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地处江苏西南部,素为江南鱼米之乡,是开埠较早的地区之一,镇江又是一块革命老根据地,人民有着反抗压迫剥削的传统。在革命峥嵘岁月里,仁人志士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镇江历史的壮丽篇章,留存的革命文物彰显出了这座英雄城的光辉革命文化。 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镇江范围内文化、民政、教育、党政等系统共有31家单位存有文物,其中有14家单位存有革命文物。那么,这14家单位的革命文物分布情况、保护利用现状究竟如何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项调研,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全市革命文物整体现状,为“十三五”期间全市统筹安排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利用项目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革命文物基本现状 此次调查范围为镇江市一普中存有文物的单位,主要调研内容包括革命文物数量、珍贵文物数量、展陈利用状况、保存状况、文物库房和文物保管人员等项目。根据实地走访、电话联系、普查数据梳理等方式得到的调研结果,显而易见,镇江革命文物有其明显特点。 (一)总体数量不大,珍品不多。纵观全市,馆藏革命文物共有9123件套,基本状态良好,其中珍贵文物117件套,占比约1.3%。 (二)收藏不均衡。文化系统收藏单位收藏共计8512件套,占比约93.3%。民政系统收藏共计407件套,占比约4.5%。党政系统收藏共计203件套,占比约2.2%。教育系统收藏1件套。 (三)利用率不高。14家单位中有8家对革命文物进行展示,共展出文物1567件套,约占总数的17.2%。文物展陈主要在博物(纪念)馆的常设展览,会定期更换展陈文物,但举办临展、巡展、借展、合展的少。 (四)保护力度不够。根据图表看,虽然绝大多数单位设有库房(面积合计2130平方米)和保管人员。但在走访交流中发现,多数库房仅仅是存放东西的地方,很多文物都裸露在库房中,或者文物混放,没有分类库房或者单独柜架,或者一室多用,其安全、保护、环境检测的硬件条件极其简陋,甚至几乎没有。保管人员很多是兼职,只能称作“文物库房钥匙的保管员”,根本谈不上专业性。其他文物技术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和设备更加匮乏。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加强革命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2016年3月4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注重革命文物的维修保护,注重保护修复馆藏革命文物”。5月14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的意见》。党和国家将革命文物的重要地位提升到了新高度,那么,该如何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充分彰显功能呢? (一)解放思想,让文物资源真正实现共享。 在现今这个信息时代,各类资源都在逐步实现共享共用。一个地区的文物资源,富含着文化内涵,彰显出精神内涵。在此次调查中,有的单位比较开诚布公,有的单位则比较保守含蓄。其实,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各收藏单位应该解放思想,打破单位间的壁垒,促进相互间交流合作,实现文物资源、人才资源、展览资源、研究成果的共享共用,改“独唱”为“合唱”,增强公共文化资源的整体实力,避免因各自为战导致资源浪费。 藏品的最大意义在于展示与研究,而非静静地躺在库房里,各个单位可以运用借用、调剂、交换等方式,让文物藏品“请进来、走出去”,互通有无,增加文物种类;通过临展、巡展、联展、借展等形式提高使用率,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共同构筑文化惠民阵地,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二)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智力财富,任何事业能否可持续发展都在于人力资源是否雄厚、是否专业。要切实提高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质量,人才培养是关键,加强文保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收藏单位可以配备专业人员: 专业保管人员。文物保管是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一项最重要的环节,保管员对馆藏文物最了解,也最具有发言权,必须具有广泛知识储备,具备规范化的藏品管理能力,能熟练地对文物进行专业清理、分类、收纳、上架,能建立一套完整、详细、科学的藏品档案,使藏品便于保存、查找、研究。 文物鉴定人员。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文物的鉴定与认定。在调查中,一些单位对馆藏革命文物提出疑惑,觉得有些文物意义不大,不太符合收藏标准,或者对一些文物的界定、真伪难把握。那么文物鉴定人员就应该承担起对馆藏文物和在征集文物过程中对有关革命文物真伪、优劣的鉴别和把关。 文物修复人员。一般来说,革命文物居多的是纸质类和生活类,包括各类票据、文件、书籍、衣物等等,它们都比较不易保存。为了尽可能地延长文物寿命,必须对文物开展保养保护工作,就离不开文物修复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修补、仿制来更好地发挥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作用。 专业陈列展览人员。利用馆藏文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展陈,多方位的参与展陈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实践。对于一个展览来说,专业人才可以把一个不会说话的藏品展示得生动有趣,甚至深挖出它的内涵。所以有专家指出,文物展陈要建立自己的队伍,以保障陈列展览工程的专业化,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 (三)提高设施配置,充分运用科技“保驾护航”。 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实物见证,随着岁月的流逝,均会遭受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害。收藏单位必须具备有利于文物收藏的硬件设施,除了必备的文物保护仪器、工具、药品外,更需要宽敞、安全、实用、环保的藏品库、暂存库,能很好地调整温湿度、控制微生物,有洁净的空气、理想的照明,为藏品营造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也要求收藏单位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做好文物的库房保管和展厅展示的风险防控,提升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综合能力。 (四)加大征集力度,发挥专业收藏单位优势。 2015年、2016年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课题组两次在镇江范围内开展抗战遗迹、抗战史料调研活动,在走访中,曾搜集到许多革命文物线索,也征集到一些文物史料,其中不乏珍贵稀有的,足见依然有许多革命文物散落在民间,并且它们都因保存不当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亟须专业保护。所以博物馆、纪念馆作为专业收藏单位应该加大征集力度,拓宽征集途径和征集范围,充分发挥收藏优势,尽可能的让历史见证物回归最佳归宿地。 (责任编辑:admin) |