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20世纪前期新史学郑樵接受史之分析(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1 《史学月刊》 向燕南 参加讨论

    注释:
    ①顾颉刚:《郑樵传》,北京《国学季刊》第1卷第2期(1923年),第309页。
    ②梁启超:《新史学》,《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页。
    ③邓实:《史学通论》,上海《政艺通报》第13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八月初一日。
    ④邓实:《史学通论》,上海《政艺通报》第12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十五日。
    ⑤《政艺通报》创刊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系中国最早宣传国粹的综合性刊物,邓实、马叙伦先后任主编并刊发大量文章,故邓、马二氏可称“同道”。
    ⑥⑧马叙伦:《中国无史辨》,上海《新世界学报》第5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初一,第39、40页。
    ⑦马叙伦:《中国无史辨》,上海《新世界学报》第5期,第40页。按早在此文之前,马氏即在《新世界学报》第1期《史界总论》之文中推崇郑樵,称:“史氏之命根也,独其‘四德’而为百世所宗仰者,其惟《春秋》,继之者抑司马子长之《史记》、郑氏夹漈之《通志》乎?”详见该刊第37页。
    ⑨以上所引,皆转引自姚奠中、董国炎著:《章太炎学术年谱》,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2~73页。
    ⑩盛俊:《中国普通历史大家郑樵传》,日本横滨《新民丛报》第42-43号合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十四日,第69页。
    (11)1921年,梁启超在南开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其中部分书稿连载于《改造》杂志第4卷第3、4号。1922年,该讲稿以《历史研究法》之名,副题“中国文化史稿第一编”,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2)(1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26~27页。
    (14)如《补编》云:“中国史学的成立与发展,最有关系的有三个人:一刘知幾;二、郑樵;三、章学诚……此三个人要把史学成为科学,那些著作有很多重要见解。我们要研究中国史学的发展和成立,不能不研究此三人。此三人的见解,无论谁都值得我们专门研究。”见《中国历史研究法》“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本附录《补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9页。《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原为梁启超1926年10月至1927年5月在清华学校的授课内容,由周传儒、姚名达笔记,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
    (15)顾颉刚:《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古史辨》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6~47页。
    (16)顾颉刚:《郑樵传》,北京《国学季刊》第1卷第2期(1923年4月),第309页。
    (17)陈久志:《郑樵的治学方法》,天津《南开周刊》第65期(1923年5月18日),第10页。按,引文中“加了能一身”的“能”,疑为“他”字。
    (18)何炳松:《通史新义·自序》,刘寅生、房新亮编:《何炳松文集》第四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1页。
    (19)卢绍禹:《史学概要》,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57页。
    (20)构建接受理论的德国美学家姚斯指出:“文学的历史性并不在于一种事后建立的‘文学事实’的编组,而在于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先在经验……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参见[德]姚斯等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页。姚斯此论虽就文学史而言,但质而言之,历史文本的接受与解读,同样具有历史性。
    (21)梁启超:《新史学》,《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第1、7页。
    (22)盛俊:《中国普通历史大家郑樵传》,《新民丛报》第42~43号合刊,第71页。
    (23)约瑟夫·列文森著,郑大华等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4~65页。
    (24)(25)马叙伦:《史界总论》,上海《新世界学报》第1期,第33、37页。
    (26)马叙伦:《中国无史辨》,《新世界学报》第5期,第39页。
    (27)马叙伦:《中国无史辨(续)》,《新世界学报》第9期,第81~82页。
    (28)梁启超:《中国史叙论·史之界说》,《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第1页。
    (29)梁启超:《新史学》,《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第7页。
    (30)盛俊:《中国普通历史大家郑樵传》,《新民丛报》第42-43号合刊,第69~70页。
    (31)顾颉刚:《郑樵传》,《国学季刊》第1卷第2期,第309页。
    (32)(33)约瑟夫·列文森著,郑大华等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第90、61页。
    (34)如1902年第17期《政艺通报》发表的署名“樵隐”的《论中国亟宜编辑民史以开民智》;1902年第19号《新民丛报》转载的《私史》一文;1903年第1期《湖北学生界》发表的刘成禺的《史学广义内篇》等,皆沿袭梁启超《新史学》的观点。
    (35)马叙伦:《中国无史辨》,《新世界学报》第5期,第40~41页。
    (36)马叙伦:《中国无史辨》,《新世界学报》第5期,第82页。
    (37)(39)(40)(41)盛俊:《中国普通历史大家郑樵传》,《新民丛报》第42~43号合刊,第69~70、69~70、73~74、74~75页。
    (38)关于西方语境下的universal history与中国语境下的“通史”的区别,可参见刘家和《关于通史》,收录氏著《史学、经学与思想》,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0~103页。
    (42)详见盛俊:《中国普通历史大家郑樵传》,第74~90页。
    (43)顾颉刚:《郑樵著述考》,《国学季刊》第1卷第1号(1923年),第96页。
    (44)(45)(46)顾颉刚《郑樵传》,《国学季刊》第1卷第2期(1923年),第314、318、319页。
    (47)(48)顾颉刚:《郑樵传》,《国学季刊》第1卷第2期,第317、318页。
    (49)陈久志:《郑樵的治学方法》,《南开周刊》第66期(1923年6月1日),第4页。
     
    (本文原载于《史学月刊》2017年第8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