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金文,是铸造或镌刻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的时代跨度很大,但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至秦汉。在不同时期的古文字资料中,先秦(商代至战国)金文尤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先秦时期文献匮乏,金文就成为研究当时文字发展、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因此,金文学对于古文字、商周史研究有重大学术意义。 进一步明确金文学研究对象与课题 人们常常认为金文就是西周文字,书法家也习惯将金文看作大篆或籀文,从古文字学的角度看,上述这两种看法都不严谨。“金文”这个术语,只是强调其载体是青铜器,其内涵实际包括商代文字、西周文字、春秋文字、战国文字、秦汉文字等不同时期的古文字。 金文学是研究金文的学问。“金文学”这个学科名称或者说术语,并不像其兄弟学科如甲骨学、简帛学等那样深入人心。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金文研究传统上被纳入“金石学”领域,发端于汉代,发展于宋代,兴盛于清代,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与碑刻、玺印、砖陶文之学混杂在一起,未成为独立的学问。而甲骨文、简帛文字,直至清末民初,凭借殷墟甲骨、流沙坠简(罗布泊、敦煌、居延等处的简牍)的发现,引起海内外学界关注,分别建立专门之学,并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显学。其二,近代以来,金文研究附属于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学科,同时又被看作青铜器学的部分工作。上述学科不断发展完备,金文学却未能凸显。实际上,从学科性质上看,金文学与甲骨学、简帛学类似,理应被视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受到学界的重视。 近代以来,学者一直将金文学作为专治金文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学问。较早使用“金文学”这一术语的学者是梁启超。他在1921年出版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在金石学下专门讲到“金文学”和“龟甲文之学”。 目前,对于金文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课题,仍很有必要做较明确、系统的阐述,以引起学界的更大兴趣和关注并促进该学科的更好发展。 金文学的研究对象应以商周秦汉的金文为主,兼及青铜器形制和纹饰,其重点又是商周金文。金文学与青铜器学的关系最为密切,但研究对象各有侧重。青铜器学的研究对象,以器物形制、纹饰、工艺为主,兼及铭文,适与金文学互补。在严格意义上,金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纯粹是铭文,然而在断代、器物命名等专题研究中,仍需借鉴青铜器学在形制、纹饰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从文字载体上看,其范围要比金文学大得多,除了金文,还包括甲骨文、简帛文字、玉石文字、玺印文字、陶文等。但古文字学、金文学虽然都研究金文,其课题或研究目标却不完全一致。古文字学致力于文字考释和文字学理论的探索;金文学除了进行文字考释和训诂外,还须做大量商周史研究工作,探讨当时的国家社会、礼仪制度、人物史事。所以,从研究对象来看,金文学既是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分支学科,同时又是与多个学科有密切联系的交叉学科。 目前,甲骨学、简帛学(或简牍学)分别有较多通论、概论或学术史专著,基本说明了这两门学科的要旨和体系。金文学的重要课题或亟须解决的目标,是系统阐述这门学问的理论框架,建立较完备的学科体系,这项任务可通过撰写《金文学通论》《金文学概论》一类著作来完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