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洪亮吉是清朝著名文学家、经学家,是乾隆年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等职,上疏直言、针砭时弊,被免死戍伊犁,次年回家,十年后在家中逝世。洪亮吉工骈体,与孔广森齐名,代表作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等;他颇有远见的提出了人口增长过速之害,被誉为近代人口学说先驱。 人物简介 先世祖籍安徽歙县洪坑,三十七世洪璟曾任山西大同知府,其子洪公采为洪亮吉的祖父,入赘于常州赵氏,娶康熙四十八年状元赵熊诏之女为妻,从此定居常州。洪亮吉生于1746年九月三日(10月17日),卒于1809年五月十二日(6月24日)。自幼丧父,刻苦读书,以词章考据闻名,尤其擅长舆地。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多年屡试不中,先后充安徽学政朱筠、陕西巡抚毕沅等幕府。乾隆五十五年(1790)44岁时终于以一甲第二名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督贵州学政,任内为贵州各府书院购置经、史、《通典》、《文选》等方面图书,提高了贵州学术水平。嘉庆元年(1795)回京供职,入直上书房,教授皇曾孙奕纯读书。嘉庆三年(1798),以征邪教疏为题考试翰林和詹事,洪亮吉著文,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辞职回乡。嘉庆四年(1799)为大学士朱圭起用,参与编修《高宗实录》。同年,上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触怒嘉庆,下狱并定死罪。后改为流放伊犁。百日之后,即被释放回籍。从此家居撰述至终。 洪亮吉人口论 乾隆57年,洪亮吉奉命到黔地考察,历时一年。这其间,他在与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敏锐地看到了人口过快的繁衍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于1793年写出了著名的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专著《意言》,特别是《意言》中的第六篇《治平篇》更集中地表现了洪亮吉的人口论思想。 在《治平篇》中,洪亮吉首先指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社会较安定,而人口却急剧增加。“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把一个与人民要过安定生活的愿望相违背、又极易被忽视的人口剧增的问题,十分尖锐地摆在了人们面前,确有振聋发聩之势。 接着洪亮吉以一家为例,深刻而具体地揭示出人口增长过快必定会使土地、房屋及其他生活资料显得越来越紧张的道理。洪亮吉指出,虽然还有空地、空屋,但这些最多“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这就必然造成“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这就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一个无可辩驳的道理:若不控制人口,人们将要面临生活资料严重不足的威胁。 洪亮吉在谈到人口繁衍过快造成生活资料贫乏的同时,还十分忧虑因此会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一家人中常有一二人不听从教育,“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生活资料的匮乏,有人必然起而作乱,在“治平”的社会里,因为人口增加过快,生活资料逐渐缺乏,社会发生动乱,这就是作者为民为国而忧虑的原因。 洪亮吉的《意言》,特别是《治平篇》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发表还早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论专著。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作者还不可能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当然作者也看不清由于封建剥削制度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造成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但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能敏锐地提出了“治平”中潜伏着严重的人口问题,这充分显示了他关心政治与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也表现了他在封建社会中敢于否定“多子有福”这一传统观念的勇气,谈到人口问题,我们应该牢记这位先贤。 洪亮吉大案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在国丧期间诛杀了父皇宠信二十多年的和珅,获得了他的权力和地位。然而,没有太上皇乾隆的训政,与和珅势力的消亡,嘉庆帝的亲政还是不那么顺风顺水。在经历了乾隆末年权臣当道、言路堵塞的高压统治之后,嘉庆帝决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但有些官员趁上书之际,直言不逊,把矛头直接指向嘉庆。嘉庆帝深感不严惩不足以消除心中之恨,他决定抓翰林院编修洪亮吉为典型,来个杀一儆百。本期介绍洪亮吉差点断送性命的原因,在洪亮吉命悬一线时,嘉庆帝又替洪亮吉平反昭雪。 洪亮吉故居 洪亮吉故居位于常州市区延陵东路西狮子巷口。故居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毕沅所赠,亮吉于是年十月初三移居此宅。 原存门楼、风雪授经堂楠木厅、更生斋等,1987年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拆。于东狮子巷20号建为洪亮吉纪念馆,于1994年12月31日,亮吉六世孙、现代著名戏剧家洪深(1894-1955)诞生100周年之际正式落成对外开放(包括馆内洪深纪念室),展出洪亮吉、洪深的生平事迹、著作、手迹、遗物、资料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