,我们真是要对自己进行反思,也要觉得,只要能活着,就一定会走向更好,这是我的祝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