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希腊城邦制度述略(20061204)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世界史论坛 newdu 参加讨论

    城邦(Polis)是古希腊世界的政治组织。就基本含义而言,城邦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小而自治的政治共同体,大多数政治、社会和宗教活动在其中心地点进行[1]。中国学者顾准认为:“城邦,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独立主权国家。”[2]顾准的定义是从政治实体的层面加以考虑的。然而,城邦除了以一个公民社会的实体形式而存在外,还是一种精神的共同体:“正是希腊人享有某种公认的公共的与私人的特权和责任,这种特权和责任使他们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共同体突显出来”[3]。概言之,希腊城邦是一个含有性别与“国籍”双重意义的排他性的团体。
    希腊城邦千差万别,而且随着时间的演进又呈现出纷繁的状态,但是,仍然有些最一般的共性特征可以加以总结。
    第一,希腊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外在特征。以城邦中的大国而论,斯巴达的土地面积为3300平方公里,最多可出动5000公民兵(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传说,实际可能更少);雅典的面积为2500平方公里,公民人口只有4万。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强国的规模尚且如此,其它城邦可想而知。
    第二,希腊城邦作为公民集体,具有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的统治体制。一般而言,人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绝大部分事情要在当天投票解决。城邦制度的官制具有“轮番为治”的特征,官职多,任期短,绝大多数官职不能连选连任,这样可以保证尽可能多的公民能参与到国家政治中来。为保证公民能参与政治生活,有条件的城邦还实行津贴制[4]。
    第三,在城邦制度中,公民、士兵和土地所有者是三位一体的。公民是城邦的主体,国家的所有政策都围绕公民运转。而且,国家一般还要从经济上扶持公民,防止其破产和分化。城邦的发展与方阵这种新的军事制度的兴起是平行的。
    第四,城邦体制依赖于地方性爱国主义,这种地方性爱国主义被崇拜作为共同体保护者的男神或女神所激励。
    第五,城邦体制存在公私并存的现象。城邦中的公民享有一些基本权利,但这些权利也与其责任相结合。公民共同体是重要的,而这通常意味着国家在决定公民个人生活节奏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在实体层面上,城邦包含着一个城市或城镇及其周边围绕的乡村。城市或城镇构成了城邦公民为政治、社会、宗教活动集聚在一起的中心。但是,城邦所拥有的农村土地往往构成它的主要经济基础。而且在观念上,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从构成上看,城邦一般包括:享用政治权利的公民(成年男性)、不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女性和儿童)、非公民(奴隶和客居的外邦人)。
    荷马社会时代的Polis是在迈锡尼文明灭亡后、在公元前2千纪末和公元前1千纪初产生的新的国家形态。正是迈锡尼宫廷国家的崩溃、铁器的使用、小农的独立、希腊世界的孤立,造成了Polis形成的基本条件。它是古典时代希腊城邦的直接先驱[5]。古风时代(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殖民运动,拓展了希腊世界的地理范围,也给希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6]。古风时代希腊各国普遍出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包括公元前7世纪的立法浪潮以及僭主政治。僭主笼络平民与贵族斗争,实际上扩大了希腊城邦的社会基础。古风时代的城邦政治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民主的因素。而古风时代希腊陆上战争的形式与特点制约了希腊世界的统一。希波战争中希腊城邦经受住了波斯帝国的挑战,并逐步走向最繁荣的古典时代。但盛极一时的希腊城邦无法克服内部的种种危机,最终酿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即是希腊城邦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希腊世界经历了一个霸权更迭的时期,就迎来了马其顿征服,并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最后,始终保持着分裂态势的希腊城邦被罗马征服。
    [1] William Duiker etc.: World History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 1998 , p. 120.
    [2]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版本不明)。
    [3] [英]保罗·卡特里奇主编:《剑桥插图古希腊史》,郭小凌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第134页。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尼西阿斯指出:“男人就是城邦。”细分起来,这句话揭示了希腊城邦非物质实体性的一面;而且,尼西阿斯所用的词“男人”(andres)是指生理、社会、政治意义上的成年男性的成员,这又表明了希腊城邦的性别意义。因此,将希腊城邦与现代主权国家概念等同起来是不确切的。《剑桥插图古希腊史》的中译者认为,“城邦”一词不能充分体现古希腊人对自己国家形态的认识,严格地说,Polis一词最好音译为波利斯,因为无论英文还是中文都没有对应词。
    [4] 顾准总结为“主权在民与直接民主制度”,他认为这些特征使古希腊城邦坚持其独立。“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5] 晏绍祥:《荷马时代的“polis”》,《历史研究》2004年第2期。
    [6] 顾准即认为海外殖民城市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发源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