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居住在舟山的人来说,在动物崇拜中莫过于鱼的崇拜了。这是因为海岛人世世代代捕鱼、食鱼、卖鱼、祭鱼。鱼对于海岛人来说,可以说是时时刻刻不可须臾离开之物了。 直到现在,舟山人还把鱼作为多子的象征,甚至作为生育神来崇拜,这是因为鱼能大量产子的缘故。如岱衢族大黄鱼,一胎产子就达数千尾或近万尾。在沈家门,现今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男女青年订婚,先由男方送两条怀子的大黄鱼到女方家,女方回礼时仍把这两条鱼送回来,而且鱼头要朝着男方家,示意女方嫁到男方“百年到老,多子多福,不再回头”。 再如对丰稔物阜的祈望。《尔雅·释地》中曰:“鱼丽,言太平、年丰、物多也。”为此,海岛人往往通过对鱼的祭典、绘画、歌舞等形式来体现他们对丰稔物阜的追求。如海岛人过年时,先要供祭太平菩萨和财神菩萨,而供品中必须有一盆鱼鲞或鲜鱼,并要安置在猪头之前的突出位置。正如宋朝张虑在《月令解》中所言:“礼,季冬献鱼,春存鲔,鲔曰王鲔,异乎常鱼,故春特以荐焉。”故而,渔民在海上捕上的第一条大鱼,必先供祭龙王和船神。至于日常的供祭,鱼是决不可少的祭品。此外,在海岛,每逢春节、谢洋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渔民们都要唱鱼歌、舞鱼灯来庆祝一番。如舟山渔歌中的“鱼名谣”、“十二月鱼名调”等等,都是在节庆的祭典仪式中演出的。其目的是为了表达渔民对吉庆有余、鱼丰人旺的强烈愿望和寄托。 当然,在海岛,最具特色的还是鱼崇拜中的辟邪行为。如送鱼要成双成对。吃鱼要从鱼头吃到鱼尾,示意捕鱼有头有尾,头尾顺利;吃鱼时,不可随意把鱼翻转,这是因为“鱼翻”意为“船翻”。在渔民的观念中,渔船就是一条大鱼。《晏子春秋》中曰:“食鱼无反。”《礼记》中亦云“毋反鱼肉”。可见,这个鱼翻的禁忌在古代已经存在。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船头画中的海泥鳅和鳌鱼旗。鳌鱼旗的特征是一条木制的鳌鱼。《淮南子》中曰:“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鳌足能立四极,自然是条辟邪的神鱼。至于海泥鳅,传说中是东海龙王的外甥,统管鱼类的鱼皇帝,这两种鱼类都受到渔民的普遍尊崇。 另据笔者考证,有关鱼神的传闻,早在我国古代已经形成了。如《山海经》中的海神禺京,有鲲鹏之变的神通。其实,鲲就是大鱼。京,鲸谐音,也即为鲸鱼。可见海神禺京就是中国最古老的鱼神。 至于当代的信仰,舟山以鲸鱼为神。在舟山,渔民称鲸鱼为“乌耕将军”。旧时,每年立夏汛前后,有大批鲸鱼驱赶海豚,横渡舟山海峡,致使鱼群涌至。渔民们敲锣打鼓放鞭炮,焚香叩拜,并举行盛大的“鱼祭”,场面十分火爆壮观。旧时,在舟山的渔民中还有一个鱼俗:船出外洋,路遇大鱼,即撒米粒,赠船旗,以求鱼神的庇护。据传,海上拦船的鱼神往往是些“海和尚”似的癞头奄,即为大海龟。3月开春时,渔民们出海看见的第一条浮出海面的大鱼,就要尊此为鱼神。祷告后才出海,否则,必遭大鱼所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