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是多维的,建设与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忽 略对历史文化传统因素的估量。本文分析了英国社会救济传统、战后福利国家的首创和文化价值理念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英国;社会保障;历史文化传统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社会保障在各国的差异,不光是经济、政治、社会因素的差异造成的,它还起源于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差异。尽管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民主政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的面孔似乎越来越统一,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但无论如何,历史文化传统因素的差异却会继续保持下去,从而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仍然会继续存在。 一、社会救济传统 在19世纪的英国形成了一种基于自由主义原则、个人主义观念的从自助、互助慈善事业到济贫法制度的社会救济体系。这种体系的相对完善,尤其是友谊会等互助组织经济力量与政治影响的增长,以及19世纪90年代后对济贫法所做的一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内缓解了一些紧迫的社会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得英国在推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没有欧洲大陆诸国那样的紧迫感。自助与互助的传统以及19世纪末济贫法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英国的建立。 1.自助与互助的传统 基于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主义观念,在英国形成了自助与互助的传统。既然贫困、失业等问题主要是由个人因素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应该主要依靠个人的努力,依靠自助。因此,工人建立起一系列的互助组织,收入较低者组织工会,收入较高者参加友谊会。 英国的友谊会出现于18世纪初,其种类很多,其中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友谊会、丧葬会、共济会、募捐会等。友谊会的会员定期缴纳规定的会费,遇到失业、疾病或贫困时可以从友谊会得到一定数量的救济,会员如果死亡,其家属也可以得到一部分津贴。 工会是英国历史上另一种重要的互助性组织。英国工会向会员提供的主要社会福利包括丧葬津贴、疾病津贴、养老津贴、工伤事故津贴、失业津贴以及罢工损失补贴等。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之前,英国工会所提供的社会福利与救济在帮助会员免遭贫困威胁、保障会员基本生活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互助形式。英国互助性合作社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最初合作社多是消费性合作社,以社员合股形式建立,每股股金一般为1英镑,因此,消费合作社主要是不太贫困者的互助性组织。到20世纪初,英国各种合作社社员人数达到300万人,出售商品价值达到8800万英镑[1]。 2、济贫法制度 英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济贫法制度史的国家,l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标志着英国济贫法制度的正式确立,1834年以前的济贫法制度以“济贫院外救济”为基本原则。1834年的新济贫法确立了19世纪后期济贫法制度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济贫院内救济原则”。1870—1914年英国的济贫法制度依然遵循1834年新济贫法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保险制度出现以前,济贫法制度一直是英国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官方措施。济贫法制度对贫困的救济是一种综合性救济,即不管由于什么原因所导致的贫困都要依靠这一制度实施救济。 济贫法制度的根本缺点是它以救贫为主,而不是以预防贫困为主。济贫法下的任何救济都是在贫困成为一种事实后方才提供的,而不是在可能出现贫困之前提供救济,防止贫困成为事实。因此,济贫法制度从根本上说不可能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尤其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越发复杂,贫因的原因更加多样化、社会化。在这种情况下,单单以救济为主的济贫法制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进入20世纪,由于英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出现,这种建立在个人主义原则上的传统救济措施在新的条件下已经无法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英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种与传统的救济措施根本不同的新型社会政策体系,需要建立一种既体现国家的责任也包含着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这种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就是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在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以前,英国社会已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救济措施。各种传统社会救济措施在英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福利国家的首创 1.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 1945年对英国而言有着双重的意义:让英国人付出“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工党第一次在议会中占有绝对多数而独掌政权。在英国历史上这两件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英国以“贝弗里奇报告”为基础,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国民保险法》(1944年)、《社会保险法》(1946年)、《国民卫生保障服务法》(1946年)《、家庭补助法》(1945年)《、国民保险法》(1946年)和《国民救济法》(1948年)等。英国成为当时拥有最先进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国家,并于1948年正式宣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此后几十年的改进与完善,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成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高福利化、统一管理体制、为公民提供一揽子预防性保障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2.战后英国建设福利国家的多重契机 号称一贯不变的英国,以连续性和渐进性为主要历史发展特点的英国为什么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把“福利国家”付诸实施?显然英国在二战后的世界里迅速实施福利国家具有多重契机。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英国无望地沦为一个二流国家,殖民地丧失、英帝国解体、财政困难、债台高筑、外汇短绌,面临这样的困境,为了维护统治,适应战后新的国际形势,同时也为了尽快地恢复战争给英国造成的破坏和缓和国内的矛盾,英国必须采取不同于战前的经济政策。而1945年的英国国家机构本身也如经过战火洗礼后的英国经济一样,面临着重建,选民们挑选了工党政府,这是英国开创福利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契机。深获民心的第一次以绝对优势执掌政权的工党政府制定了宏大的目标:人人就业、像样的房子、合适的医疗和教育服务。从而在法律上与理智上开始了英国福利国家的建设。选民之所以选择工党,而工党之所以担当起这样的一种职责:把福利社会的价值观付诸实施,显然有着它的各种因素。 工党推行福利政策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不管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认为英国工人阶级是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有所不同的。直到19世纪末期英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这种垄断使英国资本获得难以置信的巨额利润,而殖民垄断则一直保持到20世纪中期。经济上的这种特色使英国的工人有工人贵族之称。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风光无限,使英国的工人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分沾过这一垄断地位的利益,即使英国资产阶级在丧失工业垄断地位之后,仍然可以动用其一部分的利润来收买和扶植工人贵族。这种历史传统也使英国的工人阶级擅长于有组织的工会斗争,并且其主要目标就是改善生活待遇,也即经济斗争。工人贵族的形成与福利国家的出现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工人贵族参加了福利国家的宣传与设想,而福利国家的鼓吹者不只是工人贵族。1901年以全国工人工会组织为基础的工党的成立足以表明英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尽管列宁曾对工党的阶级性作过精辟分析,认为工党不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政党[2],工党于1918年党纲所确立的“社会主义条款”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英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在政坛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工党的这样一个“出身”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福利国家的口号不仅仅是争夺选票的筹码,也是英国工人运动长期追求的目标。 第二,英国政府推行福利政策有其时代的要求。 “工党领袖的天才是把握住了国民的情绪,同时引导了国民的情绪”[3],在英国两党制的钟摆之下,保守党上台之后也不断完善英国的福利制度,福利国家的建设无论是谁执政,迟早都会开始。 福利国家的思想在英国产生是较早的,19世纪后期,英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改良主义者、工会运动的某些领导人,考虑到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于是主张利用现存的资产阶级国家结构,采取温和、渐进的方式,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进入20世纪初期,英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之后,进入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社会矛盾激化。工会组织的层出不穷和工党的最终成立“,这是标志着一个新阶级出现的明确的事实和日期,或如18世纪作家的提法—新的利益集团,一个政治权力的竞争者”[4]。于是英国统治阶级所面临的如何应付社会低收入者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所谓济贫的问题,而是适应于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趋势,通过国家来主持收入的再分配,满足较低收入阶层的广泛要求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内阶级对立的激化,才能在英帝国不断衰落的同时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20世纪初期,统治阶级中像威尔士亲王、约瑟夫·张伯伦这样的一些头面人物,也居然出来同工会运动的领导人和资产阶级知识界的名流一起,为在英国实行社会保障制度而呼吁,这不是偶然的。经过20世纪前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阶级矛盾空前激化,英帝国也日落西山,英国国内要求国家保证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政府才把福利国家当作施政的目标。应该说福利政策的推行并不是出于统治者的善举,而是时代的要求。 第三,英国在战后推行福利政策也有其理论指导。“英国战后的福利政策由工党内阁首先推行,但如果这时是保守党获胜,保守党内阁也会推行类似的做法”[5]。因为战后、特别是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凯恩斯经济学已取代剑桥经济学而居于主流或正统地位。经济政策总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制定的,随着社会阶级矛盾的发展和客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政策也会有重大的转变。从自由放任到国家调节,从平衡预算到财政赤字,从济贫法到福利国家的措施,所有这些莫不是英国国内外环境和英国相对地位变化、以及英国社会矛盾尖锐化的结果。而英国经济学家对此种变化在理论上作了先导,从而成为英国能平稳推行福利国家的又一契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来源于剑桥学派的理论,其创始人是马歇尔,形成了剑桥经济学体系的核心——微观经济学的局部均衡学说,并因此而维持英国在经济理论领域的主导地位。剑桥经济学体系的局部均衡理论是这一时期英国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理论依据。 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动摇了剑桥经济学体系,而英国的这次经济危机是在20年代经济长期停滞的基础上爆发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种可以替代剑桥经济学体系,重新解释危机的原因和制定对策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凯恩斯在方法上离开了剑桥经济学的轨道,在理论上否定了剑桥经济学的传统观点,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完善性、和谐性,通过供求力量自发作用就可以使经济趋于充分就业均衡的论证。凯恩斯制造了革命,即以有效需求理论来替代剑桥经济学派的经济自动调节趋于充分就业均衡的理论。 当凯恩斯经济学取代了剑桥经济学的正统地位之后,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一个“新”的情况,这就是居于新正统地位的凯恩斯经济学与一直居于非正统地位的英国“社会主义”日益接近,并且终于合流[6]。合流的完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其标志是英国工党以绝对优势走上执政党的位置,英国政府所标榜的“混合经济”与“福利国家”的目标开始推行。它也是凯恩斯主义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共同创导的。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政府应该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干预经济,以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单一的私人经济变成公私部门混合生长的经济,从而达到“充分就业”,这正是工党所追求的目标;而工党所倡导的福利国家的基本标志——社会保障,也是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密切相关。因为国家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被认为是促使经济稳定的一项有力因素,是国家财政政策的内容之一。 因此,英国在战后推行福利政策,这不是工党的发明创造,而是有着其多重契机。20世纪开始随着英国经济垄断地位、殖民垄断地位的消失,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内经济的衰退,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迫使英国政府作出的政策调整,也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费边社会主义思想、需求管理与“福利国家”措施的并用。 三、文化价值理念 1.宗教互助文化价值观 在西方国家,宗教被称为慈善之母,它对早期社会保障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方面,而且也突出地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因此,宗教的产生与发展构成了社会保障的一个宗教文化理论渊源。 早期的基督教明确反对富人对穷人的剥削,宣传基督会再次降临人间并建立人人平等、普遍幸福的千年王国,表达了人类追求福利的普遍性与迫切愿望;早期基督教社团所实行的财产公有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亦为后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和国家制定福利分配方式提供了依据与方法;基督教还特别强调爱人如己,主张在施爱于他人中体验幸福的境界,摩西十戒则劝人净化心灵,努力向善,等等。宗教教义的上述主张客观上表达了博爱、互助、平等的思想,这些思想无疑为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与社会保障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道德基础。同时,许多宗教团体直接主办各种慈善事业,并一度成为西方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基本机制,时至今天仍在发挥着补充国家正式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作用。 因此,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以慈善观念与人道主义为旗帜,却以慈善观念和人道主义为起始,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时,仍然需要“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7] 英国的慈善事业一直比较发达,教会举办的慈善救济占有重要地位。19世纪60年代,仅伦敦就有640个慈善机构,其中包括124所慈善学校和老人院,80所慈善医院,72个世俗慈善基金会,56个教会慈善基金会,16家聋、哑、盲者慈善院,14家慈善孤儿院,还有4个专为印度灾荒提供救济的基金会。这些慈善机构大都有很长的历史,其中的144个创办于19世纪50-60年代,279个创办于50年代以前,114个创办于18世纪,103个创办于1700年以前。慈善机构往往拥有巨额的资金,1860年,伦敦慈善机构的各种财产收入为83万英磅,个人捐款160万英磅,当年支出近143万英镑[8]。在各种慈善组织发展的基础上,1869年,英国建立了全国性慈善组织机构——“慈善组织协会”,其目的是协调各慈善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它们相互之间的合作,集中各慈善机构的财物以便有计划地、最大限度地使其发挥作用。 英国慈善组织和机构所提供的救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有需要的贫困者提供一般性救济,这类救济包括贫困救济、养老救济、医疗救济、特殊救济等;第二,为失业人口提供生活救济或者提供就业机会;第三,为贫困人口提供经济实用的住房;第四,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服务和医疗救助[9]。在整个济贫法制度时代,英国慈善组织和机构所实施的社会救济,在为贫困人口提供生活保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可见,宗教思想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二是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规范;三是补充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不足。因此,宗教对现代社会保障的影响,不仅是理论上的,也是实践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一定的社会保障政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底蕴之上的。英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宗教互助文化价值观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社会平等价值观 在社会文化层面,英国受北欧社会平等价值观的一定影响。北欧福利模式稳固地植根于文化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以至于任何短期的影响因素都不能够从根本上动摇这一体制,比如政党统治、经济周期等等。埃斯平20世纪90年代初指出,北欧福利模式具有“去商品性”的特点,即获得由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是国民的基本社会权利,而与他们的市场地位无关,也就是说,每个公民均可以享受社会福利,不论他们是否工作,是否在劳动力市场上提供了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并进一步声称,在“去商品性”福利国家中,公民有“不工作”的自由选择权,当个人认为需要的时候,他们有权利自由选择不去工作或者脱离工作,而不失去其收入保障和基本福利。这种全民福利观是北欧社会平等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文化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北欧国家福利体制正是因为植根于这样的文化中,因而有着广泛稳固的社会根基。 英国的主要价值观念是所谓的经济性“平等”,其鲜明特征是把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最低国民生活水准,作为国家的义务。因此,长期以来曾经维持一种无差别的定额给付,后为提高给付水准才逐步转换为二阶层式结构,但维持所谓平等的市民社会,仍是其追求的目标。因此,在这种高度强调经济性“平等”的价值观下,一般通用制度理所当然地被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中心。然而,由于英国所得阶层的差别很大,导致其重心向众多的依靠社会扶助的人们倾斜,从而出现了理论与实态之间的矛盾。 3.社会保障理念的转变 如果从1601年英国《济贫法》颁布算起,此后的四五个世纪里,国际上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条不断向上的发展轨迹。从最初的慈善济贫到雇主责任,从普遍福利到适度保障,虽然发展过程时而被打断,但社会保障的理念始终都与现实合拍,并指导着社会保障沿着一条现实的可持续性道路向前发展。 人们对社会保障的态度的转变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重要原因。以英国社会对待贫困的态度的转变为例。在英国,自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颁布以来的几个世纪里,对贫困者给予帮助一直是地方政府的事务,中央政府对这一问题基本上是持袖手旁观的态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对贫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社会工作者的调查使人们对英国社会贫困问题的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末,布思和劳恩屈分别在伦敦和约克郡对贫困问题调查。在这两个调查中,他们放弃了维多利亚时代对贫困问题采取的绝对衡量标准,而改用相对衡量标准,即划定贫困线的办法。随着“贫困”被重新定义并且被重新“发现”,随着穷人“社会剥夺”程度和需求程度的被曝光,随着对贫困这一社会问题因果关系提供的新的解释,整个社会开始了解到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一个事实:近1/3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而只有1/40的人获得救济。这一发现导致重新检验对待穷人的办法,增强了社会各阶层改善社会中不利者条件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开始认识到,贫困的主要原因除了新济贫法强调的个人道德的堕落外,还有普遍的经济因素,如失业和低工资等[10]。既然贫困之类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由个人无法控制的社会原因造成的,社会理应对此承担责任,作为社会最高组织形式的国家理应采取措施,尽量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为其全体成员提供一整套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国家的职责。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这一职责应该不断扩大[1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一件新事物的出现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贫困不一定是个人原因,社会和制度变革也会造成贫困。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是多维的,建设与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忽略对历史文化传统因素的估量。在今后的岁月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演变将继续影响英国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与改革。 参考文献: [1]Roebuck J.,TheMakingofModernEnglishSocietyfrom1850[M],London:RoutledgePress1982:66. [2]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5:379. [3][英]托尼·布莱尔.新英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1998:11 [4][英]伊·勒·伍德沃德.英国简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160 [5][6]罗志如,厉以宁.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1;238. [7《]墨子.兼爱下》 [8][9]EdwardR.,Modern Britain,ASocialHistory,1750-1985, Amold,[M]1987:181. [10]陈晓律等.当代英国[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11]丁建定.从济贫到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