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老照片 > 年代写真 >

老照片上的"重庆记忆"(图)(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我有一对伟大的父母”
    “我有一对伟大的父母。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中国人会记得我的父亲,甚至希望了解我父亲在68年前发生的故事。”在电话中,雪莉把自己称作是家庭中“最渺小的一员”。她是家中唯一的律师,她的弟弟赛斯·迈登斯则是美国《时代》周刊驻泰国记者。
    由于弟弟常年不在美国,雪莉成为父母遗物的整理者。她告诉记者,对于父母的“重庆印象”,部分来自父亲的两部自传,部分来自母亲在重庆期间与友人的通信,而更多的故事则来源于父母当年的口述。雪莉说,在世期间,两位老人经常把“中国”挂在嘴边。
    二战期间,卡尔夫妇开启了他们的“漂泊生活”。首先他们被派往战火笼罩的欧洲,接着是亚洲,其中途经瑞典、芬兰、葡萄牙、意大利、中国大陆以及香港,行程几万公里。1949年雪莉诞生后,他们带着女儿在日本、前苏联和英国分别居住了几年时间,才回到美国。雪莉曾问父母:“如果你们一生只能选择去一个地方,你们会选择哪个国家?”
    “中国。”父母异口同声地回答。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在报道中国抗战的过程中,卡尔夫妇曾被日军抓获,在上海一座监狱里囚禁近一年时间。曾在中国留下悲惨经历的他们,为何仍对中国念念不忘?
    “我想,我的父母是被中国人的善良、勇气、自信以及幽默打动了。即便战火纷飞、贫困潦倒,人们仍不失信心,这是父母在重庆切身感受到的。”
    爱笑的重庆人
    卡尔夫妇在搭乘螺旋桨飞机赶赴重庆的时候,已察觉到目的地与众不同。“在整个飞机上,只有他们俩是外国人,并且是轻装上阵。他们仅带了一个相机包和一些美元,其余乘客都是中国人,每人一个沉甸甸的包,里面装的都是现金。”
    抵达重庆后,卡尔夫妇将美元换成中国货币,并买了大背包四处行走、采访。尽管物价暴涨,但卡尔夫妇发现,重庆人并未因此而意志消沉。卡尔曾在自传中写道:即便是日军投下的炸弹碎片,都可能成为重庆人眼中的“可用之物”。每当警报结束,人们四处奔走,把碎片收集起来,并把它们打磨成有用的工具,然后兴致勃勃地开始修补房子。
    1941年初,日军发起的重庆大轰炸已进入第3个年头,战争孤儿也越来越多。卡尔在美国联合援华会里看到有趣的一幕:数十个孤儿把大轰炸的场景编成一首歌,他们把这首歌命名为《呜呜呜》(注:飞机发出的声音),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做着整齐统一的动作。他们一会儿举起小手,指着天空,彷佛看见了慢慢逼近孤儿院的轰炸机;一会儿又低头蹲下,捂住耳朵,等待飞机从头上划过。卡尔发觉,在重庆孩童的脸上,看不见悲伤和恐惧,而普通重庆百姓亦是如此。在卡尔的一张照片里,做苦力的老龚面对镜头笑开了花,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咧得很大。
    “父亲说过,重庆人爱笑,他们通过微笑,给苦闷的生活增加色彩。”雪莉说。当时,重庆的百姓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外国人,所以每次看见卡尔夫妇,尤其是当身材矮小的外国男子拿出相机对准自己,他们总会冲着镜头微笑。每次,卡尔夫妇“收到”微笑后,都会礼貌地回以微笑。“虽然我的父母与当地人语言不通,但是他们通过微笑表达各自的惊奇与喜悦。我的父母曾告诉我,他们从重庆百姓的微笑里读到了他们的热情与友善。”
    雪莉说,父亲生前曾多次提到在重庆拍摄时发生的一次险情,那次,多亏几位素不相识的中国人对他伸出援手。“那是一个阴沉沉的下午,防空警报鸣响,屋顶上空挂起两个红灯笼。父亲明白空袭将至,但他仍然决定坚守到最后一刻。”正当飞机即将划过头顶的一刹那,卡尔瞄准一个防空洞口,纵身一跃,却意外沿着湿滑的岩梯滚了下去,他的双手紧紧抓住相机,整个人像只皮球一般骨碌碌滚下洞。突然,寂静的防空洞传出中国人的哄堂大笑声。然而,几秒钟过去,当人们发现这个外国人仍躺在地上痛苦呻吟时,他们纷纷收起笑容。几名原本坐着的中国男子轻轻扶起他,他们宁愿自己站着,也要留给他一个最舒服的地方躺着。
    来之不易的相片
    在重庆拍摄期间,卡尔夫妇住在一个叫“新闻旅社”的地方,那是土砖和泥土混合而成的小房子,屋顶铺满稻草,屋子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厕所。当时,与卡尔夫妇同住的,是十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晚上睡觉前,他们会在地上铺一层桐油纸,以防随处可见的臭虫。但这仍然不能让他们睡得安稳,因为时逢日军大轰炸的频繁期。
    “一旦听到防空警报,我和妻子就会从床上跳起来,先摸到相机,再收拾好胶卷,冲出门去。”卡尔在自传中写道,“我们几乎什么都丢过,包括书、鞋子或者衣服,但从来不会拉下相机和胶卷。”“为保护好胶卷,父亲还想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好方法。”雪莉告诉记者,为了做好长期拍摄的准备,来重庆前,父亲带了大量胶卷。但由于重庆天气潮湿,胶卷不易保存,于是他便想出一个方法,把脱水米和胶卷同时放置在罐头内。
    卡尔夫妇居住的“新闻旅社”没有电。每天晚上,雪莉的母亲都会点上一支蜡烛,用打字机记录下重庆发生的一切。雪莉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曾看到母亲在重庆时写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昨天又发生了一次突然袭击,所以我不得不在晚上进行照片识别。有人告诉我说,得到好光线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蜡烛架在色带上,结果烛油却总是滴在打字机的色带上。但是在烛光下打字的我,感觉到某种特殊的宗教气氛,此时此刻,蜡烛就像一颗圣诞树,发出一圈圈柔和之光。”
    雪莉告诉记者,二战期间,母亲通过两种形式书写笔记:一种是图说式,将卡尔拍摄照片的时间和内容记录下来,跟胶卷放在一起,寄回美国纽约;第二种是随笔,她将每天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为《生活》杂志撰写文章。可惜的是,母亲当年的笔记除了一部分目前保存在斯坦福大学内,其余的都已不复存在。在1942年1月,父母被日军抓捕后,他们烧光了所有笔记,因为他们不希望被日本人发现他们是记者,更不想让这些珍贵的资料落到日本人手中。
    “如果那些资料保留着,那么父母的重庆故事一定更精彩。”雪莉惋惜地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