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经济史期中读书报告》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经济史—北京大学经济学 卢升镐 参加讨论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未来首先要了解其国家的现在,为了了解现在要了解其国家的过去。我觉得这是学习历史的主要的原因。当然学习历史之后我们可以了解传统文化,也可以得到学习一门学问的乐趣,就像孔子在论语说的“学而时习之,不易悦乎”。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另外一个国家的历史是较难的事情。不光是因为语言的问题,并且是由于文化不一样,再加上在学校的教育重点教本国的历史。虽然有这样的困难,作为在北大上本科的留学生我敢于选了“中国经济史”这一门课,因为笔者在上经济学院,而且在中国留学,觉得应该学习中国的经济史。
    开始上萧国亮教授的“中国经济史”,对我的选择十分满意,因为老师讲课时得到很多灵感的知识。其中他在第一节课的时候说的学习中国经济学的目的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萧国亮教授曰:“学习中国的历史是学整体的,学习中国的经济史是学细节的,通过学习其中一个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另外一个东西”。就像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对微观经济学有帮助,学习微观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有好处。通过学习中国经济史我会对中国经济的过去了解,然后会更好的了解目前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最终会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况且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有帮助。第一节课时老师还讲了一句话,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教授曰:“目前中国的经济不是过热的,而是按正常的速度走的,因为每个国家是不同的,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发展模式,不能只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中国经济,而通过考察中国的经济史来判断现在的中国经济”。这句话给我的精神上的冲击是很大的,由于迨至上这门课,我一直相信目前的中国经济是过热的,考察一个国家经济的方式只用通过西方经济学来推断。老师推荐我们几本书,但是我就买了萧国亮教授写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是萧国亮教授从1979年开始到目前研究的专题的综合,分为五个专题,即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特色的经济演进道路,专制国家与经济,传统社会后期的商人资本与经济发展,和贸易史与民族融合。其中我看了前两个专题,最后一个专题和专制国家与经济,传统社会后期的商人资本与经济发展专题中的几个部分。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对第二个专题的内容整理和评价。
    这本书的第二个专题是‘中国特色的经济演进道路’。该专题里面有四个小的专题,读完前三个专题之后我感觉到中国经济史的基本的内容,这三个小专题集中概括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独特的“食货”之路’是本书的副题,它分为九个部分,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资本主义萌芽的清代末期。通过这一部分我大概的了解了中国经济的历史,发现为什么在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而且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开始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采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读完“独特的食货之路”之后我得到的结论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太稳固了,而且发达了,所以虽然资本主义也在中国开始萌芽了,但是它没有空间继续发展。独特的食货之路中第一个部分“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中提出封建社会能够开始发展的前提。和其他国家一样原始社会的中国是“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的公有制。但是“在中国,取代“天下为公”的私有制并不是像希腊,罗马那样的个人私有制。中国的私有制则是家族私有制。中国在私有制起源的过程中是以家族私有的形式来占有畜群的(100)。”这一段给我中国的经济和其他国家的经济不一样的证据,而且告诉我在中国‘家’的概念与西方国家的‘家’的概念有点不一样。那么中国怎们能够成为家族私有制为经济体制的国家而希腊,罗马那样的国家成为个人私有制为经济体制的国家呢。这个问题是在第二个部分“亚细亚生产方式-夏,商奴隶社会经济”中所介绍了。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亚细亚生产方式”,实质上就是古代东方奴隶制生产方式。通过马克思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欧洲中心论”是错的,因为“欧洲中心论”认为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历史发展道路都要遵循欧洲的模式进行。但是人们都知道每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必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道路。比如,中国的夏,商奴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奴隶制经济具有自己的特殊性(101)。在商王朝下的奴隶和希腊,罗马的奴隶不一样。罗马和希腊的奴隶是由私人所拥有的,而商朝的奴隶是由国家所拥有的。中国夏商的奴隶社会不像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那样发达,奴隶的来源仅限于战俘,很少发现债务奴隶,奴隶的数量也没有希腊,罗马的多。从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发达的社会阻碍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得到的教训是每一个人或国家不要因现在的昌盛而骄傲,而按目前的优势来进一步推动革新,锻炼自己。
    在西周的井田制度下,“家”成为生产的基本单位,维持了“王土”制度。但是由于三个原因“私田”开始出现。三个原因为剥削者的增加使旧的剥削方式难以维持,铁器农具的出现和牛耕方式的发明让农奴自己开荒种田,人口的自然增长十几口授天的井田制度无法继续存在下去。在井田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租佃制剥削形态是封建地主制经济的主要内容,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108)。
    说实话,我在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中更喜欢西方文化。文化是个很广阔的概念,其实我可能根本不了解西方文化是什么,东方文化是什么。但是我在小学时和高中两年受过西方式教育,初中和高中一年受过东方式的教育,然后对东方的“死记硬背”方式产生了反感,对西方的思考式,自由创意式的教育方式由亲密感。而且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一般上大学之后独立,而亚洲的国家的孩子一直到结婚的时候依靠父母的文化让我对亚洲的文化有不好的印象。可是读了“小农家族经济结构论”之后我就发现这种孩子是否依靠父母的问题只不过是传统文化的结构。
    费孝通教授认为中国的“family”和西方的“family”是不一样的概念。他创造了“家族”这个概念来“说明中西历史特色的家庭的概念,是中国社会史学的特有的概念(135)。家庭是由亲子构成的生育社群,是人类社会的初级社会群体。中西家庭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在西方,亲子关系是家庭的结构,生儿育女是家庭的功能。中国历史上的家庭在结构上俨然是一个氏族,即有许多家所组成,而它只有一个家。由于它既像十足,又不完全等于氏族,因此费孝通教授就给它一个新的概念-家族。家族是有一系列的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所组成的家。父子关系在家中处于统治地位(135)。家族是有一系列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所构成的,由此就具有生育与事业的双重功能。因此无论经济,政治,文化事业,都可以由家族来经营。由于事业是长久存在的,所以,一个从事某种事业的家族除了其本身非可抗的原因之外,是不会解体的(135)。从此,我了解了包括中国的亚洲国家的家里为什么孩子留在家。而且我感到世界上没有完全好的,或者完全坏的。
    通过“小农家经济结构中的竞争与垄断”我又遇到世界不能完全按好坏的黑白观点来看。一旦我会看到小农组经济结构中的竞争。小农家族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以家族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单位。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所有权能够转移,小农家族经济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阶级结构。在开反省的阶级结构中,各阶级之间是可以上下流动的(141)。我觉得这种竞争模式给中国带来竞争的气氛,而引起了生产率的增加。并且,一个小农家族成为自耕农,地主,或佃农的都是由努力的程度来决定的方法是十分合理的。可是过分激烈的竞争必然导致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小农家经济的黑暗也反映在精耕农业和人口膨胀。通过精耕农业生产率大大上升了,中国精耕农业的单位产量不仅比西欧封建社会的高出许多,甚至比工业化时代美国农场的单位产量还要多,这就让我惊讶,告诉我们竞争的确是提高效率的方法,而且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封建社会的发达程度多么高。可惜,过度发达的封建社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人口增加的原因在于精耕农业引起的生产总量的增加而带来的社会扶养能力的增大。精耕农业也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引起的单位面积内可劳动人口的增加所引起的结果。
    对于导致人口增长的原因,傅筑夫认为,人口的增长“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为如果没有相应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大量增加人口是不可能的”。精耕农业也有后果即,排斥了畜牧业的发展,使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单一农业的经济结构模式。再加上精耕农业要求较大规模的改造环境,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兴修水工程,消灭病虫害,控制杂草,供养牧畜等,必须付出巨大努力。土地的过度开发,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秦汉以后,自然灾害的频率骤增,不是没有原因的。不但是中国,而且是整个世界目前在面临着精耕农业社会遇到的同样的问题。在精耕农业的过度贪心造成的后果也是在现代社会发生,通过考察当时怎样把问题解决的当代的人们要找出对策。精耕农业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平均收益率的逐渐减少。这是当然的结果,因为存在着收益递减的规律(技术水平与土地面积不变为前提)。这样的情况下小农家族还愿意对有限的土地继续追加投入劳动量而推进农业集约化发展。但是由农业生产集约经营所造成的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个朝代都会有出现的可能。
    如前所述,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家族,所以重要的是一个家族的总量的排名而不是一个家族的平均生产量。这让我想什么是最好的经济指标。在西方经济学所说的GDP对人们最重视,也是衡量国家经济力量的最重要指标。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觉得人们应该对平均GDP更重视,也要对平均生产率重视时才能反映人们的经济水平。
    我一直到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之前对中国为什么没有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不是中国没有资本主义的产生,而是我不知道封建社会期间萌芽了资本主义,只不过因为封建势力的干预就没有继续发展起来。“在明代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苏州的丝织业中,后来到了清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又有了新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没有继续发展,对这个问题不但是引起了中外经济史学家的兴趣,甚至引起像我这样愚蠢的学生的兴趣。我也是像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那样认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不发展是由于儒家斯掀起了阻碍作用。可是这本书接着介绍另外一个观点,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长不大,是因为它的对立面对立封建经济过于强盛,是因为在中国缺乏资本主义萌芽发育的各种社会条件。”这样巩固的封建主义体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这里还提出“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社会条件来看,具有自治权的城市的兴起与独立的商业资本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西欧封建社会,10世纪后城市的发展及随后出现的“城市公社革命”,逐渐使西欧的城市成为资本主义萌芽发育成长的摇篮”。但是在中国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反而封建官僚政治和商品经济共生与封建的城市社区内,两者之间的彼此交往,造成了商品经济的官僚化。这样资本主义经济附属于封建官僚政治,资本主义根本就继续发展不了。可是像这本书上写着“先进与落后总是相对而言的”。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发达,确实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对立面-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容易产生。中国是世界历史上较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之一,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萧国亮教授在讲课的时候跟我们说他在小时候不但是学习的,而且是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且他相信纯粹的共产主义会打倒资本主义。但他长大了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崩溃了,且剩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开始采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他的脑子混乱了。但是想起马克思的一句话来找到了很多社会国家失败的原因。马克思在资本论说“人类是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如果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那么人类史上就不可能存在像自然是中的那种规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无意识的自然,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意识的人。经济史的研究必须重视作为社会行动者自己对其所处情景的解释和理解,而不是找出经济规律。
    最后我想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教训:“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1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