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17岁未中秀才弃学,远赴上海学商。在上海期间,郑观应以其勤奋好学、良好的天赋和机遇垂青,一跃而成商界名流,为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邓华熙、王之春等朝廷大员和地方督抚所熟悉和信任,为他日后成为洋务派企业得力干将和获得从政的机会打下了基础。同时,随着财富累积和个人地位提升,郑观应也与当时为数众多的绅商一样用捐纳获得功名。然而仔细回顾郑观应的从政经历、官场表现以及与官僚系统的关系来看,他可以说是一个与诸多朝中大员有密切关系但并不真正熟谙官场游戏规则的绅商,甚至可以说是多年来游移官场内外但却始终未能真正融入官场。 郑观应真正与官场发生较为直接的关系是在他在1870年代末办理赈灾工作时。1877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针对爆发在晋、豫、直隶、陕等省的灾荒,早已担任太古轮船公司总买办,经济实力大增,跻身上海知名绅商序列的郑观应在上海与经元善、谢家福、严作霖等联手创办筹赈公所,筹措了大笔救灾款项,深得李鸿章的赏识和信任。之后李鸿章力邀郑观应赴天津襄办堤工赈务,是为李意欲起用郑观应的标志性事件。此后,李鸿章又相继札委郑观应担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轮船招商局会办、总办等要职。不过,在织布局案发以后,郑观应此前以种种努力换来的李鸿章对于他能力和人品的信任与赏识,几乎丧失殆尽。李鸿章曾致函盛宣怀严斥郑观应,说“郑革道为织局创始之人,不思竭力经营,竟敢侵挪巨款,自便私图,致败垂成之局,实属丧尽天良,厥咎甚重。岂得听其置身事外,不追既往”。可见,当时李鸿章对于郑观应的看法已经非常负面了。甚至在1892年,盛宣怀急需郑观应重返招商局,为此上书李鸿章极力请求给予札委。盛宣怀知道此时李鸿章对郑观应有非常恶劣的看法,所以在禀帖中一再强调人才难得、郑观应有改进,而且是先给予一年试用期。为此,李鸿章再一次札委郑观应为轮船招商局帮办一职,在札委中李并未对郑有过只字褒扬,甚至还多加警告“郑道进局后,务当振刷精神,将局事殚心竭力、认真帮同经理,切勿徇私玩误,有负委任”(1892年12月《禀谢直隶总督王夔帅札委会办招商局事》,《盛档》)。从这几句话中,李鸿章对于郑观应的不信任清晰直白,特别是“切勿徇私玩误”,明指郑不要重蹈总办机器织布局时因经济问题而导致布局亏耗筹办延误的覆辙。 1884年初,随着中法战争爆发,郑观应的仕途迎来了重大转机,时任粤防大臣的彭玉麟向朝廷力荐郑观应远赴南洋,联络各国策划“合纵抗暴(法国)”事宜。同时又因王之春推荐和郑观应自荐,终被彭玉麟奏调赴粤差委。此时的郑观应身兼轮船招商局总办和机器织布局总办两个洋务企业要职,不过已经初见端倪的债务危机即将接踵而至,郑观应借此机会竟然完全不顾李鸿章要求他留沪清理织布局账务的命令,决然辞去轮船招商局和机器织布局的职务离沪赴粤,到彭玉麟军中工作。到广州后不久,郑观应又奉粤督张树声的委派赴香港交涉被扣留的军火,以他熟悉洋务的交涉能力,很快便顺利完成任务。返粤后于3月22日由彭玉麟札委,郑观应接替了王之春总办湘军营务处,正式开始了第一次做官的历程。 郑观应接任总办湘军营务处职位之后,并没有在营务处长时间滞留,而是在6月中旬接受了彭玉麟的委派,前往南洋了解敌情以及开展 “合纵抗暴”活动。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实际上所谓的“合纵抗暴”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尽管如此郑观应还是去了,而且还极为用心地将南洋经历写成《南游日记》。此次郑观应远赴南洋开展工作历时两个月,期间,张之洞、彭玉麟以及广东巡抚倪文蔚还札委郑观应再次赴港,开展租船、购买军械,办理支援台湾事宜。由南洋返回广州以后,郑观应又马不停蹄地张罗援助台湾抗法的工作,到年末彭玉麟又委派他到海南岛考察军务。而自海南返回广州后,又即刻奉张之洞命令,准备赴汕头、厦门、福州等处考察军务形势,以便更好地援助台湾。郑观应所从事的都是极有难度的协调、考察等工作,事多且杂乱,但他凭借此前在商场历练出来的协调能力,高效而有序地开展了这项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各种难题,写了很多关于边防、抗法、洋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呈交李鸿章、彭玉麟、张之洞、张树声、盛宣怀、王之春等官员。 就在郑观应全情投入地为抗法战争忙碌工作之际,在他由广州来到香港,准备出发远赴汕头、厦门、福州等地考察军务协调援台事务时,其行踪为太古洋行得知,太古洋行便以郑观应需赔偿当年保荐的接任总买办杨桂轩挪用洋行公款而亏欠4万元的理由向香港当局提出控告,香港当局接受了太古洋行的控告将郑观应拘留在港。郑观应被拘,直接导致他总办湘军营务处的第一次为官生涯戛然而止。此事的发生,对于郑观应来说损失极为惨重,特别是对他刚刚走上的仕途,可以说是毁灭性打击。 郑观应被拘在港,其所任总办湘军营务处并没有为他保留,当然无法为其保留职务的真正原因,除了被拘之外,恰恰是郑观应自己所欠织布局及泰吉钱庄的债务所致。当时南北洋大臣刘坤一和李鸿章及江苏巡抚卫荣光曾经多次催促彭玉麟,严催郑观应回沪清理债务,但彼时正值中法之战军情紧急、军务繁忙,彭玉麟急需用人之际,所以彭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公事公办,而是仍然命郑办理援台转运事宜。可是,到了当年年底和次年年初之时,中法之战的和局大事已定,此前万分紧急的援台军务业已撤销,所以彭玉麟也就直接上奏请饬郑观应立刻回沪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