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崔琦:相声在变化中生长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 记者 艾江涛 参加讨论

    “一味继承传统相声,哪怕是经典,也不能推动这门艺术前进;只有不断说新段子新相声,才能引领相声不断发展。”
    相声作为一个行当,一般会追溯到清末的1870年前后。相声艺人“穷不怕”朱绍文,也由此成为相声的开山人物。在相声艺术的长河中,1917年出生的侯宝林堪称其中代表。他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便以“文明相声”受到欢迎,新中国成立后所引领的相声改进工作,更让相声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在侯宝林诞辰100周年之际,本刊专访北京曲协副主席、曲艺杂家崔琦,请他讲述侯宝林和他之后相声舞台上重要的革新与人物。
    三联生活周刊:在从新中国成立前過来的一批相声艺人中,侯宝林如何脱颖而出,改变了从清末到上世纪40年代京韵大鼓唱“大轴儿”的格局,成为相声攒底第一人?
    崔琦:相声过去是“撂地”演出。一个大空场,桌椅板凳都没有,就拿石灰粉画一圆圈,观众往旁边一站,不但有相声,还有变戏法的、拉硬弓的、摔跤等各种杂耍。最初相声为什么“白沙撒字”?“一字撒出来一道横梁,二字撒出来是上短下横长”,爱看热闹的人不知干吗,就围了上来,目的在于招揽观众。这个最抻练能耐,说得好演得好,人便越围越多。
    过去在茶园等杂耍园子演出,开始也不是侯宝林攒底,后来他火了,大鼓才变为倒二。从清末开始,原来就是大鼓攒底,从刘宝全、白云鹏一直到孙书筠。马三立腕大不大?还是倒二,孙书筠攒底。有一次孙书筠来晚了,马三立说完一段又说一段,孙书筠没来他就老得说。那会儿剧场都小,观众也看得见演员进来。马三立正在台上演,看见孙书筠走到台跟前,马三立就给孙书筠跪下来:“三姑奶奶,您可来了。”大伙哗一笑。马三立下去,孙书筠换好衣服就上来了。
    侯宝林攒底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说得好,观众都想听他的,他到哪儿都叫座。他到一个剧场演出,别的剧场老板就来请他,因为他能带过去观众,有号召力。生产方式不同,一场大戏有主角有跑龙套的,就是一棵菜;相声不是,就是两人的事,咱俩儿干不过人家俩儿,那就没办法。
    侯宝林的相声,内容干净,没有低俗媚俗的东西;语言精练,没有废话,你听他们几十段上百段相声,没有一次要掌声的。一直到他晚年,我跟侯先生一起创作节目,讲到“仓颉造字,圣人读书”,其中有句“哪位见过仓颉?谁跟仓颉一块吃过饭洗过澡啊?”侯先生说这句不能用,“洗澡”两字不雅。
    
    北京曲协副主席、曲艺杂家崔琦
    与侯宝林年龄接近的那代相声艺人,说得并非都是高级相声、文明相声。但在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与他一起共事的人中,侯宝林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刘宝瑞也不说脏话、不说荤口、不拿父母抓哏,比如他有一个单口相声叫《斗法》,一个山东卖肉的叫孙德龙,由于喝多了把皇榜撕了要跟外国人斗法。为什么敢撕皇榜?民间有句话“酒壮怂人胆”,刘宝瑞改成“酒壮乏人胆”,规避这个“怂”字,这就不容易啊!诸如此类有点不雅的都不说,不过侯宝林比他们更突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