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以出精品出人才推进世界古代史学科建设——记我院重点学科世界历史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何馨 参加讨论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是我国世界史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属于基础研究学科。我院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依托于世界历史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该研究室自1978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提供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的研究成果,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一研究宗旨,潜心研究,勇于探索,用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做出了贡献。经学科成员的共同努力,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于1997年被确定为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成为世历所当时唯一的重点学科项目。2002年8月,该学科再次被确定为院重点学科。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带头人、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主任徐建新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学科发展的概况。首先,学科成员遵循“出精品,出人才”的科研方针,积极探索发展学科的经验,努力完成课题项目。在2001至2005年的“十五”期间,该学科成员共完成各类课题5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古代国家等级制度》和《部落联盟与酋邦》、《古代地中海地区民族宗教关系的历史考察》)。另外,学科成员还集中精力参加了院重大课题《世界历史》(多卷本)中的《战争与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古代国家起源和早期发展》、《古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古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等分册以及《世界历史地图集》的主编和撰写工作,这些课题大部分已经完成。
    “十五”期间,学科成员共发表著作5种,共170余万字;专业论文58篇,共78余万字;译著6种,230余万字;校注2种,19余万字;译文1篇,2.9万字;工具书2种,10余万字;学术文章30篇,22.4万字。总发表字数为530余万字。除上述成果外,2006年全年共出版和发表学术专著2种(《好太王碑拓本的研究》(日文)、《英国近代国家的形成》)、专业普及读物1种、学术论文12篇、与其他学者合作的工具书1种、教材1种、译著1种以及学术文章多篇,总发表字数为92.4万字。“十五”期间,该学科有7项成果分获国家级、院级和所级科研成果奖励。其中宋岘的《回回药方考释》(专著)获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优秀成果奖(2001年),胡玉娟的《古罗马平民制度研究》(专著)获院级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
    其次,加强扩大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加大对外学术交流的力度,是使该学科成员活跃研究思维、开阔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成果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徐建新说,2002年至2006年底,该学科成员累计出席学术会议70场次,其中,主办小型会议19场次,参加会议51场次。在学术交流方面,学科成员出访国外18人次;来自美国、伊朗、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到访讲学13人次。此外,研究室还组织了“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相关遗址的学术考察”活动。学科成员在考察后认为,世界史研究不应忽视世界古代中世纪历史上的中国因素;在我国世界史的研究中除利用外国史料和研究文献外,也应积极参考和利用中国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以及中国史学界的理论研究成果。
    再次,该学科人员结构已形成比较合理的梯形结构。2001年以来,该学科有在编研究人员9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史、古代两河流域史、赫梯史、古代希腊史、古代罗马史、古代阿拉伯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交流史、日本古代史、欧洲中世纪史。所掌握的外国语种有英、俄、德、法、日、阿拉伯、波斯;古文字有拉丁文、赫梯文和阿卡德文。截至2006年12月,学科成员中有副研2人,研究实习员1人,其余全部为正研职称。其年龄结构是,50岁以上3人,40至50岁有2人,30至40岁有3人,30岁以下的1人,学科的研究梯队基本成形,中青年学者成为科研中的骨干。
    在谈到人才培养时,徐建新说,学科建设应当以人为本。科研人员研究素质的提高是学术创新的根本前提。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具有研究对象的地理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研究人员专业差别大等特点,学科成员间容易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组织集体课题难度较大。为此,研究室将深入的专题研究作为基本研究形式,既包括联合攻关的集体项目,也有施展个人专长的个人项目。通过组织集体项目,发掘在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上重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作为学科的课题项目,进行共同研究,体现本研究室的研究方向,展示学科的整体实力;通过完成个人项目,深化各专业的研究,拓宽研究领域,为未来的重大课题研究积累资料和研究经验,同时又能发挥个人专长,扩大学者本人在国内外史学界的影响。在过去13年中,该学科连续完成了3项经过精心设计的集体项目,即《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专著)、《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专著)、《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专著),这些成果在学术界得到很好的评价;在个人项目中也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
    徐建新说,学科发展还必须关注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研究动向,努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国际接轨,在外国史学界特别是研究对象国史学界取得话语权。为此,学科成员积极参加所内学术报告会,实行室内学术报告制度,学科成员之间相互借鉴有益的研究方法、观点和研究经验,催生新的研究增长点。同时,研究室创建研究成果传阅制度,通过“以老带新”加强研究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经验丰富的中老年学者传阅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给他们提出改进的建议,并将常年积累的研究经验介绍给青年学者,使新加入的青年学者尽早完成从学生到科研人员的过渡。
    据介绍,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成员近年来积极策划组织了专题学术数据库的建设。他们认为,研究数据库不应是简单的学科研究文献目录索引,研究数据库应当从研究者的研究实践中产生,并能够在深化科研、提高研究水平中发挥作用。目前该学科成员已初步完成了《高句丽好太王碑拓本和研究文献资料库》、《古代西亚两河流域考古遗址遗物图片和研究文献资料库》。(本报记者何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