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许静]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落文化展示:马厩村墙体画(5)

http://www.newdu.com 2018-02-06 中国民俗学网 许静 参加讨论

    从墙体画所绘图案来分析的话,由于每一幅画中包含着多种元素,因此将每一幅画中出现的元素进行统计后得出,关于中国道德传统的元素有25个,关于马厩历史的元素有17个,关于江南宜居的元素有13个,虽然统计不尽科学,但大致可以反映一定的特点:墙体画图案部分所表达的内容首先注重的是中国道德传统,其中主要还是孝文化,当然,因为二十四孝图其数量比率就已经居高了;其次是马厩历史,主要是马厩村、马厩庙的历史由来以及齐景公的生平事迹;最后是江南宜居的内容,而这13个江南宜居的元素中,又基本是在反映美丽乡村、美丽宜居、古镇马厩等不同主题,作为插画的江南小桥流水画面居多,可以说江南景观是“美丽”、“优美”、“宜居”的代言。但反映当地民俗文化的画面比较少,这一点与墙体画的文字内容分析得出结论大致相同。可能地方的文化展示并不一定是以“地方”为要,朝向整体中国文化的展示在现阶段仍然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这在关于江南古镇的研究中已经有所揭示。无论是从文字内容上还是图案元素上,相比于马厩村民俗资料中所反映的丰富内容,其文化展示似还有很大的挖掘和开发的空间。
    从马厩墙体画这个例子中,有两点是值得引起关注的:一是硬件建设带动了软件建设,首先基于马厩村环境整治上的考虑而导入的墙体画,同时也成为了村落历史文化展示的主要阵地,说明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整体性提升的必要性;二是深受行政政策的影响,所以墙体画中所反映的主题基本上政策性多于文化性也是必然的了,但从这一点来说,在行政性、政策性导向的活动中,比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进行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利用,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提示了在村落文化展示中有必要关注国家与地方、传统与现代等关系的平衡性。
    四、民俗展示的实践状态以及今后走向
    通过对马厩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展示特别是墙体画内容的分析,关于村落民俗展示的实践状态以及今后走向,可用以下三点加以概括:
    1、涉及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展示,国家政策宣传和普世价值传播份量比较大,相比之下,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反映显得比较薄弱。从马厩村墙体画形成过程可知,是深受不同时期政策导向和行政活动所影响的,也就是说一开始它就不是以反映和展示马厩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所以也并不出乎意料,反而是理所当然的了。但因为很多政策也是为了改善村民生活和村落环境为主的,并同时会激发当地文化的对外宣传,所谓硬件的建设会带动软件的建设,今后如何注重软文化的建设,反之以软件的建设带动硬件的建设,仍然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2、马厩村墙体画以及“马厩文化历史长廊”、奥多奇农庄这三大新的文化展示区,再加上原有的历史古迹,使得马厩村本身也成为了被展示的场所。正如贝拉·迪克斯在《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中所说的那样:“今天,场所本身已经成为了展览”、“文化是生产可参观性的核心,因为它使得某一场所成为可能观赏的去处”。同样,马厩村也因为探索文化的生产正在成为可参观性的、被展览的场所,正在成为一个“会说话的环境”。对这一层次的理解,于今后美丽乡村的建设可能是具有可操作性意义的。而“会说话的环境”如何为自己而说话,自己的历史和民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源泉。
    3、在文化展示的实践中,历史和民俗是不易被区分的。虽然本文极力以马厩历史和马厩民俗来区分墙体画的元素,但就像以上提到过的那样,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当然,从历史学和民俗学的渊源关系来说是不难理解的,但同时也自然有应该区分的必要,对于“民俗”的理解,高丙中曾提出“民俗是群体内模式化的生活文化”。所以,如果马厩村要强化民俗文化的展示和传播,除了马厩村厚重的村落历史之外,或许还可以把更多地反映村民传统和现代的日常生活的内容作为重点,以真正体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民生、人文的关怀。
    (本文发表于《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6期,注释详见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